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选择实验法,野生动物,生态游憩价值,丹顶鹤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王乙,高忠燕,田国双[1](2018)在《选择实验法在野生动物生态游憩价值评价中的应用——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为研究对象,应用选择实验法,设计调查问卷;选用Stata软件对调查样本进行条件Logit模型参数估计,分析野生动物生态游憩价值。结果表明:当前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态游憩价值约为7 136万元/a,如各项状态属性均达到最佳状态,约为9 674万元/a。游客对当前各项状态属性的满意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丹顶鹤展示方式、丹顶鹤数量、游客游览方式、丹顶鹤年龄结构。游客对丹顶鹤数量属性的提高愿望最强烈,愿为其提高至最佳状态额外支付40.1%。选择实验法,在野生动物生态游憩价值评价中有良好的适用性,评价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杨志宏,邹红菲,邵淑丽,郭立业,林春山[2](2018)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喂养丹顶鹤雏鹤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的生物学效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喂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雏鹤发育初期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的效果,对其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本文以笼养种群人工喂养的10只雏鹤为研究对象,测量其7日龄、14日龄、21日龄和28日龄这4个生长发育时间节点的体质量、跗跖长度和摄入能量,并对21日龄10只人工喂养雏鹤和6只野生雏鹤的体质量进行比较,探讨和分析这种训练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21日龄的人工喂养雏鹤比野生雏鹤体质量显着增加25.19%(P<0.05),跗跖长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喂养雏鹤从7日龄、14日龄、21日龄至28日龄这4个生长发育时间节点的体质量、跗跖长度和摄入能量依次呈现极显着的递增趋势(P<0.01)。保护区人工喂养雏鹤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方法虽然切实可行,但在木桶效应作用下,混群或分组不当可能会使部分雏鹤的运动训练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建议雏鹤发育初期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应以14日龄为界进行分组。(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8年01期)
刘正[3](2017)在《基于GIS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不仅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也在蓄水、补充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巨大的生态保护作用,具有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控制土壤侵蚀、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同时,湿地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水产品,是众多动植物,尤其是濒危的鸟类、两栖类栖息的乐园,被赞誉为“地球之肾”。在我国,湿地受到的破坏尤其严重,主要体现在许多地区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功能严重退化、生产力明显下降,进而导致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湿地保护是当前生态建设工作中刻不容缓重要任务。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为起点,利用GIS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强大管理功能,将扎龙湿地及其保护区周边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项目工程等信息,以文字、图形、图像、数据库和GIS数据等形式录入计算机,并以GIS为平台,对上述信息进行管理维护、分析提取、规划评价等,并对管理部门提供查询、分析、更新、维护、统计和报表等功能,以支持湿地管理部门日常工作的信息管理,支持保护成效的监测和评估系统的建立与运行,为保全省湿地的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4-01)
杨志宏,邹红菲,邵淑丽,郭立业,林春山[4](2017)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笼养丹顶鹤与白枕鹤种间适合度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较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笼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与白枕鹤Grus vipio的适合度,以期为拟定不同的保护对策提供参考。本文以保护区冬季1月(4周)单笼饲养的丹顶鹤(5♀、7♂)和白枕鹤(3♀、5♂)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质量变化、摄食量和摄食比例、摄入能量需求及能量收支进行种间比较。结果发现,丹顶鹤的体质量下降(9.35%)显着而白枕鹤体质量下降(3.02%)不显着。丹顶鹤和白枕鹤的摄食比例(鲫鱼/玉米)分别为12.70/1和0.93/1。丹顶鹤摄入能量和排出水热能散失实测值均极显着高于白枕鹤(P<0.001)。丹顶鹤与白枕鹤单位体质量(/kg)能量收支比较,摄入能量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丹顶鹤的排出水热能散失极显着高于白枕鹤(P<0.01)。另外,低温和短光照的胁迫使可摄食鲫鱼和玉米的时间分别在5.5 h和9.5 h以内。结果表明,冬季相同生境中丹顶鹤和白枕鹤的摄入能量需求水平相同,但其能量收支因摄食偏好而出现显着变化。总之,从食性偏好、食物可获得性和能量收支来看,保护区冬季笼养白枕鹤的适合度应该高于丹顶鹤。(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7年01期)
蔡朝阳[5](2016)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境内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区。丹顶鹤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其野生种群的个体总数在3000只左右。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每年约有200对丹顶鹤在这里生儿育女,完成丹顶鹤家族的传宗接代任务。(本文来源于《森林与人类》期刊2016年11期)
易映彤,李慧,刘妍,范亚文[6](2015)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硅藻植物特征及其环境指示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春、夏、秋季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硅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通过鉴定,共发现硅藻门植物112个分类单位,包括96种16变种,隶属于2纲6目9科32属.通过对硅藻植物的种类组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硅藻植物分布情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硅藻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保护区内水体普遍为受轻污染或中度污染状态,个别水域存在富营养化情况,春、夏、秋季节中,秋季的富营养情况较为严重.结合水体的理化指标,通过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体中硅藻的优势种、指示种的分析,发现该水域喜碱性、半咸水种类及中污带的种类较多,说明保护区水体受到轻微的污染,个别水域出现富营养状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体呈中-弱碱性、微盐,表明该区域受到了土地盐碱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王永洁,王治良,罗金明[7](2014)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扎龙湿地植物的生长旺季,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来植物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发现共有12种外来植物,隶属9科11属,多为一、二年生陆生草本植物.呈零星或斑块状分布于实验区和缓冲区内,对当地植物和生态环境没有构成威胁.但随着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升温和周边地区开发程度的不断加强,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不容忽视.应该尽早建立有地区特色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清除,防患于未然.(本文来源于《高师理科学刊》期刊2014年06期)
姚建平[8](2013)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姚建平)10月31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美丽中国·魅力湿地”中国十大魅力湿地颁奖典礼上,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完整的生态系统、秀美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作为丹顶鹤优良的繁育栖息地,荣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称号,为魅力鹤城再增光彩。 据了(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3-11-03)
易映彤[9](2013)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水域硅藻植物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流,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4.2℃,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16毫米,在中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中是保留最为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沼泽生态系统。我们分别于2011年5月、2011年7月、2011年10月,2012年5月、2012年7月、2012年9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进行标本采集,在时间上跨越了春、夏、秋叁个季节,布设了6个固定采样点,并在沿路的湖泊、泡沼中进行随机采集,共采集标本120号。对硅藻门植物进行详尽的观察、鉴定和描述,并对其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我们主要依据Husedt (1930)的分类系统,参照Round et al.(1990)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学研究。经鉴定,共发现硅藻119个分类单位,隶属于2纲6目10科36属99种20变种。中心纲1目1科2属;羽纹纲5目9科34属,其中,双壳缝目的藻类最为丰富,共有66个分类单位,其次是管壳缝目,共发现26个分类单位;菱形藻属的种类最多(共发现10种2变种),异极藻属共发现6种5变种,桥弯藻属和舟形藻属都发现了9种。2.在这些硅藻植物中,共发现了普生性种类59个分类单位,沼泽地区特有种类4个分类单位:Eunotia bilunaris (Ehr.) Mills,Caloneis silicula (Ehr.) Cleve.,Synedra montana Krasske ex Hust.,Tabellaria flocculosa (Roth) Kütz.。其中,Eunotiabilunaris (Ehr.) Mills在2012年成为了优势种,Tabellaria flocculosa (Roth) Kütz.在两年间均是优势种,该种喜生活在寡污-中污的水体;在两年的调查中,我们都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喜碱甚至嗜碱的种类和喜咸水、半咸水甚至嗜盐的种类,如Epithemia sorex Kütz., Gyrosigma acuminatum (Kütz.) Rabenhorst,Nitzschia nanaGrun. in Van Heurck,Nitzschia tryblionella Hantzsch in Rabenhorst,Rhopalodia gibba(Ehrenbrg) O. Müll.等;喜中-高电解质的种类在调查区中也较为常见,如Diatomatenunis Agardh,Epithemia adnata (Kütz.) Brébisson,Hippodonta capitata (Ehr.)Lange-Bertalot等;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污染指示种,如Gomphonema truncatumEhr.,Amphora veneta Kütz.,Craticul ambigua (Ehr.) D. G. Mann,Cymbella caespitosa(Kütz.) Brun等。3.我们对采集期间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采样点的理化因子进行了测量,水温的变化范围在8.3-30.1℃,跨度较大,夏季温度最高,春季平均温度18.23℃,秋季温差较大,平均温度为15.6℃;采集区水体整体呈弱碱性,个别区域呈碱性,pH的变化范围在6.89-9.57之间;整个区域的电导率较高,平均值为347.75μs/cm;总氮TN和总磷TP的变化范围分别在0.762-1.574和0.02-0.092mg/L之间,2012年略高于2011年;生化需氧量BOD5的变化范围在7.4-16.6之间,各采样点中,样点Ⅱ的平均值最高,为11.31mg/L。溶解氧DO的平均值为14.08mg/L;CODcr和CODm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0.3-62、6.21-16.3mg/L,两年间的差异性不大。结合硅藻群落结构与理化因子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结果显示,硅藻植物的群落结构受pH,电导率,水温WT,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共同影响,其中水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pH和电导率。4.我们分别应用Margalef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采样点硅藻植物的种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各样点的硅藻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对水体进行初步评价。Margalef多样性指数值在2.0-11.1之间;Shannon-Weaver的变化范围为0.98-5.64;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37-0.97;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34-9.09,变化范围较大。多样性指数的结果显示,保护区的水体处于贫-中营养状况,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硅藻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分布特征,分析了硅藻植物与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体环境的相关性,为该区域的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郝萌[10](2013)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和白枕鹤繁殖期行为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鸟类繁殖行为学是动物行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鸟类繁殖行为学对于鸟类物种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同域分布的物种在生态位上的分离是两个物种能够长期在一起互不干扰的原因,研究扎龙国家级保护区繁殖的丹顶鹤和白枕鹤繁殖行为学目的就是要探究这两个物种在扎龙保护区繁殖期生态位上的关系,以便于日后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2011年和2012年3-10月份在扎龙保护区采取GPS定点法,样方法,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时间取样法收集野外数据,利用Excel2003软件,Map source软件,JMP9.0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找出丹顶鹤和白枕鹤繁殖行为学之间的异同。春迁期丹顶鹤比白枕鹤提前到达繁殖地,营巢时间、产卵时间和孵化时间均比白枕鹤早,孵化期换孵时间和晾卵时间也比白枕鹤有节律性。丹顶鹤秋迁期集群时间和迁走时间比白枕鹤晚。在繁殖时间安排上两种鹤都显着的差异。在扎龙保护区繁殖的丹顶鹤数量远远超过白枕鹤,在营巢点和巢参数两个方面可以体现。春迁期丹顶鹤和白枕鹤觅食地没有重迭,孵化期丹顶鹤巢位点在核心区边缘分布,数量多,种内巢间距比白枕鹤小,白枕鹤巢位点分布被丹顶鹤巢位点隔离分散,种内巢间距较大。两种鹤的种间巢间距比种内巢间距大。丹顶鹤和白枕鹤在各个时期的生境选择侧重因素也不同。春迁期丹顶鹤生境选择以食物因素为主,白枕鹤以隐蔽因素为主;求偶期丹顶鹤觅食生境选择以水和食物因素为主,白枕鹤以食物和隐蔽因素为主。求偶期丹顶鹤求偶场生境选择以隐蔽因素为主,白枕鹤以干扰因素为主;孵化期丹顶鹤和白枕鹤营巢生境选择上分离明显,差别巨大;育雏前期丹顶鹤和白枕鹤觅食生境选择均以食物要素为主,育雏后期丹顶鹤以水和隐蔽要素为主,白枕鹤以食物和隐蔽要素为主。丹顶鹤和白枕鹤在繁殖期主要的行为是繁殖行为,包括孵化、求偶、交配、筑巢、换孵、晾卵等,其次是觅食行为,之后是警戒行为、游走行为、静息行为和理羽行为等。在求偶期丹顶鹤和白枕鹤有明显的行为互动,其他时期行为互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3-04-01)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喂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雏鹤发育初期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的效果,对其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本文以笼养种群人工喂养的10只雏鹤为研究对象,测量其7日龄、14日龄、21日龄和28日龄这4个生长发育时间节点的体质量、跗跖长度和摄入能量,并对21日龄10只人工喂养雏鹤和6只野生雏鹤的体质量进行比较,探讨和分析这种训练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21日龄的人工喂养雏鹤比野生雏鹤体质量显着增加25.19%(P<0.05),跗跖长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喂养雏鹤从7日龄、14日龄、21日龄至28日龄这4个生长发育时间节点的体质量、跗跖长度和摄入能量依次呈现极显着的递增趋势(P<0.01)。保护区人工喂养雏鹤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方法虽然切实可行,但在木桶效应作用下,混群或分组不当可能会使部分雏鹤的运动训练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建议雏鹤发育初期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应以14日龄为界进行分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乙,高忠燕,田国双.选择实验法在野生动物生态游憩价值评价中的应用——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2].杨志宏,邹红菲,邵淑丽,郭立业,林春山.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喂养丹顶鹤雏鹤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的生物学效果初探[J].四川动物.2018
[3].刘正.基于GIS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4].杨志宏,邹红菲,邵淑丽,郭立业,林春山.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笼养丹顶鹤与白枕鹤种间适合度的比较[J].四川动物.2017
[5].蔡朝阳.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J].森林与人类.2016
[6].易映彤,李慧,刘妍,范亚文.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硅藻植物特征及其环境指示作用[J].湖泊科学.2015
[7].王永洁,王治良,罗金明.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调查[J].高师理科学刊.2014
[8].姚建平.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N].黑龙江日报.2013
[9].易映彤.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水域硅藻植物分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10].郝萌.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和白枕鹤繁殖期行为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