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孙景璐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孙景璐

身份证号码:13060219821204XXXX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城市是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伴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一大批城建项目纷纷开展,一大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些在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城市生活水准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污染问题,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基于此,人们开始注重风景园林的建设与规划,在发挥它的美化美育功能的同时,也提升城市的自净能力,实现城市环境的自我调节。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过程中,需要积极应用海绵理论,以充分发挥城市的自我调节功能。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

1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核心功能,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也是其目的。建设海绵城市,充分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它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宜居性等。首先,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长期以来,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城市发展对于城市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是非常大的。基于两者之间的矛盾,直接造成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同时,城市空气质量差,交通、城建、施工等造成的扬尘天气多发,严重制约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发挥并扩展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创建宜居性的城市。其次,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是比较弱的,城市地下排水管道在应对洪涝灾害时,往往具备一定的“度”。建设海绵城市,能够提升城市的自我防御能力。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城市的海绵体就会形成防御、截留、吸收等综合能力,这无疑提升了城市的安全性。此外,建设海绵城市,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2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2.1风景园林建筑物规划

首先,为确保风景园林规划的整体性、美观性,相关人员应事先开展勘察工作,从而对公园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和降雨等信息有一定了解,在对其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其次,对于雨季期间风景园林公园建筑物的规划,规划人员可采用把雨水采集至建筑暗渠中的方法,实质上就是把降落至建筑不同位置的雨水,导引至环形的滤水槽内,以滤水槽中的砾石为媒介把雨水过滤,等到雨水被过滤成可应用的干净水后就可以被直接存储于蓄水池内,实现对风景园林公园建筑物中雨水有效采集与应用的目标。例如应用屋顶花园进行城市雨水的收集,可以在有效净化城市雨水的同时,也使得雨水等自然降水不会在城市的地表大量积压,破坏城市的地表生物群落,有效保障了城市整体的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2.2园林水景规划

水景是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点内容,水景的存在,本身就能够发挥水的吸收、降温、保湿等诸多功能。但传统的水景规划,人们为了便于及时换水作业,同时也便于科学管理,所以往往将水景独立封闭起来。特别是在一些大的水塘的规划设计中,水塘的底部及四周被混凝土水泥封闭起来,使得水塘成为“一塘死水”,难以充分发挥它的交换功能,也不利于它与自然界的物质置换。这样的水景规划,在南方多雨的季节下,可以充分发挥它的蓄水能力,实现对雨水的净化和利用。但在北方年降水量稀少的地区,该水景设计的功能就无处发挥。因此,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论,应该优化水景设计。一方面,在水景位置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利用地形地势上的天然优势,来引导雨水自动蓄积。比如将风景园林景观中海拔最低或者存在坑洼的区域,确定为水景所在地,利用地形条件来修筑蓄水池、蓄积渠道,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另一方面,在水景的规划中,若需要建立大型的水池,则需要规避水池的全封闭性,而应该在水池的适当位置预留一定的开放区域,以实现水池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也便于雨水渗透。

2.3园林道路规划设计

现今在管理城市过程中,大多数城市运用的管理方法较为陈旧,当城市下暴雨时,容易产生内涝。而运用海绵城市理论,应坚持环境保护第一原则,在分析城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可以采用环状路网方式进行设计。此外,在运用城市海绵理论的过程中应实行间隔绿化带的方法,绿化带能减少城市环境问题发生的频率。由此,在规划园林道路的过程中,建设人员要掌握不同城市的发展需求,同时,对于道路两边的树木,工作人员应在对树木生长情况具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再正确选择路面材料。此外,提高材料的渗透性,选用质量较好的材料,因此,在运用此理论的过程中,建设人员需对城市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从而使风景园林处于积极的发展趋势中。透水铺装在构建生态海绵城市中对城市水环境的改善作用也颇为显著:由于城市中的不透水路面不能及时地将雨水渗入地下,因此,城市中常常出现雨水蓄积和漫流现象。透水性铺装地面由于自身良好的透水性能,能有效地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压力及城市安全问题。特别是与普通铺装相比,透水铺装兼有良好的渗水保湿及透气功能,可以缓解城市“雨岛效应”。透水铺装既改善城市水与空气之间的微循环,大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亦提高城市步行及生活舒适感。透水铺装可以补充地下水,涵养地下水,对城市景观绿化及植被生长具有良好的生态及生存环境。透水铺装还能有效降低地表粉尘、建筑扬尘等在空气中的含量,大大减少雾霾的产生。

2.4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由植物、地表洼地和渗透空间、人工改良土壤、本地土壤以及排水管道(选择性)组成,选择耐涝性的植被加强对雨水的有效过滤与渗透。地表洼地的尺寸根据涵洞的溢流来设计,使地表积水在24~48h内渗入地下。自然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有别于传统的排水系统,让雨水顺着街道流入收集管道,然后直接排入河流或湖泊,而是将雨水留住,通过植物的过滤和土壤的下渗,补充地下水。自然排水系统比传统排水系统,造价更低,可以进行更有效地控制径流量。

2.5植草沟

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植草沟被作为种植植被的景观性地表沟渠排水系统,也是泥沙和污染物的“过滤器”。虽然雨水流经植草沟的时间短,但它能堵截大量泥沙和污染物,尤其是上游水量过大时,作用尤其明显。植草沟减缓了雨水流经的速度,加之沟底也用砾石和砂土进行了处理,可以下渗和过滤更多的雨水。植草沟中的微生物可以形成一层生物膜,降解雨水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草沟的主要作法及植草沟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下:植草沟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mm。为了防止降雨量较大时雨水漫出植草沟边沿,一般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mm。诸如植草沟的生态滞留区还有渗透塘、雨水湿地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风景园林规划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植草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论是个全新的理论,城市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该基于海绵城市的科学理论,充分发挥风景园林景观的自我调节能力,从道路、水池、建筑物、绿植等全方面来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它们的渗水蓄水能力,以充分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艺.分析海绵城市理论的城镇广场设计探索———以晴隆县东观区广场方案设计为例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建筑与文化,2015(11)

[2]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3).

标签:;  ;  ;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孙景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