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AT-ON-IN点面体语义微系统的ESM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AT-ON-IN点面体语义微系统的ESM分析

论文摘要

英语介词形式简单、意义丰富、用法灵活,引起了各路语言学家的极大兴趣。传统语文学家、结构语言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和生成语言学家都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它们的定义、词类划分、句法功能、语义格标记等方面。而认知语言学家则对介词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认为由介词表达的空间是人类概念形成的基础,并着重从原型、隐喻、语义链、突显、心智空间等角度系统论述了介词的意义、功能及用法等属性。王寅教授(2001)曾从隐喻的角度对英语介词“AT—ON—IN”的点面体语义微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但尚需进一步完善。其一,该论述未能从语料库实证角度详细分析和探讨它们的内部机制;其二,未能从体验、图式、隐喻等理论角度系统阐述它们的意义和做出统一解释,并分析该系统中抽象概念的内部结构。本文尝试将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体验观、图式观和隐喻观综合为ESM模式(Embodiment-Schema-Metaphor Model),以其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对英语介词“AT—ON—IN”点面体语义微系统进行专题讨论,从佐以BNC大型英语语料库中随机各取1000例为样本,对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进一步证明和完善王寅教授提出的英语介词“AT—ON—IN”点面体语义微系统论说,重点诠释这一系统中抽象概念之间的内部结构,可望为英语此类介词教学提供较为可行的理论依据和教学方法。本文共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介绍本文研究对象(英语介词“AT—ON—IN”点面体语义微系统)、选题的理由、研究的目的、采用的分析方法和论文的整体布局。第二章“文献综述”。回顾传统语文学家、结构语言学家、功能语言学家、生成语言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对英语介词(尤其是“AT—ON—IN”)的研究和贡献,着重分析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到本文的切入点。第三章“理论框架和语料描写”。针对上文所发现的问题,笔者尝试将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中体验观、图式观和隐喻观综合为ESM模式,可望弥补上述不足。同时还介绍语料的收集方法、有关数据、相关问题、归类整理,并基于ESM模式深入分析英语介词“AT—ON—IN”的内部概念结构。第四章“用ESM模式分析和解释语料”。运用第三章提出的ESM模式,进一步分析英语介词“AT—ON—IN”点面体语义微系统中介词所表达的空间关系、原型意义、隐喻延伸途径和扩展机制,用大型语料库调查佐证了王寅教授的论述:“AT—ON—IN”的空间性点面体微系统可结构性地映射到其抽象概念系统,如抽象空间、时间、数量、状态、动作等,但依旧保持其“点面体”语义微系统属性(王寅, 2001, p. 317)。同时,笔者通过深入调查,还发现:(1)“AT—ON—IN”的意象图式复杂多样,但at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点内包关系(84.8%),on为普遍的面支撑关系(61.15%),in为想象的体内包关系(92.94%);(2)“AT—ON—IN”映射到的抽象概念域的重点有差异,现按频率高低取前四位列数如下:at表示时间占(30.7%),动作占(28.12%),数量占(17.93%)和抽象空间占(11.09%);on表示动作占(30.27%),抽象空间占(20.68%),方面占(18.38%)和状态占(9.59%);in表示抽象空间占(33.56%),时间占(19.6%),状态占(17.32%)和方面占(14.23%)。由上述分析可见,抽象概念域的形成主要是依据介词的空间概念系统。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一内容到英语介词教学,必能产生有益的效果。第五章“结语”。总结全文内容,归纳主要贡献:1)提出了新的ESM模式并用其统一解释英语介词“AT—ON—IN”点面体语义微系统。2)基于语料库佐证了王寅教授关于英语介词“AT—ON—IN”点面体语义微系统论说。3)仔细调查了英语介词“AT—ON—IN”在实体空间所蕴含的复杂意向图式,并发现at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点内包关系,on为普遍的面支撑关系,in为想象的体内包关系。4)详细梳理了英语介词“AT—ON—IN”的基本意义和派生意义的内部关系,特别是它们在抽象概念域的形成模式和频率。同时,本文还指出了此项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为后来者提出了点滴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Acknowledgement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Motivation of the Study
  • 1.2 Research Questions
  • 1.3 Methodology and Data
  • 1.4 Layout of the Paper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Early Researches on Prepositions
  • 2.2 New Researches on Prepositions: Cognitive Perspective
  • 2.2.1 Jackendoff’s Place-Path Division
  • 2.2.2 Herskovits’Ideal Meaning
  • 2.2.3 Lakoff and Johnson’s Orientational Metaphor and SFH
  • 2.2.4 Langacker’s Profile-Base and Trajector-Landmark Analysis
  • 2.2.5 Wang Yin’s “AT—ON—IN”Microsystem
  • 2.2.6 Other Cognitive Researches on Prepositions
  • 2.3 Gaps
  • 2.4 Purpose of the Study
  • Chapter Three ESM and Corpus Description
  • 3.1 Backgrounds of ESM
  • 3.2 Contents of ESM
  • 3.2.1 Concept of Embodiment
  • 3.2.2 Concept of Image Schema
  • 3.2.3 Concept of Metaphor
  • 3.2.4 ESM
  • 3.3 Corpus Description
  • 3.3.1 Corpus Construction
  • 3.3.2 Corpus Description
  • Chapter Four ESM and the “AT—ON—IN”Microsystem
  • 4.1 Introduction
  • 4.2 Embodiment of “AT—ON—IN”
  • 4.2.1 Embodied Spatial Relations
  • 4.2.2 Embodied Objects
  • 4.2.3 Embodied Body Parts
  • 4.3 Image Schemas of “AT—ON—IN”
  • 4.3.1 Container
  • 4.3.2 Adjacency
  • 4.3.3 Linear-Relation
  • 4.3.4 Supporting-Relation
  • 4.3.5 Dynamic-Relation
  • 4.3.6 Other Relations
  • 4.4 Metaphorical Mechanism of “AT—ON—IN”
  • 4.4.1 Abstract Space Domain
  • 4.4.2 Time Domain
  • 4.4.3 Number Domain
  • 4.4.4 State Domain
  • 4.4.5 Action Domain
  • 4.4.6 Other Abstract Domains
  • 4.5 ESM and the “AT—ON—IN”Mricosystem
  • 4.6 Summary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Contributions of the Study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 A Corpus of at from BNC
  • Appendix B Corpus of on from BNC
  • Appendix C Corpus of in from BNC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年参展计划[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9(11)
    • [2].数字互联家庭的营造者——泰鼎微系统公司媒体见面会[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1(02)
    • [3].一种星载信息系统微系统电路设计[J]. 航天标准化 2020(02)
    • [4].微系统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写在《微系统技术》栏目开辟之际[J]. 电子工艺技术 2015(04)
    • [5].专栏征文[J].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20(05)
    • [6].青少年学业情绪:基于家庭微系统视角的探索[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06)
    • [7].后摩尔时代,从有源相控阵天线走向天线阵列微系统[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20(07)
    • [8].微系统研究现状[J]. 微纳电子技术 2009(06)
    • [9].星用混合微系统数字化组装生产线建设研究[J]. 电子工艺技术 2019(04)
    • [10].一种面向集成微系统的内建芯片健康状态自监测方法[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9(10)
    • [11].携创科技服务生态微系统[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5(03)
    • [12].高考实验微系统的命题特点和备考策略——基于“试剂—装置—操作”的角度[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0(03)
    • [13].消化道无创诊疗微系统的无线供能技术的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8(01)
    • [14].《传感器与微系统》2016年参展计划[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6(09)
    • [15].《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年参展计划[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4(12)
    • [16].《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年参展计划[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5(10)
    • [17].SUN薄西山[J]. 装备制造 2009(05)
    • [18].《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年参展计划[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4(06)
    • [19].投稿须知[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2(02)
    • [20].《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参展计划[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1(03)
    • [21].《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参展计划[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1(06)
    • [22].《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增刊征稿启事[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1(06)
    • [23].《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参展计划[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0(04)
    • [24].国外航空微系统的研究应用[J]. 国防制造技术 2010(03)
    • [25].高职生校园心理微系统及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26].《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年参展计划[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5(03)
    • [27].《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年参展计划[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5(08)
    • [28].面向感知微系统的系统级设计方法[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29].基于微系统阵列的变形翼的控制研究[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9(02)
    • [30].BGA在微系统宽带射频互联中的应用[J]. 电子工艺技术 2016(02)

    标签:;  ;  ;  ;  

    基于语料库的AT-ON-IN点面体语义微系统的ESM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