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产养殖废水主要含氨氮、亚硝酸盐氮、有机污染物质和残饵等污染物,具有水量大的特点,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污染的水环境反过来也限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封闭循环水产养殖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健康养殖方式,它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养殖带来的问题,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工厂化养殖的发展方向。循环水产养殖系统(RAS)的核心是水处理技术。O3-BAC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处理中,较少报道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试验研究O3和BAC联用技术用于封闭循环鲤鱼养殖系统的水深度处理中。以水产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发现,BAC滤柱的最佳滤速和停留时间为4m·h-1和30min,控制进水温度、pH相对稳定,保证充足的进水溶解氧,足够长的停留时间,和定期反冲洗是生物活性炭滤柱稳定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试验确定臭氧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最佳投量为1.0 mg·L-1,最佳停留时间为3~5min。基于上面的研究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研究确定了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的最佳循环流量为270L/h,即1h循环1次。当系统的运行参数为:(1)循环流量270L/h;(2)臭氧投量1.0 mg·L-1、臭氧接触时间4min;(3)一级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为4min;(4)沉砂池的停留时间约为15min;(5)水在BAC反应柱炭层的停留时间为20min时。循环水产养殖系统鱼池的水质良好,满足鲤鱼生长用水的要求。对比研究了循环水产养殖和传统换水养殖,研究发现,传统换水养殖的鱼池中出现了严重的污染物积累现象,相反,循环水养鱼池中水质平稳、良好,没有污染物的积累现象,更加适合鱼类的生长发育。饲养30d后循环水养鱼池中鱼的增重率为35.4%,而传统换水养鱼池中鱼的增重率只有11.7%。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水产养殖业概况1.1.1 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1.1.2 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发展1.1.3 水产养殖废水的污染1.1.4 循环水产养殖水处理工艺概述1.2 臭氧的性质与应用1.2.1 臭氧的物理性质1.2.2 臭氧的化学性质1.2.3 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3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3.1 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1.3.2 臭氧生物活性炭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1.4 课题介绍第二章 试验装置和方法2.1 试验装置2.1.1 臭氧单元2.1.2 BAC 滤柱2.1.3 循环水养殖系统装置2.1.4 传统养殖池B2.2 试验方法2.2.1 试验用水2.2.2 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第三章 生物活性炭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研究3.1 BAC 挂膜研究3.1.1 材料3.1.2 试验方法3.1.3 静态培养硝化细菌结果3.1.4 反硝化细菌培养结果3.1.5 流动驯化阶段效果3.2 BAC 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子研究3.2.1 BAC 滤柱处理效果3.2.2 滤柱内不同炭层深度的物质变化3.2.3 影响因子3.3 BAC 与GAC 的比较研究3.3.1 试验装置和方法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臭氧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4.1 材料4.2 试验方法4.3 臭氧投量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4.3.1 对氨氮的处理效果4.3.2 对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处理效果4.3.3 对COD 的处理效果4.3.4 对浊度和pH 的影响4.4 臭氧停留时间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影响4.4.1 不同停留时间对氨氮的影响4.4.2 不同停留时间对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作用4.4.3 不同停留时间对COD 的影响4.4.4 不同停留时间对浊度和pH 的影响4.5 本章小结第五章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优化及稳定运行研究5.1 试验内容5.1.1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5.1.2 传统养殖池5.1.3 养殖方法5.1.4 水处理目标5.2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流量的优化5.2.1 不同循环流量对A 池氨氮的影响5.2.2 不同循环流量对A 池亚硝酸盐氮的影响5.2.3 不同循环流量对A 池硝酸盐氮的影响5.2.4 不同循环流量对A 池COD 的影响5.2.5 不同循环流量对A 池浊度的影响5.3 与传统养鱼的对比研究5.3.1 氨氮的转化与积累5.3.2 亚硝酸盐氮的转换和积累5.3.3 硝酸盐氮的比较5.3.4 COD 的转化与积累5.3.5 浊度的比较研究5.3.6 经济对比5.4 本章小结结论和建议6.1 结论6.2 建议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致谢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循环水产养殖系统论文; 联用技术论文; 氨氮论文; 亚硝酸盐氮论文;
O3-BAC工艺在封闭循环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