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性别角色和同伴交往是初中生社会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本研究将性别角色划分为四个类型,分别为双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和未分化类型;将同伴交往划分为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群体水平主要考察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个体水平则考察积极友谊质量和消极友谊质量。本研究选取长春市两所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480名为被试,使用《Bem性别角色量表》、《友谊质量问卷》和同伴提名法,考察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同伴交往的关系。本研究不仅为初中生性别角色的研究提供实证资料,更为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同伴交往之间关系丰富了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1.在初中生中,双性化类型占大多数,其次是未分化类型,再次是男性化类型,所占比重最少的是女性化类型。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2.控制年级变量:在初中二年级,性别角色类型存在性别差异。在男性被试中,性别角色类型不存在年级差异。在女性被试中,性别角色类型存在年级差异。3.根据被试的被接纳和被拒绝的标准分,将被试的社交地位分为五种类型,每种类型所占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一般型、受欢迎型、被忽视型、被拒绝型、矛盾型。4.同伴交往群体水平中的同伴接纳与个体水平中的积极友谊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初中生的同伴交往水平在性别和年级间均无显著差异。5.不论男性被试还是女性被试,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同伴交往群体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同伴交往个体水平上差异显著。男性被试中,在冲突与解决维度上,双性化个体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分化个体和男性化个体;女性化个体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化个体。在亲密袒露与交流维度上,双性化男性被试和女性化男性被试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未分化男性被试。女性被试中,在帮助与指导维度上,双性化个体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分化个体;双性化个体与男性化个体的得分边缘显著。从全体被试看,不同的性别角色类型在同伴交往个体水平中的积极友谊质量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双性化类型的初中生,积极友谊质量最好。6.在男性被试中,双性化个体内的男性气质和陪伴与娱乐、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亲密袒露与交流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女性气质和同伴接纳、陪伴与娱乐、帮助与指导、冲突与解决、亲密袒露与交流呈显著的正相关。在女性被试中,双性化个体内的男性气质与同伴拒绝和肯定与关心呈显著正相关。女性气质与肯定与关心和帮助与指导有显著正相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性化人格视角下初中生性别角色调查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2].双性化性别角色教育的意蕴、困境及生成路径[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7(01)
- [3].运动员性别角色研究综述[J]. 青少年体育 2017(10)
- [4].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与心理亚健康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01)
- [5].男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心理求助态度——心理求助污名的中介作用[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6(03)
- [6].性别角色冲突对高中生心理压力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4)
- [7].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困扰程度的相关性[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5)
- [8].家庭中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13)
- [9].性别角色观念与生育意愿的关系:幸福感的调节效应[J].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19(02)
- [10].引导家长开展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06)
- [11].动画中的英雄形象与儿童性别角色发展[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26)
- [12].家校合作进行小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辅导与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09)
- [13].双性化性别角色教育——重视性别间的优势互补[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32)
- [14].小班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的实施策略[J]. 山西教育(教学) 2018(08)
- [15].试论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现状及对策[J]. 科普童话 2016(37)
- [16].双性化视角的幼儿性别角色教育[J]. 考试周刊 2017(12)
- [17].青少年性别角色问题研究综述[J]. 青春岁月 2017(03)
- [18].体育活动提高男生基本特质与作用——特定体育活动对强化高中男生的男性化特质实验研究[J]. 教育 2017(12)
- [19].浅谈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现状及对策[J]. 新课程(上) 2017(05)
- [20].孩子的早期性别角色认同很重要[J]. 益寿宝典 2017(18)
- [21].电视对大学生青少年时期性别角色定位的影响——大学生青少年时期电视收视习惯及性别角色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 明日风尚 2017(16)
- [22].游戏角色和性别角色互补统一[J]. 学前教育 2017(06)
- [23].双性化教育——使幼儿顺应社会发展的必要举措[J]. 科普童话 2017(36)
- [24].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角色观和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J]. 中华少年 2016(30)
- [25].国外关于父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 幼儿教育 2016(Z6)
- [26].单亲家庭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研究综述[J]. 学园 2015(08)
- [27].电视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的国外研究概况[J]. 媒体时代 2013(Z1)
- [28].幼儿双性化发展初探[J]. 英才高职论坛 2009(04)
- [29].我国大学生性别角色研究10年:回顾与展望[J]. 陇东学院学报 2019(01)
- [30].基于绘本阅读的幼儿性别角色教育[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