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及EF模型的环境承载力研究 ——以榆林市为例

基于SD及EF模型的环境承载力研究 ——以榆林市为例

论文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陕北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随着陕北能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脆弱也日益显现出来。而这些严重制约了陕北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的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因此本文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环境承载力做了系统的分析,并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几个方面加以讨论,找出制约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提高承载力的对策及建议。榆林市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本文以榆林市为例,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了各项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计算显示榆林市生态赤字主要为化石能源,并且占到总生态赤字的98%。并且榆林市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开采还在逐年增加,生态赤字会逐年增大。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加可靠,建议更有针对性,本文通过对榆林市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利用统计、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榆林市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论如下:(1)榆林市主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地面塌陷、水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2)经过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在不考虑环境承受能力而仅从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榆林市在未来10年内有能力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但是考虑承载力在2014年空气质量恶化,环境子系统承载力超载,2017年水资源承载力达到限值,空气质量与水资源成为限制榆林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子。(3)提出提高榆林市承载力水平的方案有:加强生态管理,提高生态承载力,转变经济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环境治理及环保监督,改善生态土地结构,运用资源配置手段平衡生态赤字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
  • 1.3.1 研究范围
  • 1.3.2 相关概念
  • 1.4 评价方法的选择
  • 1.4.1 环境系统的特征
  • 1.4.2 环境问题的本质
  • 1.4.3 评价方法的选择
  • 1.5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5.1 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 1.5.2 生态足迹法发展综述
  • 1.5.3 系统动力学发展综述
  • 1.6 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1 论文框架
  • 1.6.2 研究方法
  • 1.6.3 技术路线
  • 2 系统动力学、生态足迹法方法介绍及综合设计
  • 2.1 系统动力学原理
  • 2.1.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特征
  • 2.1.2 系统动力学的优点
  • 2.1.3 系统动力学构思模型的原则
  • 2.1.4 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描述
  • 2.1.5 系统动力学基本方程
  • 2.1.6 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 2.1.7 模型的应用软件
  • 2.2 生态足迹法原理
  • 2.2.1 生态足迹法的基本理念与框架
  • 2.2.2 生态足迹法的基本概念
  • 2.2.3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步骤
  • 2.3 综合性评价方法设计
  • 3 研究区域环境分析
  • 3.1 环境概况
  • 3.1.1 自然生态环境
  • 3.1.2 水资源
  • 3.1.3 大气环境
  • 3.1.4 矿产资源
  • 3.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3.2.1 经济发展概况
  • 3.2.2 社会发展概况
  • 3.3 榆林市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3.1 水资源匮乏
  • 3.3.2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 3.3.3 地面塌陷灾害加剧
  • 3.3.4 环境污染严重
  • 4 榆林市环境承载力测算
  • 4.1 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承载力
  • 4.1.1 数据来源
  • 4.1.2 基础数据处理与计算
  • 4.1.3 生态承载面积测算
  • 4.1.4 结果分析
  • 4.2 系统动力学承载力测算
  • 4.2.1 环境承载力指标选择
  • 4.2.2 因果关系分析
  • 4.2.3 结构模型的建立
  • 4.3 SD 模型与生态足迹模型结果分析比较
  • 4.4 结论
  • 5 提高榆林市环境承载力建议
  • 5.1 将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的对比关系作为衡量生态文明的指标之一
  • 5.2 加强生态系统管理,提高生物承载力
  • 5.3 全面建设循环经济
  • 5.4 优化产业结构,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
  • 5.5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5.5.1 建立环保投融资体系
  • 5.5.2 完善环境治理措施
  • 5.6 加大监管力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5.6.1 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体系
  • 5.6.2 加强环保部门监督
  • 5.6.3 加强民众监督
  • 5.6.4 深化环境保护意识
  • 5.7 改善区域生态土地结构
  • 5.8 更好地运用资源配置手段平衡生态赤字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夯实旅游基础条件 推动榆林旅游大发展[J]. 榆林科技 2018(03)
    • [2].关于将市恒泰运司榆林汽车站改造为榆林旅游(游客)集散服务中心 助力榆林卫城(古城)旅游发展的建议[J]. 榆林科技 2019(02)
    • [3].大数据背景下榆林市交通出行领域诚信推进机制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4)
    • [4].榆林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历程及发展对策[J]. 榆林学院学报 2020(02)
    • [5].榆林市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策略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04)
    • [6].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效率及其实证分析[J]. 种子科技 2020(08)
    • [7].“拴牢”流沙 巩固成果 榆林市“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再出发[J]. 国土绿化 2020(06)
    • [8].榆林市举办服装企业首届技术比武大赛[J]. 东方企业文化 2020(04)
    • [9].榆林市工信局、榆林市羊毛防寒服产业协会助推纺织服装企业开拓电商营销 “榆林市羊毛防寒服产业短视频电商营销培训”受关注[J]. 东方企业文化 2020(04)
    • [10].榆林描绘文化大市新画卷[J]. 西部大开发 2019(02)
    • [11].榆林市金融助力产业升级实证研究[J]. 当代县域经济 2019(12)
    • [12].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对策[J]. 农家参谋 2018(04)
    • [13].榆林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路径研究[J]. 新西部 2018(26)
    • [14].榆林与鄂尔多斯经济发展比较[J]. 中国国情国力 2018(11)
    • [15].榆林市[J]. 西部大开发 2017(Z1)
    • [16].榆林市健身俱乐部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17)
    • [17].能化基地科技创新体系战略选择与路径研究——以榆林市为例[J]. 价值工程 2017(32)
    • [18].榆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学研协同创新 打造西部特色产业高新区标杆[J]. 中国科技产业 2017(10)
    • [19].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榆林市为例[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20].榆林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9)
    • [21].榆林市跨界环境治理协同机制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9)
    • [22].让驼城人民幸福起来——榆林市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工作综述[J]. 法治与社会 2020(01)
    • [23].新时代慈善路径的探索 榆林市慈善工作调查报告[J]. 慈善 2019(05)
    • [24].“榆林煤” 标准化生产 品牌化经营[J]. 中国商人 2017(12)
    • [25].创新模式 推动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在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 榆林科技 2014(02)
    • [26].榆林市梨树蚜虫为害严重的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J]. 宁夏农林科技 2013(10)
    • [27].榆林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 陕西发展和改革 2019(05)
    • [28].榆林市召开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审会[J]. 榆林科技 2019(04)
    • [29].榆林市科技局组织参加2020年全省科技工作视频会议[J]. 榆林科技 2020(01)
    • [30].榆林市“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专家论证会[J]. 陕西发展和改革 2020(03)

    标签:;  ;  ;  ;  

    基于SD及EF模型的环境承载力研究 ——以榆林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