论文题目: 论中国诗意电影中的古典美学情结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刘雪清
导师: 于永顺
关键词: 诗意电影,古典美学,意境
文献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国诗意电影作为中国电影流派的一个分支,虽然在早期中国电影就已经出现,但是长久以来一直偏居一隅,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肯定。诗意电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都不成体系,对诗意电影的美学意蕴及其与中国古典美学的不解情缘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意在从中国诗意电影的美学意蕴入手,探究中国诗意电影与古典美学的情结。文章共分四部分:一、主要阐释诗意电影的内涵及其美学渊源和发展概况:二、主要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蕴藉、平淡自然这几个古典美学范畴入手,分析诗意电影与古典美学的内在联系;三、概括总结诗意电影的镜语特征,剖析当前诗意电影存在的不足,展望诗意电影的未来,并提出诗意电影应有的审美追求;四、主要分析中国诗意电影对中国民族电影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当前世界影坛百家争鸣、众说纷纭的形势下,纵观中国电影的发展道路,提出如何从容面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现实语境,致力于东西方文化艺术精神的融合以及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转化,用中国古典美学的精华使电影这一外来艺术形式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韵味。中国诗意电影任重而道远,发展诗意电影是振兴中国电影的民族途径之一,从而在世界影坛占据一席之地,真正体现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关键词
引言
一. 关于中国诗意电影
(一) 诗意电影的内涵
(二) 诗意电影的美学渊源
(三) 诗意电影的发展概况
二. 中国诗意电影中的古典美学情结
(一) 情景交融 妙合无垠
(二) 虚实相生 无画处皆成妙境
(三) 含蓄隽永 意蕴绵长
(四) 淡然无极 众美从之
三. 对中国诗意电影的透视
(一) 诗意电影的镜语特征
(二) 诗意电影存在的不足
(三) 诗意电影应有的审美追求
四. 诗意电影对中国民族电影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 电影与中国民族艺术的缘
(二) 诗意电影对振兴中国民族电影的意义
英文摘要
注释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6-01-06
参考文献
- [1].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现状与策略研究[D]. 孟杰.山东大学2008
- [2].塞夫、麦丽丝的创作对中国电影民族化的探索研究[D]. 刘馨月.吉林艺术学院2012
- [3].美国圣约瑟夫大学学生对中国电影的认知研究[D]. 张思忆.湖南师范大学2018
- [4].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电影的观照[D]. 吴雨.西南大学2017
- [5].当下中国电影的救赎性研究(2010—2016)[D]. 乔真.西南大学2017
- [6].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海外传播[D]. 陆叶青.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 [7].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衍生品的开发状况研究[D]. 朴珍妮.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 [8].论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元素[D]. 张丽君.山西师范大学2013
- [9].论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嬗变[D]. 陈丽金.南京师范大学2011
- [10].基于4C理论的中国电影档期营销策略研究[D]. 陈凝.湖南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中国电影意境审美研究[D]. 丁明云.山东师范大学2008
- [2].王家卫电影研究[D]. 王秋.华东师范大学2006
- [3].论武侠电影中的民族文化精神[D]. 陈霞.东南大学2006
- [4].论张艺谋电影的中国传统美学表征[D]. 徐丹.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 [5].数字化电影美学研究[D]. 赵梅芳.东南大学2005
- [6].中国电影意境探析[D]. 王苹.曲阜师范大学2007
- [7].中国美学精髓[D]. 宋潇婧.安徽大学2007
- [8].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悲剧品格[D]. 张金华.南京师范大学2005
- [9].东方镜像:全球化背景下的“亚洲新浪潮”与中国电影[D]. 白娟娟.山东师范大学2006
- [10].论中国文人电影的美学意蕴[D]. 赵艳.陕西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