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战救亡歌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战歌曲,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抗战动员
抗战救亡歌曲论文文献综述
陈淑琼[1](2018)在《抗战鼙鼓喧天响 救亡歌声动地摇——抗战歌曲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动员》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歌曲进行战争动员。抗战歌曲动员包括五个方面。政治动员:宣传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感,培养民众的民族意识;军事动员:宣传中共军队的纪律风貌和战斗业绩,鼓舞民众参军抗日;经济动员:鼓动军民加紧生产,夯实抗战的物质基础;文化动员:督促民众补习科学文化,破除封建迷信,追求民主进步;社会动员:策动民众同仇敌忾,救亡图存。(本文来源于《探求》期刊2018年05期)
轩小杨[2](2015)在《民族救亡的历史吼声——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歌曲》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歌曲书写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重要的一页,它记录下在民族危难时刻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无限深情与坚强意志,以及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中音乐家们为探索音乐的民族化与大众化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它不仅成就了中国音乐自身发展进程中最为辉煌的时代,也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温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继承先辈的优秀传统,谱写新时代的乐章,以此激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王建柱[3](2015)在《奏响抗日救亡的强音——记部分优秀抗战歌曲的创作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歌曲产生于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最集中地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爱国意志,一经问世便迅疾在民众中产生出无比巨大的震憾力和感召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当我们再一次回顾那段历史,再一次唱响那一首首打动人心的歌声时,一腔爱国情怀便油然而生。《松花江上》:最断肠的抗战歌曲这首歌由张寒晖谱曲、填词。1936年,张寒晖在河北定县做地下工作,这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一位在东北军中做地下工作的同乡(本文来源于《党建》期刊2015年06期)
和桂莲[4](2015)在《抗战救亡歌曲的历史贡献及欣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走过了血雨腥风的可怕历程,在战乱中,人民血流成河,祖国伤痕累累,我们所付出的特征和代价是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白的。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为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的一代先列,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了那些曾经鼓舞和激励着先烈们勇往直前的抗战救亡歌曲。这些歌曲是一代人的化身!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不了解这些歌曲的人,就不是一个真正(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刘立波[5](2014)在《论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与救亡歌咏运动的历史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抗战时期救亡歌曲的创作"九一八"事变后,音乐家萧友梅即投入救亡歌曲创作,他的《从军歌》有这样两句歌词:"战死沙场我心愿,爷娘姊妹要安全",表达出抗日救亡的信念和爱国爱家的深情。作曲家黄自亲自写词,创作出气势恢宏的《抗日歌》(后改为《抗敌歌》)、《旗正飘飘》、《热血歌》和《九一八》等救亡歌曲,拉开了音乐救国的序幕。1933年,着名语言学家、作曲家赵元任创作了合唱(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4年06期)
陈敢[6](2013)在《与歌声同在的浪漫人生——谭小萍的报告文学《世纪大救亡——阚培桐与抗战歌曲的毕业情缘》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一部尊重历史、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作品,也是一部钟情于艺术、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作者恪守历史化立场,返回历史情景,尽可能接近本体,使作品具有史料性。此外,作者具有深刻洞见和独到见解,使作品具有一定学术性。(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杨乐平[7](2011)在《关于如何诠释群众歌曲的思考——以贺绿汀抗战救亡歌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音乐界对群众歌曲的研究,尤其对如何诠释群众歌曲尚属待开发的领域。文章以贺绿汀抗战救亡歌曲为例,从语言、演唱音色、表演的整体感与适度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群众歌曲的演唱与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1年09期)
李莎[8](2011)在《论抗战歌曲的创作、传播与流行及其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歌曲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抗日救亡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其影响是重大的,其意义是深远的,其内容是丰富的。本文试图从抗战歌曲(主要是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传播与流行的角度,通过对1931年到1945年抗日救亡歌曲创作与传播的方式和特点以及流行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抗战歌曲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关系。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抗战歌曲的创作”主要论述抗战歌曲的创作方式以及创作特点,通过对抗战歌曲叁大作曲家群体的研究以及创作特点的总结论述抗战歌曲的创作过程;第二章:“抗战歌曲的传播”主要对抗战歌曲丰富多彩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梳理并且进一步总结其传播特点;第叁章:“抗战歌曲的流行”主要分析抗战歌曲广泛流行的原因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第四章:“抗战歌曲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关系”通过论述抗战歌曲的创作、传播与流行促进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并且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广泛开展也反过来促进了抗战歌曲的创作与传播,进一步概括抗战歌曲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1-04-20)
蒋锦璐[9](2011)在《让历史天空永驻澎湃之音》一文中研究指出3600余首抗战歌曲,打捞60多年前的泣血吟咏、慷慨悲歌;25万字报告文学,展现60多年间的热血情怀、丹心义举。两者交织,合力为中华民族留下珍贵的抗战文化遗产,并在这个时代留下深刻的精神印记。 抗战歌曲是从历史深处爆发出的民族强音。它深深扎根于(本文来源于《广西日报》期刊2011-03-04)
魏艳[10](2009)在《吕骥抗战救亡时期群众歌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吕骥(1909—2002年)是中国现代音乐历史进程中最有影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领域广泛涉及音乐教育、音乐学、音乐创作与音乐组织活动等诸多内容。作为一位作曲家,吕骥的音乐创作集中于各类声乐体裁,一生创作(加上未(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09年06期)
抗战救亡歌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抗战歌曲书写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重要的一页,它记录下在民族危难时刻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无限深情与坚强意志,以及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中音乐家们为探索音乐的民族化与大众化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它不仅成就了中国音乐自身发展进程中最为辉煌的时代,也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温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继承先辈的优秀传统,谱写新时代的乐章,以此激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战救亡歌曲论文参考文献
[1].陈淑琼.抗战鼙鼓喧天响救亡歌声动地摇——抗战歌曲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动员[J].探求.2018
[2].轩小杨.民族救亡的历史吼声——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歌曲[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王建柱.奏响抗日救亡的强音——记部分优秀抗战歌曲的创作故事[J].党建.2015
[4].和桂莲.抗战救亡歌曲的历史贡献及欣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J].艺术科技.2015
[5].刘立波.论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与救亡歌咏运动的历史作用[J].社会科学战线.2014
[6].陈敢.与歌声同在的浪漫人生——谭小萍的报告文学《世纪大救亡——阚培桐与抗战歌曲的毕业情缘》解读[J].怀化学院学报.2013
[7].杨乐平.关于如何诠释群众歌曲的思考——以贺绿汀抗战救亡歌曲为例[J].艺术教育.2011
[8].李莎.论抗战歌曲的创作、传播与流行及其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关系[D].青岛大学.2011
[9].蒋锦璐.让历史天空永驻澎湃之音[N].广西日报.2011
[10].魏艳.吕骥抗战救亡时期群众歌曲研究[J].音乐创作.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