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v6的分布式远程会诊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IPv6的分布式远程会诊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们国家大力发展专用网络来加强对远程会诊的支持。目前大多数现有的远程会诊平台是基于IPv4网络点对点或集中式系统,网络条件不良往往会导致通信质量下降,服务中断,整个系统陷于瘫痪。各个远程医学中心的平台之间大量使用IPv4网络保留的内部地址缺乏交互,无法合作和资源共享,不仅妨碍了远程医学的发展,同时也由于重复建设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以往的会诊合作在同一个远程医学中心安排下进行,一般采用人工安排的方式,工作效率较低。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以及IPv6网络的相关研究的进行,网络带宽的逐渐加大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对现有远程医学会诊平台在现有IPv4网络上运行时遇到一些问题,更促进了研究基于IPv6网络的分布式远程会诊平台来解决医疗机构组成动态联盟时所面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等问题。文章研究了新一代的Internet协议IPv6协议和传统的IPv4协议相比较所具有的新特点和分布式架构的优势,以及在远程医学中起到的作用。文章讨论了通过会诊事件表达合作医疗机构之间的会诊需求,在各医院信息系统之间搭建了语义互通的桥梁;同时将基于主题和内容的事件发布/订阅机制引入,解决了合作伙伴的查找问题。文章分析了基于IPv6的分布式远程会诊平台的建立过程中所存在的许多关键问题,包括从现有系统移植、数据描述、资源整合、安全保证、用户验证等。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原型系统面向服务的远程会诊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测试的过程,分析了主要的技术细节。最后,文章在总结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还有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该平台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远程会诊平台的现状分析
  • 1.2.1 网络条件的不利因素
  • 1.2.2 集中式系统的缺点
  • 1.2.3 远程医学中心之间缺乏合作
  • 1.2.4 会诊合作的寻求方式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IPv6的分布式远程会诊平台的研究
  • 2.1 IPv6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 2.2 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必要性
  • 2.2.1 网络协议的升级过渡
  • 2.2.2 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提高
  • 2.2.3 远程医学中心之间的合作
  • 2.3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2.3.1 现有系统的分析
  • 2.3.2 数据存储和传输
  • 2.3.3 安全性保证
  • 2.3.4 用户身份验证
  • 第三章 基于IPv6的分布式远程会诊平台的设计
  • 3.1 从现有系统移植
  • 3.1.1 数据的描述
  • 3.1.2 整合现有资源设备
  • 3.2 数据传输的设计
  • 3.2.1 NNTP协议的应用
  • 3.2.2 数据传输的控制
  • 3.2.3 请求-响应的协作方式
  • 3.3 数据安全的设计
  • 3.3.1 信任关系的建立
  • 3.3.2 数据的签名
  • 3.3.3 数据的加密
  • 3.3.4 面向服务的安全设计
  • 3.4 系统架构设计
  • Data'>3.4.1 TMCData
  • Base'>3.4.2 TMCBase
  • WebService和TMCWebServiceClient'>3.4.3 TMCWebService和TMCWebServiceClient
  • WebApp'>3.4.4 TMCWebApp
  • Application'>3.4.5 TMCApplication
  • 3.5 TMCGird的会诊协作联盟的构建
  • 3.5.1 会诊事件及其处理机制
  • 3.5.2 会诊合作伙伴的选择
  • 3.6 TMCGird的运行流程
  • 第四章 实例面向服务的远程会诊系统的实现
  • 4.1 开发环境
  • 4.2 数据定义
  • 4.3 Web Service接口定义
  • 4.4 传递事件
  • 4.5 请求/事件转换
  • 4.6 合作伙伴的查找和选择
  • 4.7 Web用户界面
  • 第五章 面向服务的远程会诊系统的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模拟环境的构建
  • 5.3 测试步骤和结果
  • 5.3.1 Web用户界面的测试
  • 5.3.2 Web Service的测试
  • 5.3.3 传递事件的测试
  • 5.3.4 单组合作伙伴的选择
  • 5.3.5 多组合作伙伴的选择
  • 5.3.6 评估指数的测试
  • 第六章 结论
  • 6.1 问题和讨论
  • 6.1.1 传输中所面临的问题
  • 6.1.2 通用会诊事件模板的建立
  • 6.1.3 语义沟通的实现
  • 6.1.4 查找和选择算法的改进
  • 6.1.5 完善评估标准
  • 6.1.6 与HIS和PACS的集成
  • 6.2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TMCGrid的测试实例
  • 实验一 单组测试
  • 实验二 多组测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IPv6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改造[J]. 通讯世界 2019(12)
    • [2].关于校园网IPv6升级的思考[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9(12)
    • [3].电子政务外网IPv6网络部署安全风险及对策探究[J]. 江西通信科技 2019(04)
    • [4].IPV6网络环境下网络攻击探讨[J]. 数字通信世界 2019(12)
    • [5].基于5G和IPv6的闸门远程控制系统解决方案[J]. 四川水利 2020(02)
    • [6].运营级物联网IPv6演进方案研究与实践[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0(06)
    • [7].探讨物联网发展所需的5G技术和IPV6协议[J]. 中国新通信 2020(13)
    • [8].IPv6环境下基于超融合架构的智慧图书馆基础平台改造与实践[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0(09)
    • [9].关于金融业IPv6规模部署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 金融科技时代 2019(11)
    • [10].基于IPv6的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研究[J]. 山西电子技术 2016(06)
    • [11].基于IPv6的校园网技术升级及性能测量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16(23)
    • [12].IPv6及其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电力 2016(12)
    • [13].基于IPv6环境下的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34)
    • [14].基于IPv6的视频会议系统中安全的关键技术的研究[J]. 民营科技 2017(05)
    • [15].IPv6环境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探讨[J]. 江苏通信 2017(02)
    • [16].基于IPv6的智慧校园网络的设计与实现[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7(03)
    • [17].IPv6下一代互联网带来网络安全新机遇[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7(07)
    • [18].基于校园网的IPv6过渡技术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23)
    • [19].企业物联网环境下IPv6技术应用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06)
    • [20].一种适用于IPv6网络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3(03)
    • [21].探究物联网中轻量级IPv6协议的研究与应用[J]. 电子测试 2015(08)
    • [22].基于IPv6的物联网技术及其标准化研究[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5(05)
    • [23].基于IPv6的校园网建设研究与思考[J]. 计算机时代 2015(07)
    • [24].家庭网关IPv6宽带上网故障智能诊断方法研究与实践[J]. 电信技术 2015(10)
    • [25].天地互连-全球IPv6培训中心主任李震 下一代互联网实践与创新[J]. 中国教育网络 2017(01)
    • [26].IPv6技术和应用[J]. 农村科学实验 2017(03)
    • [27].部署IPv6正当时[J]. 中国教育网络 2017(08)
    • [28].物联网中轻量级IPv6协议实现技术概述[J]. 科技视界 2013(36)
    • [29].IPv6地址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3(11)
    • [30].一种基于IPv6的流媒体传送方案研究与实现[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3(11)

    标签:;  ;  ;  ;  

    基于IPv6的分布式远程会诊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