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是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回归生活是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任亚欧

〔摘要〕儿童的品德教育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感悟,在正确的引导下,让每个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品德教育回归生活重要途径

“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如何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在看和玩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习惯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每一节课都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通过观察,能调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

如:在教学“风儿吹呀吹”这一课时完全可以领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感受风,并让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同时结合生活中一些关于风的视频,知道风给人们带来那些好处和有那些危害(这样图文并茂感染力强)?在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学生每人亲手做个一个漂亮的风车到教室外玩一玩来感受学习的乐趣无限。“留心处处皆学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角度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2在角色扮演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扮演生活中的角色,让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以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也可让学生在周五放学回家时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下送自己回家的司机,这就要求以小组的形式有提问的,有记录的,提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

3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生活中找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在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教材的内容有的对农村孩子来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删减。而所有的这些都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应该找到最接近学生生活的那个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围绕整合后的内容去搜集整理资料。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拓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使其成为学生参见社会活动、深入社会生活的原动力。

如:在“独具魅力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根据教材要求,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京剧知识外,还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引导学生对当地独具魅力的文化现象进行搜集整理。比如“东北二人转”、“东北皮影戏”、以及当地的丧葬、婚俗和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要时时处处在我们的教学中体现。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题材,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让儿童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品德教育。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翁旗教研室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

□秦建丽

〔摘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如何提高教学存在着一种认识,认为数学是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数学语言表达很抽象,逻辑很严密,思维很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也较强,那么怎样才能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呢?首先应从它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达到可喜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质量提高方法高中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上课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反正讲了,学生就该仔细听,就应该会,课上作笔记,课后大量作业做巩固。但是,事实上有些学生根本听不懂,不知道教师讲了些什么,课下只能抄作业,结果学生疲劳厌学,教师疲劳厌教。长此以往,学生一旦习惯了这种被动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早已经过时的,从学生的潜能开发、思维拓展、身心发展、自主健全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社会的进步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学习提供新的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

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同学们还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众多学生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

1学习的兴趣

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变得更加的重要。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不主动。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二是学法不得当。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创新意识,照搬教科书和老师的方法学习,致使学习呆板、乏味。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__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渗透应用意识,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发挥作用,突出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市实验中学

标签:;  ;  ;  

回归生活是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