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血肿周围低灌注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分析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并探讨其转归。材料与方法:对27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于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行CT平扫及CTPI扫描。测量脑血肿周围组织及对侧镜像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根据“同侧/对侧”的公式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BF,r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BV,rCBV)。于急性期测量血肿中心层面血肿及周围低灌注区域面积,亚急性期选择与急性期同一层面测量血肿周围强化环所包围的面积。结果:灌注参数图示急性期血肿及周围组织有明显低灌注梯度存在,血肿周围区组织CBF、CBV均较对侧镜像区降低(Z分别为4.213及4.265,P值均小于0.05),MTT较对侧延长(Z=2.631,P<0.05);亚急性期血肿周围区组织CBF较对侧镜像区降低(Z=4.600,P<0.05),与急性期比较无明显变化(Z=0.024,P>0.05),急性期血肿周围区与亚急性期血肿周围区rCBF比较无显著差异(Z=0.102,P>0.05)。亚急性期血肿周围区组织CBV亦较对侧镜像区降低(Z=3.652,P<0.05),但是与急性期比较CBV有较明显升高(Z=2.21,P<0.05)。急性期血肿中心层面血肿及周围低灌注区面积与亚急性期同一层面血肿周围强化环所包围之面积比较无显著差异(Z=1.590,P>0.05)。结论:动态CT灌注成像可以准确地反映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的低灌注状态;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周围组织于急性期存在低灌注状态,这种低灌注状态并不是缺血半暗带的表现,经保守治疗后这种低灌注状态在亚急性期并不会有明显改善,且处于低灌注状态的组织最终很可能会坏死。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并对缺血半暗带组织灌注情况进行动态观察,了解急性期梗死灶周围是否仍然有缺血半暗带组织存在。材料与方法: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临床怀疑脑梗塞的26例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及CTPI检查,测量病变中心区、周围区及镜像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并根据“同侧/对侧”的公式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第一次扫描24小时后复查CT平扫及CTPI,并与第一次扫描结果对比。结果:第一次CT平扫示非责任的陈旧性脑梗塞6例,其余20例均未见异常。第一次CTPI示超急性期脑梗塞20例,其中16例存在缺血半暗带,4例无CBF/CBV不匹配区存在;其余6例诊断为TIA。复查CTPI示超急性期存在缺血半暗带的16例病例于急性期梗死区周围仍然存在低灌注区,与超急性期缺血半暗带rCBF、rCBV及rMTT比较无明显差异(t分别为2.05,1.515,0.081,P>0.05)。超急性期缺血半暗带区rCBF、rMTT与TIA低灌注区比较有明显差异(t分别为2.868,3.717,P<0.05),而rCBV比较无明显差异(t=1.748,P>0.05)。急性期梗死区平均面积(1470.75±54mm2)较超急性期(1387±43 mm2)增加(t=3.72,P<0.05),梗死区面积增加与缺血半暗带所占比例有线性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1.00,P<0.05)。结论:缺血半暗带不仅仅存在于脑梗塞超急性期,在急性期亦有缺血半暗带的存在;CTPI不但能够诊断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而且对不同发病时间脑梗塞病例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做出判断。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影像学在缺血半暗带诊断中的应用[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12)
- [2].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缺血半暗带脑梗死临床观察[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03)
- [3].急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及成像[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8(06)
- [4].表观弥散系数对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缺血半暗带的潜在价值[J]. 中国卒中杂志 2009(09)
- [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判定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04)
- [6].磁共振波谱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临床应用[J]. 海南医学 2011(01)
- [7].弥散及灌注加权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15)
- [8].尿激酶对非老年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相对弥散系数的影响[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4(01)
- [9].ADC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缺血半暗带判定中的价值[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02)
- [10].脑缺血半暗带及其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 2012(01)
- [11].电针不同介入时间对脑缺血大鼠缺血半暗带保护作用的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6)
- [12].CT灌注成像对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动态观察[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8(03)
- [13].益气活血方与补肾生髓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形态学影响[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0(03)
- [14].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分期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05)
- [15].不同压力高压氧预处理与大鼠脑缺血灌注损伤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细胞凋亡[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01)
- [16].多模式CT定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与预后的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10)
- [17].MRI表观弥散系数判断超急性期、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缺血半暗带的临床应用价值[J]. 河北医药 2013(01)
- [18].DWI/PWI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量化评定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36)
- [19].黄体酮对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内COX-2的表达以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06)
- [20].不同溶栓剂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的影响[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4(02)
- [21].黄体酮对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内IL-6的表达[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01)
- [22].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FAP-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01)
- [23].熊胆粉减少脑缺血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07)
- [24].64排动态CT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临床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 2012(07)
- [25].防治中风,护好“缺血半暗带”[J]. 家庭医药 2010(11)
- [26].DWI上ADC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范围分析中的应用[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10(02)
- [27].进展性脑梗死与脑细胞保护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09(01)
- [28].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技术探讨[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20)
- [29].GDNF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环氧酶表达的影响[J]. 中国医疗前沿 2009(07)
- [30].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