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新
铜仁市中医院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目的:探讨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34例,将其选为观察组,选取某单位体检血糖正常者共3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终点比色法测定其果糖胺,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控制良好组的患者其果糖胺含量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果糖胺;糖尿病患者;测定结果
果糖胺(FMN)是血浆中的血清蛋白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它的反应过程具有缓慢性且不可逆,因而其比例可反映糖尿病患者2-3周内的血糖的控制水平。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34例为观察组,选取某单位体检血糖正常者共34例为对照组,共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终点比色法测定其果糖胺,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34例为观察组,选取某单位体检血糖正常者共34例为对照组,共68例参与者。对对照组人员测定血糖,其血糖浓度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观察组则为血糖浓度异常患者,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以及肥胖、疲乏无力等。观察组3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2.2±3.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5±2.5)岁,其中血糖控制较好的为14例(血糖<7.0mmol/L),血糖控制较差的则为20例(血糖>7.0mmol/L);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入选者均进行早晨空腹静脉血液采集,同时将血清迅速分离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果糖胺。
1.3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参与者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汇总,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与糖尿病患者控制不良组间的血糖以及果糖胺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健康人组与糖尿病控制不良组的果糖胺值与血糖测定结果(x±s)
组别例数血糖果糖胺
对照组344.67±0.481.95±0.41
糖尿病控制不良组209.76±3.843.89±0.59
T值--7.781315.9744
P--<0.05<0.05
3讨论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人体内的诸多蛋白质会在高糖环境下产生糖化,从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产生,例如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冠心病等等[1],因此血糖浓度检测与控制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果糖胺(FMN)是血浆中的血清蛋白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它的浓度与血糖的水平呈现正比例相关,它的反应过程具有缓慢性、不可逆性,同时具有较稳定特征。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反应后,其90%左右形成糖化血清蛋白,对血清中的糖化血清蛋白实验则被称为果糖胺实验,果糖胺的形成过程中,血糖水平以及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对其具有影响作用。血清蛋白的半衰期一般为14-20天左右[2],较血红蛋白较短,因此果糖胺的测定有别于空腹血糖测定反应瞬间血糖高低,它主要是表现患者在具体测定之前的2-3周左右的血糖控制水平,因此具有一定的可判断性。因此果糖胺的测定具有比随机测定更高效的测定效率,它不仅有利于缺陷性糖尿病的监测,同时还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以及用药等提供良好的指导[3],有效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的病变。果糖胺的测定具有简易性,只需静脉采集2ml左右的血液,同时其采集要求并不受血糖浓度的影响,因此其采集结果更加准确,是检测糖尿病患者短期内血糖值以及控制的有效方法。
血糖浓度的检测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的检验与判断,同时果糖胺的检测也反映了近期糖尿病患者各项因素的控制情况[4],因此在糖尿病控制良好的组间其血糖以及果糖胺与正常人无异,而对于糖尿病控制不良组间,血糖以及果糖胺的检测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果糖胺的数值随着血糖浓度的上升而增加[5],因此果糖胺对糖尿病患者的医诊以及监测、治疗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验研究表明,临床上果糖胺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与治疗,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俊.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4,18(1):11-12.
[2]于晓明,胡雪峰,梁春燕.联合检测血糖、血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意义[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0,42(3):305-306.
[3]王小平.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31):44-45.
[4]田小平,徐宁,尹冬,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及空腹血糖的相关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176-178.
[5]李元宏.血清果糖胺测定作为糖尿病诊断单一指标可行性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07(21):2321-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