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新文化史”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罗伯特·达恩顿教授在80年代出版的《屠猫记》一书是标志该史学流派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趋于成熟的代表作之一。达恩顿教授在纳沙泰尔公司档案的基础上“隐匿”地运用新文化史学的方法,不但勾勒出法国各个阶层在大革命前夕形形色色的心态,也展现了旧制度到大革命时代的另类法国文化史。该书反映了达恩顿教授观察历史的独特视角,尤其作者展示其对史料的解读与运用的史学功力,则为集体心态史、综合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运用提供了真正的典范。本文即在略涉新文化史学的基础上,从达恩顿教授对史料上的发现和使用以及研究方法的突破上,分析《屠猫记》一书的新文化史学研究特征。本文拟分四大部分展开论述:前言概括的梳理了达恩顿《屠猫记》一书出版后国内外学术界对它进行研究的基本情况,并由此提出了写作这篇论文的方向和意义。第一部分探讨了新文化史学兴起的情况,首先分析了新文化史学兴起的原因和背景,然后总结出新文化史学的特征,这既是《屠猫记》出版的学术背景,也为下面分析《屠猫记》做了理论上的准备。第二部分分析了达恩顿教授写作《屠猫记》的原因,从达恩顿的记者生涯到在牛津求学时发现的纳沙泰尔档案,以及后来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教学实践和对年鉴学派的惟计量史学的不满入手,分析了《屠猫记》一书是如何产生的。第三部分论述了《屠猫记》一书体现出来的新文化史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对文本的探幽、个人—集体的心态史、历史人类学的运用等三个方面,这也是达恩顿教授写作本书的匠心所在。第四部分总结了达恩顿《屠猫记》一书体现出来的史学写作特征和研究方法对历史学的启示以及对中国史学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文化史”的方法、书写策略及其限度——论达恩顿《屠猫狂欢》[J]. 写作 2020(03)
- [2].“深描”还是“浅尝”?——评达恩顿《屠猫狂欢》[J]. 写作 2020(03)
- [3].“把握住他者”与“重建整体”——读达恩顿《屠猫狂欢》[J]. 写作 2020(03)
- [4].个体化、深描与小写:罗伯特·达恩顿书籍史研究的三个维度[J]. 华中学术 2020(01)
- [5].读达恩顿《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8)
- [6].罗伯特·达恩顿书籍史研究的进路与方法[J]. 华中传播研究 2015(01)
- [7].论达恩顿书史理论中的文学研究[J]. 华中传播研究 2017(01)
- [8].《屠猫狂欢》:小事件如何通往大历史?[J]. 写作 2020(03)
- [9].“新文化史”的可能性及其限度研究专辑[J]. 写作 2020(03)
- [10].罗伯特·达恩顿的书籍史观[J]. 文化学刊 2015(05)
- [11].罗伯特·达恩顿的书籍史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 2012(04)
- [12].“自下而上”的传播思想史研究:如何可能?——以罗伯特·达恩顿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4)
- [13].作者与读者关系探析——基于达恩顿“交流圈”的建构[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0)
- [14].读罗伯特·达恩顿《旧制度时期的地下文学》[J]. 史学理论研究 2012(04)
- [15].“启蒙运动存在于别处”——达恩顿启蒙研究的意义[J]. 中国图书评论 2009(09)
- [16].美国艾恩顿—罗素桥替换桥[J]. 世界桥梁 2016(03)
- [17].别处的风景:中国学术视野中的西方书史理论[J].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6(01)
- [18].不断提升竞争力 保持蓬勃创造力——访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院长让·弗朗索瓦·皮恩顿[J]. 世界教育信息 2015(13)
- [19].浅析新文化史特征——以《屠猫记》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0].《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研读[J]. 知音励志 2016(09)
- [21].文化史视野下的大众科学——读R.达恩顿的《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J]. 科学文化评论 2008(04)
- [22].文本阐释中的“时空误置”——《屠猫记》的史学方法启示[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2018(02)
- [23].暗潮汹涌的书籍史[J]. 读书 2018(08)
- [24].浅析《屠猫记》中的新文化史研究[J]. 黑龙江史志 2014(07)
- [25].孤独的椅子[J]. 影像视觉 2013(08)
- [26].文寻奇诞,笔走偏锋——读《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J]. 文教资料 2010(10)
- [27].哥特式小说的澳洲本土化——以贝恩顿短篇小说为例[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8].书讯[J]. 世界历史 2011(03)
- [29].《人类的代价》中的母性主题及对男性丛林神话的颠覆[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 [30].从文化史走向传媒史的范式建构——以《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