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电信号和T波交替分析的心脏猝死无损诊断研究

基于心电信号和T波交替分析的心脏猝死无损诊断研究

论文摘要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世界每年因此病猝死的患者约有1200万,其中SCD占75%。患者一旦出现症状,通常在一小时内死亡,倘若能及时的实行早期电除颤,就能最大限度的挽回患者的生命。因此避免SCD的发生主要是依靠预测和预防。心电图主要反映的是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其特征参数对于心肌缺血和猝死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特别是一种心电信号微弱交替的现象——T波交替(T-wave Alternant,TWA)已经被FDA认证成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与SCD独立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本课题通过对心电信号特征值和TWA的分析研究,结合现代非平稳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最终实现对SCD的无创诊断。具体内容如下:1、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算法的改进:本文借鉴“镜像延拓”和信号衍生算法提出新的方法改善EMD的边界效应;根据心电信号的特征,提出筛选停止标准的修正方案,提高了实用性。2、心电信号的预处理:提出一种时间尺度滤波法,首先运用改善后的EMD将心电信号分解成多个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s),然后通过摒弃含有明显噪声的IMFs,对余量使用软门限阈值去噪,最后重组得到新的检测信号。此时的新信号不仅滤除了相应噪声和干扰,而且有效地突出心电信号特征点。3、心电信号特征点的定位:通过对多个IMFs成分和剩余参量进行频率分析可以知道,QRS波和P波、T波的特征点通过预处理得到加强和突出。因此,本文结合自适应阈值以及一系列补偿类几何策略来分析IMFs,最终达到定位心电特征点的目的。4、TWA的检测:已有的TWA检测方法包括谱分析法、相干平均的快速傅里叶变换法、复合解调法和相关法,本课题首先运用上述几种方法对多种模拟信号进行试验,然后对比检测准确度,从而分析得到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选用相关分析法得到TWA的幅值,将其与T波均值共同作为一个特征参量,运用到SCD诊断中。5、SCD诊断的实现:将机器学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应用在SCD的自动分析诊断中。首先确定函数参数,然后构建了SVM分类器,结果表明,利用SVM能够得到较高的诊断率。与传统的神经网络方法相比较,此方法具有更高的诊断率和推广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心脏性猝死的介绍
  • 1.1.2 心脏性猝死预警研究的意义
  •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2 心电信号和T波交替
  • 2.1 引言
  • 2.2 心电信号生理学基础
  • 2.2.1 心电信号的产生原理
  • 2.2.2 心电信号波形特点
  • 2.3 心电标准数据库
  • 2.4 T 波交替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心电信号特征值提取
  • 3.1 引言
  • 3.2 希尔伯特-(黄)分析方法
  • 3.2.1 经验模式分解
  • 3.2.2 EMD 边界效应的探讨及解决方法
  • 3.2.3 EMD 筛选过程及停止标准的选取
  • 3.3 基于EMD的心电信号预处理
  • 3.3.1 心电信号预处理研究进展
  • 3.3.2 心电信号去噪处理
  • 3.4 QRS 波群的检测算法
  • 3.4.1 QRS波群研究进展
  • 3.4.2 QRS波群的检测
  • 3.4.3 实验结果讨论
  • 3.5 T 波检测算法的设计
  • 3.5.1 T波研究进展
  • 3.5.2 T 波检测
  • 3.5.3 T 波的定位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T波交替算法设计
  • 4.1 引言
  • 4.2 TWA 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4.2.1 基于短时傅立叶变换的方法
  • 4.2.2 基于符号变换
  • 4.2.3 基于非线性的方法
  • 4.3 TWA 检测算法及验证
  • 4.3.1 TWA 检测数据准备
  • 4.3.2 TWA 的相关分析
  • 4.3.3 TWA 检测结果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支持向量机在心脏性猝死研究中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心电信号用于模式识别的研究进展
  • 5.3 统计学习理论
  • 5.3.1 机器学习的介绍
  • 5.3.2 统计学习的基本理论
  • 5.4 支持向量机理论
  • 5.4.1 线性可分
  • 5.4.2 线性不可分
  • 5.4.3 支持向量机
  • 5.5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心脏猝死无损诊断研究
  • 5.5.1 基于神经网络的诊断研究
  • 5.5.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诊断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基于堆叠沙漏网络的量体特征点定位[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0(05)
    • [3].基于收缩分析和平方和规划的特征点选择[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5(05)
    • [4].非特征点双目测距技术研究[J]. 微型机与应用 2013(22)
    • [5].闽江下游感潮河段特征点水动力机制研究[J]. 人民珠江 2020(11)
    • [6].基于视觉的刀具特征点识别及定位算法[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0(01)
    • [7].基于机器学习的颌骨特征点还原法辅助跨中线颌骨缺损重建[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0(04)
    • [8].特征点辅助的时空上下文目标跟踪与定位[J]. 仪器仪表学报 2017(11)
    • [9].一种基于多姿态人脸的特征点定位算法[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18(03)
    • [10].基于有效特征点的运动目标匹配跟踪算法[J]. 电子设计工程 2018(20)
    • [11].基于特征点的目标检测方法[J]. 通讯世界 2017(13)
    • [12].基于知识库的颅骨特征点标定[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13].基于波形特征和小波的脉搏波特征点识别研究[J]. 仪器仪表学报 2016(02)
    • [14].临近特征点类型匹配的多边形渐变表达模型[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5(22)
    • [15].基于局部对称性的特征点加工策略及应用[J]. 计算机科学 2014(11)
    • [16].FaceFinder(人脸识别)系统研制[J]. 企业技术开发 2009(04)
    • [17].基于法矢提取特征点的改进算法[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9(03)
    • [18].基于改进网格划分统计的特征点快速匹配方法[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9(08)
    • [19].一种改进的特征点方向分配算法[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7(10)
    • [20].基于特征点的图像拼接方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6(03)
    • [21].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驱动机构特征点测量方法[J]. 科技视界 2015(29)
    • [22].三维可变形物体的特征点层次提取[J]. 计算机科学 2014(04)
    • [23].局部特征点的鲁棒性数字稳像[J]. 光电工程 2013(05)
    • [24].基于特征点的路面图像检测[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1(01)
    • [25].基于最大特征点对互信息的图像配准[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03)
    • [26].基于特征点位置校正的靶标位姿测量方法[J]. 自动化学报 2020(03)
    • [27].两起指印案件的检验与体会[J]. 法制与社会 2020(15)
    • [28].一种基于特征点对齐的假脸检测框架[J]. 通信技术 2020(05)
    • [29].基于特征点轨迹增长的视频稳像算法[J]. 红外技术 2019(02)
    • [30].基于可靠特征点分配算法的鲁棒性跟踪框架(英文)[J].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7(04)

    标签:;  ;  ;  ;  

    基于心电信号和T波交替分析的心脏猝死无损诊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