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十六、十七世纪,欧洲社会发生巨变,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此时中国正是明王朝统治的后期,整个社会虽然一度繁荣,却难有大的突破。西方人的东来,打开了东西方两大文明直接交流的大门,传统社会受到很大冲击。1571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中菲贸易很快发展起来,同明代前期形成了鲜明对比。研究明代中菲贸易,是研究明代中菲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而且对研究明代中国社会有重大意义。明代前期,中菲贸易是传统的朝贡贸易。明王朝厉行海禁政策,禁止私人通番,朝贡贸易在官方支持下获得发展。永乐年间,朝贡贸易达到顶峰,苏禄等国与明朝建立了良好关系,双方政治经济联系大为加强。但“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违背了基本的经济规律,重政治轻经济,缺乏持久的发展动力。永乐以后,中菲之间的朝贡贸易陷入停顿状态。与此同时,东南沿海也存在私人海外贸易,但只能在海禁的严冬中艰难发展。明代后期,中菲贸易呈现出一派兴盛景象。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中菲贸易事实变为中国与西班牙之间的贸易。与前期相比,这一时期的中菲贸易主要是私人海外贸易,呈现出规模大、水平高、影响深远等特点。太平洋上的“大帆船贸易”甚至将中菲贸易延伸到了美洲、欧洲,明代后期的中国市场已经与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大量美洲白银经菲律宾流入中国,加速了明代后期白银货币化进程,促进了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传统中国社会在明代后期受到西方的巨大影响,使中国既面临新的挑战,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西人东来确实给中国带来了殖民威胁,澳门、台湾相继被西方人占领,海外华商遭到殖民者大屠杀;但另一方面“西学东渐”也促使中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甚至有使中国产生社会变革的可能。可惜的是,中国由于自身政治、文化等原因,未能抓住机遇象西方那样迅速走向近代化。研究明代中菲贸易,正好给了我们一个审视明代历史发展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