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换乘枢纽论文-周约珥

公交换乘枢纽论文-周约珥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交换乘枢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路内公交换乘枢纽,选址模型,广义出行效用,排队论

公交换乘枢纽论文文献综述

周约珥[1](2018)在《路内公交换乘枢纽的设置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城市公交出行需求日渐增长的背景下,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却出现了滞后的现象,并由此导致了公交线网优化困难、公交服务水平难以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起因在于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条件下,决策者无法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保障性用地。因此,本文分别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对路内公交换乘枢纽的设置进行了研究,以缓解此两者间的矛盾。在总结路内公交换乘枢纽的定义、必要性、适用性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分析了设置路内公交换乘枢纽的影响因素,并梳理了相应的设置目标、设置方法以及设置要点,其中的设置要点是路内公交换乘枢纽与传统公交枢纽的主要差异。定量分析部分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建立兼顾宏观选址与微观布局分析的一体化模型。在宏观层次上,构建了基于乘客广义出行总费用最小的路内公交换乘枢纽选址模型。针对路内公交换乘枢纽存在两种类型泊位的特点,模型微观部分是基于排队论建立的泊位匹配分析模型。而宏观选址模型与微观布局分析之间的主要关联指标则包括了公交站点延误、公交出行舒适性、乘客候车时间等。最后本文以深圳市公明街道中心区作为案例,结合该区域现状与未来五年人口增长条件下的公交出行概况,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路内公交换乘枢纽选址,并得到了优选方案。从模型输出的主要指标来看,设置路内公交换乘枢纽有助于提高区域公交出行分担率,降低乘客广义出行总费用。此外,路内公交换乘枢纽充当了区域内的主要集散点,对区域内乘客的换乘需求有极强的吸引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葛宏伟,罗俊,张彬,陈文锴[2](2017)在《公交路内换乘枢纽规划设置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受规划、土地等因素制约,公交场站和枢纽用地保障不足,规模严重缺乏,导致公交线网缺少锚固点和组织核心,线网难以优化,整体运营效率不高。为在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约束背景下,较好的解决公交高效换乘问题,提出通过公交路内换乘枢纽的规划设置来完善城市公交枢纽体系,对公交路内换乘枢纽的概念、类型、定位、功能及其设置方法做了详细的研究和阐述,并以深圳市光明大道公交路内换乘枢纽为例进行了说明和实证。(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徐敏[3](2017)在《基于绿色换乘的省客运枢纽公交衔接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新型城镇化与城镇群发展不断提速,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已是促进区域城乡高效联系、缓解交通拥堵"城市病"以及引领城市交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成为我国城乡基础设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通过分析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先进经验,就综合客运枢纽在公交接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省级综合客运枢纽公交绿色换乘的发展策略与衔接方式,构建绿色低碳的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系统,为有序引导城镇群区域协作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我国各省建立绿色低碳的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公交换乘体系提供有益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期刊2017-11-18)

徐志祥[4](2017)在《山地组团城市轨道公交一体化换乘枢纽建设规模与布局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重庆市公共交通得到大力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与轨道换乘的常规公交换乘枢纽存在数量和规模不足、布局模式不合理和换乘距离过长等突出问题,公共交通面临巨大冲击,这类问题在山地组团城市尤为常见。基于此,基于一体化理念,研究山地组团城市轨道公交换乘枢纽的合理建设规模,建立一体化换乘枢纽布局模式已成为解决山地组团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问题、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的迫切需要。论文首先从山地组团城市的用地布局结构以及居民出行特性入手,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特征的对比分析,在分析轨道公交一体化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引入本文的研究对象——轨道公交换乘枢纽,并对其定义,功能以及换乘形式进行了分析;其次,在分析国内外轨道车站和换乘枢纽分类分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山地组团城市的特点对其轨道车站和换乘枢纽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分级,为下一步轨道公交换乘枢纽建设规模与布局模式的研究提供指导;然后,在确定轨道公交换乘枢纽客流需求预测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山地组团城市轨道站点现状高峰小时客流、日客流量、日换乘公交客流量以及客流增长率得到现状轨道公交换乘率和未来年各级轨道站点的高峰小时客流量,结合RP/SP问卷调查得到的轨道公交意愿换乘率,得到未来年各级换乘枢纽的换乘客流需求;最后,在分析轨道公交换乘枢纽建设规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公交线路数与换乘客流需求换算关系的分别建立了公交场站和公交停靠点建设规模与换乘客流需求的换算关系式,结合山地组团城市换乘客流需求和特点得到各级换乘枢纽设施的建设规模以及布局模式。论文以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二期为例,通过研究成果计算得到各轨道站点的公交换乘枢纽合理建设规模与设置方案,论证了该研究方法和成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实际操作性。(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2)

程璐[5](2017)在《铁路客运枢纽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客运枢纽是连接城市内外的纽带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铁路客运枢纽由功能单一的客运站已发展成为包含多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运输系统,但随后兴起的各种运输方式目前仍替代不了常规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地位。铁路运输与常规公交之间衔接的协调性直接影响着枢纽内运输效率以及乘客自身出行效率。紧密的时间衔接、合理的布局衔接不仅可以为乘客带来满意度更高的出行体验,同时也会促进和谐、稳定、舒适的交通换乘系统不断发展。因此,本文着重以铁路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深入研究二者之间运营时间衔接与站点布局衔接的优化。首先,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于换乘衔接方面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该领域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铁路客运枢纽内换乘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其中包括设施种类、布局模式及流线冲突,随后在多种运输方式中选择常规公交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在对铁路与常规公交二者交通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二者之间布局衔接的叁种模式、乘客均匀到达情况下的时间衔接计算方法、运能匹配度的计算方法以及辅助设施等4个方面,为论文后续的优化过程奠定理论基础。再次,针对乘客换乘时间方面,分别从运能匹配度与发车间隔两个方面进行调度衔接优化,一方面对于运能匹配度使其尽可能达到最优的情况下,对等间隔公交车辆发车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另一方面可实行非等间隔发车计划调整,通过对乘客走行时间分布的假设及拟合,得到乘客走行时间服从威布尔分布,以乘客换乘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以车辆发车时间为变量,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算例证明非等间隔发车时间优化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针对乘客换乘距离方面,在公交站点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辅助设施以及对公交线路停靠点进行优化调整,以乘客与系统二者的利益最优为目标,通过非劣分层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终通过算例证明优化模型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本研究对铁路与公交换乘衔接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5)

杨旭东[6](2017)在《我市加快构建现代运输服务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杨旭东)从全市运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7年,我市将加快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发展步伐,继续推进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建设,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构建集约高效的货运物流服务体系。2016年,全年完成营业性公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1.32亿人(本文来源于《徐州日报》期刊2017-03-13)

张荣[7](2016)在《面向换乘枢纽的公交车辆动态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换乘枢纽站点对于公交网络中的作用类似于大动脉对于人之生命的作用,其良好的协调性直接影响公交系统服务水平的好与坏。只有高效、便捷、舒适的公交服务水平才有利于公交在交通出行方式所占比例的提高,使出行者将公交作为首选出行方式。如何在公交车辆到站时间已知的基础上,动态调度换乘站点涉及线路上的公交车辆,以达到其良好的衔接能力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首先,分析了公交调度的不同形式,结合公交换乘枢纽站点公交调度的特点,给出了在换乘枢纽站点实施动态调度的必要性,介绍了公交调度的不同标准的分类。分析了公交线路之间的衔接方式不同导致不同的换乘方式,从而选择本文中换乘站点的乘客采用的换乘方式(同站台换乘)。其次,由于公交车辆易受到道路交通的突发状况影响,使公交调度问题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通过实时的公交调度策略可以将此类干扰对正在运行的公交车辆的影响降到最低,使公交车辆的运营可以恢复至原先的正常运营水平中。本文根据公交车辆实时运行信息直接决定了调度策略的有效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动态贝叶斯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模型,并利用增减样本的方法及时更新数据,使得输入的数据能够更好、更准确的反映当前的公交状况。对兰州公交15路的到站时间进行动态预测,得出的结果同传统的LS-SVM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基于动态Bayes的LS-SVM到站时间预测方法可以得到精度相对较高的结果。最后,准确、快速、协调的完成换乘枢纽站点涉及线路时间的换乘工作,对提高换乘枢纽站点的功能和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达到以最低的投入换来站点的运输效率最大的目的。本文中所建立的公交动态调度模型是在公交到站时间和离站时间已知基础(通过动态Bayes的LS-SVM预测分析获得)上建立起来的,以获得出行等待时间、换乘时间和公交运营成本总和最小的目的。并且对公交到站时间、始发站点公交发车的松弛时间、公交车的发车频率给出模型的约束,确保线路之间的协调调度,针对模型的特殊性,给出了基于NSGA-Ⅱ算法求解该模型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兰州存在换乘关系的5条线路的换乘枢纽站点的动态调度模型,结果分析显示,在实施动态调度后比按原时刻表运行线路费用上节省了16.9%。(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6-05-10)

肖晗[8](2016)在《300个简易老旧站台换新颜》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商报讯】( 肖晗)昨日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获悉,为改善市民候车环境,减小特区内外公交设施的差距,去年深圳对300座以上公交简易站台、旧站台进行了改造,其中95%位于原特区外。此外,去年以来,深圳还创新尝试通过设置路内换乘站等措施,解决公交(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6-03-17)

罗曼[9](2015)在《基于新媒介的公共艺术在城市街道家具系统中的应用――以公交换乘枢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为集中地记载着人类的文明,而文化的发展更是直接作用于城市的发展理念。作为城市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艺术,更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现"的载体,而城市街道家具是维持城市的交通职能和为公众提供照明、信息指引、公共休闲等服务的重要设施,是与城市基础设施相配套的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景观要素。本文从新媒介的视角,对时代的发展做出回应,就公共艺术在城市街道家具系统中的应用——以公交换乘枢纽为例进行讨论和审视。得出对于当下而言,新媒介公共艺术在城市街道家具系统中的良好应用,无疑将有助于重新建构新社会条件下的城市街道家具系统与城市空间的认知体系;同时,城市街道家具系统设施与城市空间构建的完善和繁荣,将提升城市景观环境品质,拉动国家与城市旅游业发展,也将拓展社会关系研究的边界。(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环境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环境设计·城市街道家具》期刊2015-12-06)

冯建栋,王昊[10](2015)在《郑州市客运交通枢纽公交换乘满意度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客运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换乘环节直接影响到城市客运系统网络节点的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而站在使用者(乘客)的角度,通过对乘客使用感受和评价的调查最能直接了解枢纽换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以面向乘客服务为导向,分析了乘客的基本需求、枢纽换乘目标以及影响乘客换乘体验的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进而提出枢纽建设需要注重的几个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郑州市现状枢纽使用情况和乘客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总结既有枢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剖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基于调查分析给出了今后枢纽优化设计和完善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对新枢纽的建设也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交通规划)》期刊2015-09-19)

公交换乘枢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受规划、土地等因素制约,公交场站和枢纽用地保障不足,规模严重缺乏,导致公交线网缺少锚固点和组织核心,线网难以优化,整体运营效率不高。为在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约束背景下,较好的解决公交高效换乘问题,提出通过公交路内换乘枢纽的规划设置来完善城市公交枢纽体系,对公交路内换乘枢纽的概念、类型、定位、功能及其设置方法做了详细的研究和阐述,并以深圳市光明大道公交路内换乘枢纽为例进行了说明和实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交换乘枢纽论文参考文献

[1].周约珥.路内公交换乘枢纽的设置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2].葛宏伟,罗俊,张彬,陈文锴.公交路内换乘枢纽规划设置方法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7

[3].徐敏.基于绿色换乘的省客运枢纽公交衔接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2017

[4].徐志祥.山地组团城市轨道公交一体化换乘枢纽建设规模与布局模式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5].程璐.铁路客运枢纽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问题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

[6].杨旭东.我市加快构建现代运输服务体系[N].徐州日报.2017

[7].张荣.面向换乘枢纽的公交车辆动态调度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

[8].肖晗.300个简易老旧站台换新颜[N].深圳商报.2016

[9].罗曼.基于新媒介的公共艺术在城市街道家具系统中的应用――以公交换乘枢纽为例[C].第四届中国环境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环境设计·城市街道家具.2015

[10].冯建栋,王昊.郑州市客运交通枢纽公交换乘满意度调查分析[C].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交通规划).2015

标签:;  ;  ;  ;  

公交换乘枢纽论文-周约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