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近代教学方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教育家在借鉴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造,尝试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创新,力图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引入学校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具有历史继承性,而科学化与民主化至今仍是教学方法领域改革的目标之一。因此,探索近代教学方法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具有借鉴意义。近代教学方法的变革表现在教学方法实践的变革和理论的发展两个方面,实践的变革是理论发展的基础,两者互为因果。近代教学方法实践的变革与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紧密联系,在内、外力交互作用下推进。传统的学校教学方法与农业经济形态相适应,强调机械记忆和静坐体悟,其教学原则与教学组织难以紧密结合,其难以操控性和体系的不完备是无法逾越的鸿沟。近代社会的变迁是促使学校教学方法产生变革的力量。政治改革、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新型职业的出现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对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传统教学中以重实证、实践为特征的实学方法受到重视,将“西文”、“西艺”融入教学中,构建出以“中体西用”为核心,以中西杂糅为特征的近代早期教学方法体系,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中得到普遍应用。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是教学方法变革的时代动因,在“教育救国”理念的指引下,构建新的学校教育体制,推行新式教学方法成为主流。政府参仿国外,相继颁布新学制,建立新的学校教育体系,并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规定。《癸卯学制》以法律文本的形式对以背诵和体罚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法进行修正;《壬子癸丑学制》将教学方法的变革定格在联络各学科,趋向综合的发展方向上;《壬戌学制》则试图增加学生自动学习的机会,将教学方法的改革指向民主和科学。在这场政府引导下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运动中,留学生担当着重要的角色,留日师范生通过译书、著书以及从事教学活动,将“五段教学法”、“单级教学法”等引入国内;留美生用实验的方式将“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分团教学法”、“文纳特卡制”等引入,并邀请杜威、孟禄、推士等西方教育家来华指导,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以洋务学堂、新式书院、幼稚园、新式小学和中学为主的教育机构在借鉴国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现代性改革,经过部分吸收、全面借鉴、理性实验三个阶段的发展,创生出“教学做合一”、“整体教学法”、“廉方教学法”等本土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实践变革的基础上,教学方法理论得到发展。近代教育家基本确定了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分类体系,在理论构建上,逐渐取向专业化、具体化和微观化,加强学科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学价值观呈现出个性化、科学化、民主化、实用化的趋向,从而使得近代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重大成就。本文运用文献法、统计法、案例分析法及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坚持历史和客观的原则,通过评述近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和理论,展现私塾、书院、洋务学堂、新式学校、幼稚园、小学和中学等教育机构中进行的具体变革活动,揭示近代教学方法中科学化和实用化趋向,并由此深刻理解近代教学方法变革的现实意义。对近代教学方法变革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和拓展对近代教学方法变革的理解,丰富教育史研究的内容,而且,可以得出指导我国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第一,充分重视教学方法改革中移植和改造的困惑。第二,通过实验的方式,将教学方法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并将此运用于教学改革实践。第三,教育者的改革精神是促使教学方法多样化的主要因素。第四,教育者的理性思考促使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科学的基础上走向本土化。因此,对近代教学方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序言一、选题的缘起(一) 教师职业的凸现与教学方法实验的迭起(二) 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变革的曲折缓慢(三) 教学方法的独特作用与价值二、研究对象的确立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一) 教学方法的定义(二) 教学方法的分类(三) 中国近代的教学方法三、研究的意义(一) 理论意义(二) 现实意义四、相关研究现状分析(一) 国外的研究现状(二)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五、研究范围与基本构思(一) 研究的范围(二) 研究的基本构思六、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一) 研究方法(二) 创新点第1章 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变革的历史背景分析1.1 近代社会的变迁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冲击1.1.1 传统教学方法的成就1.1.1.1 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1.1.1.2 教学经验的积淀1.1.2 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1.1.3 传统教学方法的延续1.1.3.1 官学的教学方法1.1.3.2 私学的教学方法1.1.3.3 书院的教学方法1.2 教学方法的调整及局部改革1.2.1 实学教学方法体系的初步形成1.2.2 近代实学家对传统主流教学方法的批判1.2.3 近代实学家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构想1.3 教会学校与西方教学方法的导入1.3.1 教会学校的创立1.3.2 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对传统教学的影响1.3.3 教会学校教学方法分析及对传统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1.3.3.1 西方传教士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批判1.3.3.2 教会学校的学科教学方法1.3.3.3 教会学校教学方法的影响第2章 中国近代教学方法的变革历程(上)2.1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学方法2.1.1 洋务派与教学方法的变革2.1.1.1 教学目标的调整与课程设置的构想2.1.1.2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2.1.2 新式学校的教学方法2.1.2.1 新式书院的科目设置及教学方法2.1.2.2 洋务学堂的课程结构2.1.2.3 洋务学堂的教学方法2.1.3 典型教学方法举要2.1.3.1 体悟式教学法2.1.3.2 班级授课制2.2 维新运动与清末"新政"时期的教学方法2.2.1 教学改革2.2.1.1 改革科举2.2.1.2 普设学堂2.2.1.3 讲求实学2.2.1.4 教育行政机构的重置2.2.1.5 《癸卯学制》对教学方法的规定2.2.2 西方教学方法与中国教学方法的碰撞2.2.2.1 中、西方教学方法及研究的差异2.2.2.2 教会学校教学方法的更动2.2.2.3 留日学生与教学方法2.2.3 新式学堂的发展与教学方法的嬗动2.2.3.1 改书院、私塾为新式学堂2.2.3.2 政府创办新式学堂2.2.3.3 奖掖私学2.2.3.4 新式学堂的教学方法2.2.4 教学方法举要2.2.4.1 五段教学法2.2.4.2 单级教学法2.2.4.3 二部教学法第3章 中国近代教学方法的变革历程(下)3.1 民国早期(1912-1927)的教学方法3.1.1 教学改革3.1.1.1 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3.1.1.2 教学目标的厘定3.1.1.3 课程的统一及调整3.1.1.4 《壬子癸丑学制》对学科教学方法的规定3.1.1.5 《壬戌学制》对教学方法的规定3.1.2 西方教育家与近代中国教学方法3.1.2.1 西方教育家来华3.1.2.2 杜威与中国实用主义教学方法3.1.2.3 孟禄与中国中学教学方法3.1.2.4 教学方法实验的高潮3.1.3 学校教学方法的变革3.1.3.1 幼儿园教学方法实验3.1.3.2 小学教学方法实验3.1.3.3 中学教学方法实验3.1.3.4 教会学校教学方法的新思路3.1.3.5 私塾3.1.4 新式教学方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实验3.1.4.1 自学辅导法3.1.4.2 设计教学法3.1.4.3 道尔顿制3.1.4.4 分团教学法3.1.4.5 蒙台梭利教学法3.2 民国后期(1927-1949)的教学方法3.2.1 教学改革3.2.1.1 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制定3.2.1.2 义务教育的推行与教学方法的改良3.2.2 留美学生与教学方法3.2.2.1 留美学生群体与教学方法3.2.2.2 陈鹤琴与幼儿园教学方法3.2.2.3 艾伟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3.2.3 教学方法实验的转型3.2.3.1 国联考察团与教法转型3.2.3.2 实验小学教学方法的理性追求3.2.3.3 普通小学教学方法的地区性差异3.2.3.4 中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探索3.2.4 西方教学方法的中国化改造3.2.4.1 廉方教学法3.2.4.2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法3.2.4.3 张雪门的幼师教学法第4章 中国近代教学方法理论的研究4.1 中国近代普通教学方法理论研究4.1.1 教学方法的概念界定4.1.2 教学方法的分类4.1.3 教学方法价值观的转变4.1.3.1 教学方法价值观趋向个性化4.1.3.2 教学方法价值观趋向民主化4.1.3.3 教学方法价值观趋向科学化4.1.3.4 教学方法价值观趋向实用化4.1.4 普通教学方法理论的发展4.2 学科教学方法理论研究4.2.1 国语教学方法理论4.2.2 外语教学方法理论4.2.3 数学教学方法理论4.2.3.1 新式学校的数学教学方法4.2.3.2 新学制与数学教学方法4.2.3.3 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4.2.4 其他学科教学方法理论4.2.4.1 公民教学法4.2.4.2 常识教学法4.2.4.3 工艺教学法4.2.4.4 美术教学法第5章 中国近代学校教学方法变革的案例分析5.1 洋务运动时期教学方法变革的案例5.1.1 上海徐汇公学5.1.1.1 徐汇公学的创立及发展5.1.1.2 徐汇公学的教学方法5.1.1.3 徐汇公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社会影响5.1.2 上海正蒙书院5.1.2.1 书院的创立及发展5.1.2.2 正蒙书院的教学方法5.2 维新运动与"新政"时期学校教学方法变革的案例5.2.1 湖南时务学堂5.2.1.1 湖南时务学堂的发展概况5.2.1.2 答问札记教学法5.2.1.3 时务学堂教学改革的社会影响5.2.2 上海青墩小学5.2.2.1 上海青墩小学与俞子夷5.2.2.2 上海青墩小学的单级复式教学法实验5.2.2.3 单级复式教学法5.3 民国早期(1912-1927)学校教学方法变革的案例5.3.1 江苏第一师范附小5.3.1.1 江苏第一师范附小的教学方法实验5.3.1.2 教学方法改革的社会影响5.3.2 东南大学附属中学5.3.2.1 东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学方法实验5.3.2.2 教学方法实验的社会影响5.4 民国后期(1927-1949)学校教学方法变革的案例5.4.1 开封城厢小学5.4.2 鼓楼幼稚园第6章 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变革的历史反思6.1 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变革的历史轨迹及其特征6.1.1 教学方法变革的历史轨迹6.1.2 教学方法变革的特征分析6.1.2.1 由被动到主动6.1.2.2 学习模版由东洋至西洋6.1.2.3 教学方法发展呈现"从上而下"的特征6.1.2.4 教学方法改革具有地区性差异6.2 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变革的关系研究6.2.1 国外教学理论与中国教学方法6.2.2 教学目标、课程的变革与教学方法6.3 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变革的困惑6.3.1 移植与改造的困惑6.3.2 教学传统在近代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徘徊6.4 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变革的历史启示6.4.1 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教学方法6.4.2 教育家的改革精神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6.4.3 教育家的理性思考与教学方法的本土化主要参考文献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中国近代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教学实验论文; 学科教学论文; 学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