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等温气固两相各向同性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

非等温气固两相各向同性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

论文摘要

对于悬浮固体颗粒与输运流体的速度和温度场之间相互作用内在机理的探讨和模型预报是湍流两相反应流体力学的核心问题。国内外关于湍流气粒两相流动的研究一直是非常活跃的,然而对非等温两相流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气固两相各向同性湍流中固体颗粒与流体的速度和温度场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工作从颗粒与速度场间的相互作用入手,在详细讨论各向同性湍流中湍流对颗粒的输运以及颗粒引起的湍流变动的基础上,研究了流体对固体颗粒传热以及颗粒对温度场的影响。湍流速度场和温度场的计算采用拟谱方法得到,衰减湍流的雷诺数范围从45到24,而强制湍流中雷诺数为95。数值模拟假定颗粒的运动只受到惯性(弛豫时间)和体积力的影响,颗粒的直径为30~300μm,对应的无量纲弛豫时间从0.1~100。与流体颗粒相比,有惯性的颗粒都倾向于向流场内低涡度、高应变率的区域聚集,τp/τκ~1.0的颗粒表现得最为明显,这种现象被称为局部富集。局部富集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颗粒在湍流中的弥散,局部富集明显时颗粒涡扩散系数最大且比流体的高约25%。外加体积力引起的漂移速度削弱了颗粒的弥散,而且由于连续性效应的影响,颗粒弥散在垂直于漂移速度方向的减弱趋势要强于沿漂移速度的方向,这与Wang & Stock的理论预测很吻合。在衰减湍流中,惯性很小的颗粒(τp/τκ0=0.1)使得湍流衰减变慢,大颗粒(τp/τκ0=5.0)则相反;中等大小的颗粒(τp/τκ0=1.0)被涡团甩出涡量大的核心区,其对速度场的变动作用很不明显。在强制湍流中,当质量载荷等于1.0时,所有的颗粒都使得湍动能和耗散率比零质量载荷时低50%,携带有大颗粒(τp/τκ0=5.0)的流场中耗散率甚至只有零载荷时的20%。谱分析显示,颗粒对湍流的影响在不同尺度上是不同的,大尺度涡结构的含能量由于颗粒的存在而减弱,小尺度结构的含能量则增强了。由于局部富集现象以及被动标量(温度)场cliff结构的影响,τp/τκ~1的颗粒所见流体温度脉动强度最小,这一现象当Pr=0.3时最为明显,此时颗粒所见流体温度脉动要比全场平均值低10%。随颗粒惯性的增加,颗粒所见流体温度的自相关比颗粒自身温度的自关联下降得快。增加Pr数,使得颗粒所见流体温度的自相关系数衰减变快。在沿平均标量梯度的方向,颗粒的速度分量与温度脉动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颗粒对气相温度场的影响不同于颗粒引起的速度变动。增大颗粒的质量载荷会使得气相温度场的脉动强度、温度耗散率几乎呈线性下降趋势,而且减弱的程度随颗粒比热容的增大而增强。质量载荷为1.0时气相温度耗散率甚至只有零载荷时的30%。同时颗粒所见流体温度的积分时间增加了80%以上。动量耦合项(颗粒对速度场的影响)削弱了颗粒与气相间直接温度交换所导致的温度脉动衰减的程度,但使得气相温度耗散率增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状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4 全文安排
  • 2 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
  • 2.1 引言
  • 2.2 基本的控制方程
  • 2.3 谱方法的基本原理
  • 2.4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2.5 流场的欧拉统计性质
  • 2.6 颗粒相的计算
  • 2.7 本章小结
  • 3 各向同性湍流中的颗粒弥散
  • 3.1 引言
  • 3.2 控制方程
  • 3.3 颗粒参数
  • 3.4 强迫各向同性湍流中固体颗粒的弥散
  • 3.5 本章小结
  • 4 各向同性湍流中颗粒引起的湍流变动
  • 4.1 引言
  • 4.2 控制方程
  • 4.3 衰减湍流中颗粒引起的湍流变动
  • 4.4 双方程湍流模型
  • 4.5 强制湍流中颗粒引起的湍流变动
  • 4.6 本章小结
  • 5 非等温各向同性湍流中两相的温度统计特性
  • 5.1 引言
  • 5.2 控制方程
  • 5.3 各向同性湍流中两相的温度统计
  • 5.4 本章小结
  • 6 各向同性湍流中颗粒对温度场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控制方程
  • 6.3 衰减湍流中颗粒对温度场的影响
  • 6.4 强制湍流中颗粒对温度场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7 全文总结和建议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可压壁湍流中基本相干结构[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20(01)
    • [2].磁流体湍流中的结构和能量传输[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20(01)
    • [3].单颗粒旋转对气体湍流变动影响分析[J]. 电子制作 2016(22)
    • [4].湍流[J]. 美术观察 2017(06)
    • [5].水下湍流连续相位屏生成的仿真研究[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07)
    • [6].《湍流》[J]. 朔方 2013(11)
    • [7].拉萨光学湍流探空测量与模式分析[J]. 光学学报 2020(06)
    • [8].邹文楠:以新视角探索湍流问题[J].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1(05)
    • [9].湍流[J]. 影像技术 2009(06)
    • [10].低速修正的可压缩求解器对湍流模拟精度的影响[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9(11)
    • [11].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铅铋流体湍流抖振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15)
    • [12].西北高原地区光学湍流的观测与分析[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S1)
    • [13].典型地区高空大气光学湍流模拟研究[J]. 光学学报 2016(05)
    • [14].湍流与活水[J]. 意林(少年版) 2018(10)
    • [15].间歇湍流的分数阶动力学[J]. 物理学报 2014(07)
    • [16].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湍流信号的仿真分析[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2(05)
    • [17].不同排列粗糙元对湍流拟序结构的影响[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09)
    • [18].基于湍流猝发结构的离心泵内沙粒运动规律研究[J]. 流体机械 2014(11)
    • [19].近地面大气光学湍流空间相关特性的实验研究[J]. 物理学报 2015(11)
    • [20].湍流风场与地震激励联合作用下的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响应[J]. 振动与冲击 2015(21)
    • [21].湍流信号分析中小波基的对比和选取[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04)
    • [22].大涡模拟与直接模拟研究稀疏气固两相湍流规律综述[J]. 工程力学 2009(11)
    • [23].稳定分层湍流的大涡模拟[J].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09(10)
    • [24].避开飞机前方的湍流[J]. 国际航空 2008(04)
    • [25].格栅湍流风场风参数变化规律的风洞试验研究[J]. 实验力学 2019(03)
    • [26].基于近壁湍流拟序结构的离心泵内沙粒冲蚀角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 2015(05)
    • [27].管道流的激光湍流相屏模型[J]. 中国激光 2013(10)
    • [28].间歇湍流的分形特征——分数维及分数阶导数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9)
    • [29].湍流控制器结构对中间包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J]. 铸造技术 2014(09)
    • [30].号称经典物理留下的世纪难题“湍流问题”的实质是什么?[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2(01)

    标签:;  ;  ;  ;  

    非等温气固两相各向同性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