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经书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论文摘要

在中国古籍图书的发展史上,儒家经书成为格外醒目的一类。经书的发展如同儒家学派的发展一样,紧密地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联系在一起。它随着儒家学派的形成而出现,并随着历史上经济发展、政治斗争、社会变革而跌宕起伏。经书始于春秋时期孔子删定的《六经》,到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之后,经书确立了官书的地位。汉初时已亡佚《乐》,而有了“五经”的提法;东汉增加了《论语》、《孝经》,形成“七经”;到了唐朝又有将《春秋》和《礼》分为“三传”和“三礼”之举,然后有“九经”之说;晚唐时期《论语》、《孝经》、《尔雅》被列为经书形成“十二经”;后至宋代添加《孟子》一书为经书,最终形成“十三经”。由于经书中的思想与政治关系紧密相连,因而经书经历过大荣大辱。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有悲惨遭遇,例如秦朝的焚书、禁书,经今古文之争和不断的战乱对经书的破坏,尤其是对石刻经书的破坏等,却又在相当多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官书的地位。其主体思想指导着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它的德治思想强调政治实施过程即道德感化的过程;它的法制思想有着法先王的法制思维,以礼法观作为立法原理,强调法自君出的法制原则;它的伦理政治观念对于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都起到了指导和维护的作用;它的重视贤人的吏治思想也成为后来封建政治的主要思想。并且这些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例如“内圣外王”、“大一统思想”、“中和思想”、“民本思想”等。但是经书里也包含了一些消极思想,例如等级观念、宗法制度、官本位思想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否定的。沿着经书的发展轨迹,“五四”时期是一段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受到猛烈批判,古籍图书尤其是儒家的经书被有些人认为是封建的糟粕,然而此举实属矫枉过正之举,认清实质、做深刻反思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意义非常。本文研究了经书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相互影响关系,拓宽了古籍整理研究的研究范围,将古籍整理研究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了古籍文献的内在宝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言
  • 第1章 儒学的出现与发展
  • 1.1 孔、孟、荀与先秦儒学
  • 1.2 儒学在秦代的发展
  • 1.3 汉朝及以后儒家地位的巩固与变化
  • 第2章 “独尊儒术”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其影响
  • 2.1 “独尊儒术”的提出
  • 2.2 董仲舒的新儒学
  • 2.3 “独尊儒术”的作用及其影响
  • 2.4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 第3章 经书的发展与“十三经”的形成
  • 3.1 历史中的尊孔情况
  • 3.2 经书的发展
  • 3.3 孔子与六经
  • 3.4 汉朝:五经、六经、七经
  • 3.5 唐朝:九经、十二经
  • 3.6 宋:十三经正式形成
  • 第4章 经书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坎坷遭遇
  • 4.1 秦时的“焚书”
  • 4.2 经今古文之争
  • 4.3 战乱对经书的破坏
  • 4.4 《熹平石经》的残败
  • 4.5 太平天国时期经书的遭遇
  • 第5章 经书对中国传统政治生活的指导作用
  • 5.1 经书中提倡“德治”
  • 5.2 指导社会法制建设
  • 5.3 伦理政治观念
  • 5.4 指导吏治的发展
  • 第6章 经书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涵的影响
  • 6.1 “内圣外王”
  • 6.2 “大一统”思想
  • 6.3 “中和”思想
  • 6.4 民本思想
  • 6.5 经书对传统政治文化内涵的负面影响
  • 第7章 “五·四”运动的评议
  • 7.1 “五·四”运动实质
  • 7.2 “五·四”运动的反思与超越
  • 第8章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经书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