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球江苏省灌南县张湾中学222500
摘要本文特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几点探讨,从而让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关键词物理教学课堂有效性
物理课程改革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实际教学效果。物理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设计,运用本学科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充分调动积极情感,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全面提高,让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为此,本文特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如下探讨:
一、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来合理的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对物理的现象极易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例如,我在讲授《光的折射》时,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了渔民叉鱼的情境。我预先在一张纸板上粘贴上一条纸剪的小鱼,把一枚大头针绑在小木棍上当鱼叉。然后让一名学生将小鱼浸没于装有水的水桶中(模拟鱼在水中活动的情境),让另一名学生来叉鱼,然后叫他举起来让全班同学看,结果发现鱼叉叉在鱼的上方,再叉第二次,还是没有叉在鱼的正中位置,全班同学都感到好奇,然后我换上另一名同学来叉鱼,情况依然如此。此时全班同学对此兴趣大增,纷纷要求上台叉鱼。这时,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叉在鱼的哪个方向,进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本节的问题,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探究、教学效果相当好。
二、初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提问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发出光,所以我们能看到。教师接着抓住时机追问:人不是光源,也不会发光,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呢?由此引发学生对为什么能看到物体这个问题的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中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核心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要求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只有学生充分掌握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才能够自如的发挥,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引导,适当的物理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讲《光的传播》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见过的最大的影子是什么呢?”使学生大胆的想象,猜测,从而思维围绕知识点中心向外扩展,而物理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途径。给学生一些实验仪器,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最能锻炼和体现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听到了,我会忘记;看到了,我会记住;只有做了,我才理解了。”这里所说的“做”,即“亲身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及对过程、行为的体察,从而掌握某些知识、技能,最终形成能力,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还可以说,学生作的任何一种试图理解所学内容的努力都是体验。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学生的身体参与,二是学生的感情因素,通过感性与理性的融合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物理学科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在教学过程中,可用有趣的实验操作,生动的物理现象,有教益的科学趣闻,惊险难忘的幻灯片等,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沉醉在学习氛围中。例如,在“浮力”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在按照教材的编排完成“称重法”求浮力(F浮=G物一F弹)之后,演示了一个“小鸭嬉水”的实验:教师呈现出一架已经平衡(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的天平,左边放溢水杯、右边放砝码,在溢水杯中装满水,调平。然后请一学生到前面将一个塑料的玩具鸭子轻轻放入溢水杯中,鸭子浮在水面上,溢水停止后,天平又平衡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激发了大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愿望,学生顿感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时老师再组织学生针对现象展开讨论,并适时加以启发和引导,共同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被鸭子排开的水重,F浮=G排”。这时学生发出疑问,“F浮=G排是普遍规律吗?”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用桌上的器材(课桌上有弹簧测力计、细线、小石块、水、溢水杯、量筒、小烧杯、小的食品保鲜袋、干抹布等)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最后进行全班交流。经粗略统计,80%的小组实验完成较好,学生用小食品袋中灌水后扎口作漂浮、悬浮体(有残气漂浮,无残气悬浮);用小食品袋接住溢出的水测G排;或用量筒中升高的水面作V排……,我对设计好的小组给予夸奖,对差的小组给予鼓励。
四、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
上课的节奏掌握不好,教师从头到尾不停地唠叨,语调没有轻重缓急,不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接受不了这么多信息;或者开始上课时节奏很慢,简单概念反复讲,使学生昏昏欲睡,到结尾时越讲越快,完不成任务还要拖堂,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学生在一节课里能够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教师在上课时要少讲精讲,注意控制教学的节奏,不要拖沓冗长。相比之下,我们更提倡节奏较快的教学,因为它能培养学生快节奏的思维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来更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一节好的物理课,教学过程要有高潮起伏,要有张有弛。教师围绕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一环扣一环,环环围绕重点、难点展开,每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能够持续不断地集中。由于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会有一个短暂的疲劳波谷区,教师还可以想办法设计一个教学高潮,像物理课常用的制造悬念、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轻松幽默等方法,都可以给学生意外的惊喜,帮助他们渡过波谷区。只有控制好节奏,才会使信息更快地为学生所接受、所内化。
所以,教师应该是一个“故事家”,要能够打动学生,要留给学生反刍的时间,不要一味地求快。
总之,在新课改条件下,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不二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人才的最高目标,真正培养出创新的人才,真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