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用聚氨酯泡沫为载体固定化红豆杉细胞以构建微环境,通过测定分析细胞壁表面化学成分、膜脂肪酸组分、活性氧、金属离子和紫杉醇等生化指标,研究了微环境对红豆杉细胞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的影响。运用X光光电子能谱仪对东北红豆杉细胞壁表面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定化载体表面的细胞壁的N/C、N/P和多肽类化合物显著高于固定化细胞,而碳氢化合物和多糖物质则明显低于固定化细胞。固定化细胞壁表面的K/C、N/C和N/P呈下降趋势。采用双水相分离法、气相色谱技术以及外源H2O2添加等手段,分别考察了膜脂肪酸组分及活性氧的含量变化和紫杉醇合成的关系。结果发现固定化细胞的膜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增多,而硬脂酸含量下降,膜脂肪酸组分趋向不饱和化和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增高,固定化细胞的紫杉醇含量与IUFA变化有较好的同步性,而与硬脂酸含量呈负相关性。固定化细胞胞内H2O2及微环境溶液内H2O2和O2-。的含量在细胞生长晚期(20天后)显著地增加,添加H2O(215μM和20μM)能促进细胞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紫杉醇生物合成,但对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和膜通透性没有影响。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位于固定化载体不同层面的细胞K+、Ca2+和Mg2+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固定化不同层细胞的K+、Ca2+和Mg2+含量分布和紫杉醇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出固定化内层细胞的离子含量变化规律为:Ca2+>Mg2+>K+,中层和外层细胞的离子含量变化规律为:K+>Ca2+>Mg2+。固定化内层细胞的Ca2+和Mg2+含量显著地高于中层和外层细胞,而K+含量则明显低于中层和外层细胞,而且内层细胞的紫杉醇含量也显著高于中层和外层细胞。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前言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固定化微环境的定义1.2 固定化微环境的种类1.2.1 包埋法固定化微环境1.2.2 吸附固定化微环境1.2.3 其他固定化微环境1.3 固定化微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对细胞的影响机制1.3.1 固定化微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3.2 固定化微环境对细胞的影响机制1.3.3 固定化细胞的数学模型1.4 促进固定化细胞目的产物释放的措施1.4.1 培养条件变化1.4.2 运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增加膜通透性1.4.3 两相培养法1.5 固定化微环境细胞培养工程策略1.5.1 明确某种植物细胞是否需要固定化微环境培养1.5.2 获得外泌型(至少是部分的)高产细胞系1.5.3 选择合适的固定化微环境1.5.4 前体饲喂1.5.5 运用多种手段促进细胞目的产物分泌1.5.6 选择合理的生物反应过程和合适的生物反应器1.6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二章 固定化过程中红豆杉细胞壁表面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2.1 引言2.2 材料与方法2.2.1 试剂2.2.2 细胞株系及培养2.2.3 聚氨酯泡沫预处理及固定化微环境培养条件的建立2.2.4 细胞生物量的测定2.2.5 固定化细胞的释放2.2.6 细胞的X 光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2.2.7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2.2.8 实验设计2.3 结果与讨论2.3.1 固定化过程细胞生物量的变化2.3.2 细胞壁表面化学成分的 XPS 分析2.4 小结第三章 微环境对红豆杉细胞膜 ATPase 活性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影响3.1 引言3.2 材料与方法3.2.1 试剂3.2.2 细胞株系及培养3.2.3 细胞生物量的测定3.2.4 培养液的提取3.2.5 pH 的测定3.2.6 电导率的测定3.2.7 固定化细胞的释放3.2.8 细胞膜的提取+-ATPase 和Ca2+-ATPase 活性的测定'>3.2.9 H+-ATPase 和Ca2+-ATPase 活性的测定3.2.10 膜脂肪酸提取3.2.11 膜脂肪酸组分测定及不饱和指数(IUFA)的计算3.2.1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3.2.13 PAL 活性的测定3.2.14 紫杉醇含量的测定3.2.15 实验设计3.3 结果与讨论3.3.1 微环境对细胞生长的影响3.3.2 微环境内pH 的变化3.3.3 微环境对电导率的影响3.3.4 膜纯度的测定+-ATPase 和 Ca2+-ATPase 活性的影响'>3.3.5 微环境对膜 H+-ATPase 和 Ca2+-ATPase 活性的影响3.3.6 微环境对膜脂肪酸组分的影响3.3.7 微环境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3.3.8 微环境对 PAL 活性的影响3.3.9 微环境对紫杉醇合成的影响3.3.10 膜脂肪酸组分含量与紫杉醇合成的动态变化关系3.4 小结第四章 微环境对红豆杉细胞活性氧含量和紫杉醇合成的影响4.1 引言4.2 材料与方法4.2.1 试剂4.2.2 细胞株系及培养4.2.3 固定化细胞的释放4.2.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4.2.5 细胞膜通透性的测定4.2.6 培养液的提取2O2含量的测定'>4.2.7 H2O2含量的测定2·-含量的测定'>4.2.8 O2·-含量的测定4.2.9 PAL 活性测定4.2.10 紫杉醇含量的测定4.2.11 实验设计4.3 结果与讨论4.3.1 微环境对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4.3.2 微环境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2O2含量的变化'>4.3.3 微环境对胞内 H2O2含量的变化2·-含量的变化'>4.3.4 微环境对胞外 O2·-含量的变化2O2含量的变化'>4.3.5 微环境对胞外 H2O2含量的变化4.3.6 释放细胞胞内 H202含量的变化2O2对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生长的影响'>4.3.7 添加 H2O2对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生长的影响2O2对细胞膜通透性和次生代谢的影响'>4.3.8 添加 H2O2对细胞膜通透性和次生代谢的影响4.3.9 活性氧含量变化与紫杉醇合成的关系4.4 小结第五章 微环境对红豆杉细胞金属离子含量分布和紫杉醇合成的影响5.1 引言5.2 材料与方法5.2.1 试剂5.2.2 细胞株系及培养5.2.3 固定化载体的分层定义5.2.4 固定化细胞的释放+、Mg2+和 Ca2+的提取'>5.2.5 细胞内 K+、Mg2+和 Ca2+的提取5.2.6 培养液的提取+、Mg2+和 Ca2+的测定'>5.2.7 K+、Mg2+和 Ca2+的测定5.2.8 紫杉醇含量的测定5.2.9 实验设计5.3 结果与讨论+含量的测定'>5.3.1 胞外和胞内 K+含量的测定2+含量的变化'>5.3.2 胞外和胞内 Mg2+含量的变化2+含量的测定'>5.3.3 胞外和胞内 Ca2+含量的测定5.3.4 固定化不同层面细胞胞内紫杉醇含量的变化5.3.5 固定化不同层面细胞生物量的测定+、Mg2+和Ca2+的含量和紫杉醇含量的变化关系'>5.3.6 胞内 K+、Mg2+和Ca2+的含量和紫杉醇含量的变化关系5.4 小结第六章 微环境内营养物质消耗和紫杉醇合成的动态关系6.1 引言6.2 材料与方法6.2.1 试剂6.2.2 细胞株系及培养6.2.3 细胞生物量的测定6.2.4 固定化细胞的释放6.2.5 培养液的提取6.2.6 pH 的测定6.2.7 电导率的测定6.2.8 果糖含量的测定6.2.9 蔗糖含量的测定6.2.10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6.2.11 硝态氮含量的测定6.2.12 可溶性磷含量的测定6.2.13 紫杉醇的提取和含量测定6.2.14 实验设计6.3 结果与讨论6.3.1 微环境对南方红豆杉细胞生长的影响6.3.2 微环境内pH 的变化6.3.3 微环境内电导率的变化3-浓度的影响'>6.3.4 微环境对胞外 NO3-浓度的影响6.3.5 微环境内可溶性磷含量的变化6.3.6 微环境对胞外蔗糖含量的影响6.3.7 微环境对胞外果糖含量的影响6.3.8 微环境对胞外葡萄糖含量的影响6.3.9 微环境对紫杉醇含量的影响6.3.10 微环境内营养物质消耗和紫杉醇合成的关系6.4 小结第七章 微环境对红豆杉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的时空影响7.1 引言7.2 实验与方法7.2.1 试剂7.2.2 细胞株系及培养7.2.3 固定化载体的分层定义7.2.4 固定化细胞的释放7.2.5 胞内酶的提取7.2.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7.2.7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7.2.8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7.2.9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7.2.10 脂氧合酶(LOX)活性的测定7.2.11 MDA 含量的测定7.2.12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7.2.13 PAL 活性的测定7.2.14 实验设计7.3 结果与讨论7.3.1 微环境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7.3.2 微环境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效应7.3.3 微环境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7.3.4 微环境对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7.3.5 微环境对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影响7.3.6 微环境对细胞MDA 含量的影响7.3.7 微环境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效应7.3.8 微环境对细胞PAL活性的效应7.4 小结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8.1 结论8.2 展望参考文献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缩写词与符号表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豆杉细胞培养合成紫杉醇的代谢调控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 2008(01)
- [2].红豆杉细胞稳定生产紫杉醇中的同步化协同诱导作用[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9(03)
- [3].红豆杉细胞反应器悬浮培养的流变特性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2(11)
- [4].过表达Bapt基因提高中国红豆杉细胞的紫杉醇产量[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3(06)
- [5].ORCA3转录因子对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03)
- [6].过表达Dbtnbt基因提高中国红豆杉细胞的紫杉醇含量[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4(04)
- [7].东北红豆杉细胞GGPPS基因cDNA的克隆[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2(04)
- [8].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粗品制备紫杉醇原料药的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9].红豆杉组织培养中防褐变措施的研究概述[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8(04)
- [10].红豆杉细胞反应器悬浮培养氧传质系数的研究[J]. 化学工程 2013(08)
- [11].原位吸附和茉莉酸甲酯联合使用显著提高中国红豆杉细胞云南紫杉烷c的生产[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2)
- [12].稀土诱导子对红豆杉细胞生长及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J]. 大理学院学报 2009(12)
- [13].红豆杉离体细胞四倍体的诱导[J]. 广西植物 2008(01)
- [14].联合调控对中国红豆杉细胞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08)
- [15].生物合成紫杉醇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 2015(03)
- [16].红豆杉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5)
- [17].耦合培养对紫杉醇产量的影响[J]. 生物加工过程 2008(01)
- [18].Cu~(2+)、前体对红豆杉细胞生长及产生10-Deacetyl Baccatin的影响[J]. 大理学院学报 2009(06)
- [19].农杆菌介导的曼地亚红豆杉细胞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05)
- [20].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及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1)
- [21].内生真菌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英文)[J]. 生物工程学报 2016(08)
- [22].中国红豆杉TcNPR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 2014(04)
标签:固定化论文; 微环境论文; 东北红豆杉细胞论文; 南方红豆杉细胞论文; 紫杉醇论文; 初生代谢论文; 次生代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