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籽粒皮渣率的差异及其与品质和产量的关系

鲜食玉米籽粒皮渣率的差异及其与品质和产量的关系

论文摘要

品质评价结果是鲜食玉米品种审定的重要依据,审定品种的推广、种植以及经济效益的实现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的重要问题。但目前,国家鲜食玉米区试品种的品质评价以主观指标为主,而缺乏相应的客观理化指标。本研究针对皮渣率开展研究,旨在为分析其与“皮薄厚”这一品质评价主观指标和品评总分变化是否相一致,并分析其和皮薄厚以及品评总分在不同栽培措施下变化的一致性,以期为鲜食玉米品质评价提供一个科学、准确、可定量分析的客观评价指标。与此同时,以4个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初步探讨了皮渣率的杂种优势。主要结果如下:1、鲜食玉米皮渣率、品评总分各项指标、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皮渣率和皮薄厚及品评总分显著负相关。将品评总分各项指标(气味、色泽、风味、甜度或糯性、柔嫩性和皮薄厚)对品评总分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的品评总分主要取决于皮薄厚和甜度或糯性。可见,用皮渣率这一定量评价指标可以较好地和主观评价指标相吻合。将不同品种皮渣率、品评总分和产量利用欧氏距离进行聚类,结果表明,鲜食甜玉米品种中以沪甜80、粤甜10号、广甜6号产量高、品质优、皮渣率低,鲜食糯玉米品种中以JYF102、NY1产量高、品质优、皮渣率低。2、随着采收期的推迟,鲜食玉米皮渣率、净果穗重和百粒鲜重均随之升高,含水率逐渐下降,品尝评分呈先升后降趋势。在适宜采收期范围内,各品尝评分最高,而皮渣率较低。在两个密度处理下,鲜食玉米(4个甜玉米和4个糯玉米品种)皮渣率和产量在密度为5.25万株hm-2时较低,而皮薄厚和品评总分在该密度处理下较高。甜、糯玉米品种皮渣率在不同穗肥条件下品种间、穗肥间差异显著,甜、糯玉米品种皮渣率均表现出300 kg hm-2 > 0 kg hm-2 >150 kg hm-2,皮薄厚和品评总分表现为150 kg hm-2 >0 kg hm-2 > 300 kg hm-2的趋势。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皮渣率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品种间差异显著,均表现出春播高于秋播,而品尝评分和皮薄厚则表现为秋播处理高于春播处理。由此可见,在不同栽培措施处理下,皮渣率的变化趋势与皮薄厚及品评总分相一致,表明了皮渣率这一定量指标可替代现存国家玉米试验中评价“皮薄厚”这一主观品尝指标。3、皮渣率在亲本及杂交种都具有显著差异,杂种间的差异大于亲本间的差异。皮渣率具有负向平均超低亲优势,为-3.85%。皮渣率低的品种的选育要求双亲均必须具有较低的皮渣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研究现状
  •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2.1 测定样本的采集
  • 1.2.2 产量性状的测定
  • 1.2.3 籽粒品质的测定
  • 1.3 数据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甜、糯玉米不同品种皮渣率和品质性状的差异
  • 2.1.1 甜玉米不同品种皮渣率和品质性状的差异
  • 2.1.2 糯玉米不同品种皮渣率和品质性状的差异
  • 2.2 甜、糯玉米不同品种产量的差异
  • 2.3 甜、糯玉米品质性状与产量的聚类分析
  • 2.4 栽培措施对甜、糯玉米籽粒皮渣率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4.1 不同采收期对甜、糯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2.4.2 密度对甜、糯玉米皮渣率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4.3 不同穗肥用量对甜、糯玉米籽粒皮渣率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4.4 播期对甜、糯玉米皮渣率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5 皮渣率的杂种优势
  • 2.5.1 杂种各品质性状的差异
  • 2.5.2 杂种优势的一般表现
  • 3 小结与讨论
  • 3.1 鲜食玉米不同品种皮渣率和品质性状的关系
  • 3.2 鲜食玉米高产优质品种的选择
  • 3.3 皮渣率、皮薄厚和品评总分在不同栽培措施下的变化趋势
  • 3.4 皮渣率的杂种优势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鲜食玉米籽粒皮渣率的差异及其与品质和产量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