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除磷填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填料,脱氮除磷,渗透性
除磷填料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王欣泽,刘剑楠,刘艳萍,解婷婷[1](2019)在《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填料的脱氮除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用于多级土壤渗滤系统的填料,选取活性炭、粉煤灰、膨润土、煤渣及红黏土作为土壤砖块材料,2种粒径(1~3 mm和3~5 mm)的生物陶粒和沸石作为渗滤层材料,进行渗透性、氮磷等温吸附以及硝化反硝化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和煤渣的添加可以有效改良红黏土渗透性;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各填料对氮磷的吸附特征;通过拟合,红黏土、粉煤灰及活性炭对磷的理论饱和吸附量较大,沸石及红黏土对NH4+-N的吸附能力较强;室外接种2个月后,沸石的硝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填料,而活性炭、煤渣的反硝化能力显着高于其他填料。综合考虑,2种粒径的沸石均适宜作为多级土壤渗滤系统渗滤层材料,红黏土混合质量分数20%~40%的活性炭或煤渣更适合作为土壤砖块层填料。(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杜利军[2](2019)在《新型铁碳填料的制备与废水除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碳微电解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工艺,又称内电解法。铁碳微电解可实现对废水中的磷、COD、重金属等污染物得同步处理,是一项被广泛研究与应用的废水处理技术。目前主要商业填料普遍采用铁基材料(铁屑或铁粉)与固体碳基材料(炭粉、煤炭、活性炭等)通过物理混合堆填或焙烧成型(规整化)的制备方式,这种铁碳固体颗粒或粉体的物理混合物,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速率慢、污染物去除效率低等问题而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且长期使用易于钝化和板结,造成实际应用中填料更换频繁增加运行成本,制约了微电解技术的推广应用。本课题针对目前微电解填料制备技术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的制备工艺,通过改变铁碳活性组分的结合方式,在铁基材料表面均匀沉积碳微粒,建立微尺度规模的铁碳一体化微电解体系,以增加单位体积内微原电池数量及铁-碳接触面积,实现对污水污染物高效的脱除性能。本论文主要从技术原理、工艺优化、应用评价叁个方面对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制备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新型微电解填料的制备与表征。以焦油为碳源,以海绵铁为铁基材料,通过均质化-碳化-成型新方法制备新型铁碳一体化微电解填料,采用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元素分析仪等技术手段对各关键处理阶段填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碳化处理过程产生大量碳微粒均匀附着于铁基材料表面及内部孔道,利于增加铁碳有效接触面积,通过深度还原提高填料中单质铁的含量以提高微原电池数量,使得新型填料比传统填料表现出较高的除磷性能。(2)新型微电解填料制备工艺优化实验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开展了新型填料的碳化和成型参数优化实验,通过考察焦油比、碳化/焙烧温度以及恒温时间对碳化/焙烧过程的影响规律,获取了优化的操作参数;在焦油/铁比0.3、室温升至950 ℃恒温0 min的碳化处理条件,以及粘结剂30%、900 ℃恒温焙烧90 min的成型处理条件下制备的填料对磷脱除率达98%,出水磷浓度达到GB18918-2002要求A类城镇污水中磷排放标准。(3)新型微电解填料处理废水应用评价。以污泥厌氧消化后脱水滤液和工业废水为处理对象,选择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新型铁碳填料进行应用评价实验,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填料脱除磷及COD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型铁碳填料可实现对磷和COD的同步脱除,提高固液比和曝气量、降低初始pH、延长反应时间可有效提高填料对污染物的处理性能,优化评价条件下出水TP均可达到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万琼,雷茹,张波[3](2019)在《强化除磷的人工湿地填料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强化人工湿地工艺中磷的去除,本研究选取5种人工湿地填料,包括沸石、陶粒、石灰石、石英砂、无烟煤,考察了在温度、pH、磷浓度及时间等不同条件下,TP在五种填料中吸附效果的变化情况,并考察了5种填料对TP的吸附类型。结果表明:在各不同条件下对TP吸附效果最好的是陶粒,最大吸附量为0.0527mg·g~(-1),无烟煤次之,最大吸附量为0.0207mg·g~(-1),沸石、石灰石和石英砂等填料对TP的吸附效果较差;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都能较好地描述各填料的吸附特征,理论上各填料对TP的吸附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陶粒>无烟煤>沸石>石英砂>石灰石。研究为人工湿地中强化除磷基质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清洗世界》期刊2019年03期)
张千,刘向阳,陈旺,吴恒,肖芃颖[4](2019)在《新型除磷填料的制备及除磷吸附床运行参数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现有除磷吸附剂粒径小造成的材料易流失和系统压降过大等问题,以实现吸附除磷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聚氨酯填料为载体,水溶性聚氨酯为介质,将水化硅酸钙负载到聚氨酯填料上制成负载型除磷填料。研究了制备条件对除磷填料除磷效果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观察分析了负载前后水化硅酸钙微观结构及化学基团的变化;利用除磷填料作为除磷吸附床的滤料,研究了运行条件对吸附床除磷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除磷吸附床磷酸盐去除率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溶液的浓度和用量分别为100 g/L和50 ml,水化硅酸钙的质量为12 g的条件下所制备的除磷填料除磷效果最好;SEM和FTIR分析结果显示,水化硅酸钙负载前后其孔隙结构和化学基团没有明显的变化;预测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HRT (X_1)、进水ρ(PO_4~(3-)-P)(X_2)、温度(X_3)、初始pH (X_4)以及X_1X_2,X_1X_4,X_2X_3,X_2X_4的交互作用均对磷酸盐的去除具有显着影响(P<0.05),但X_1X_3的交互作用对磷酸盐的去除影响不显着。通过预测模型获得的最佳运行条件为:HRT为79.77min,进水ρ(PO_4~(3-)-P)为1.70 mg/L,温度为34.04℃,pH为9.68。在该条件下,反应器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3.46%。(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史登峰[5](2017)在《低温条件下复合填料协同强化A/O-BAF脱氮除磷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北方地区村镇污水处理技术滞后,尤其低温期污水处理效果不佳、出水多项指标难以达标。曝气生物滤池(BAF)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和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非常适合村镇污水处理,但其脱氮效能受各种条件影响而不稳定,且传统生物除磷出水难以达标。本文旨在低温条件下(10~15℃)通过对比具有复合填料体系(陶粒和沸石)的BAF-A反应器与增加了富铁填料的BAF-B反应器,进行脱氮除磷效能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试验首先对比研究两套反应器低温挂膜启动过程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及其影响因素,以优选工艺参数,其次探究了BAF-B反应器内污染物沿程变化规律,最后分析了低温下污染物去除效能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两套反应器低温运行37d后,COD的去除率稳定至80%以上,NH_4~+-N去除率稳定在60%左右,认为挂膜启动基本完成。选取富铁填料高度(40、60、80、100cm)、水力负荷(0.25、0.50、0.75、1.00、1.25m3/(m2·h))、回流比(0、100%)进行污染物去除效能对比,继而确定较优工艺参数:水力负荷0.50m3/(m2·h)、回流比100%、气水比10:1和富铁填料高度80cm。水温14.0℃时,BAF-B反应器对COD、NH_4~+-N、TN、TP和SS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4.08%、96.84%、45.97%、97.52%和98.14%,且出水COD、NH_4~+-N、TP和SS浓度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特别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与BAF-A反应器相比有明显的提升,分别提高了10.86%和51.70%。沿水流方向,SS的去除主要集中在厌氧柱内0.0~0.3m和好氧柱内2.0~2.3m填料层处;COD在好氧柱中上段和前端滤柱部分的去除效果明显;缺氧柱内TN、NO3-N和NO_2-N浓度减小,NH_4~+-N浓度变化不大,而在好氧柱中极少量的TN可被去除,NH_4~+-N、NO_2-N浓度呈下降趋势,NO3-N的浓度逐渐增大;TP浓度在富铁填料滤柱内下降最为明显;BAF-B反应器内p H值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温度由14℃降低至10℃,BAF-A反应器对COD、NH_4~+-N、TN、TP和SS去除效果分别下降了6.72%、10.60%、1.33%、13.92%和1.44%;尽管BAF-B反应器处理效果较好,但也分别下降了7.35%、11.60%、9.49%、9.20%和4.55%。分别在温度14℃、12℃下对AL14、BL14、AL12和BL12四个样品进行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获得2门、3纲、4目、4科、6属、12种、25个OTU。样品OTU丰度排序为:BL14>AL12>AL14>BL12;群落多样性为:AL14>AL12>BL14>BL12。富铁填料对物种总数影响不大,但硝化细菌多样性有所降低,而温度下降使物种总数和多样性均出现减少。检测8个样品得到细菌、古菌群落28门、59纲、110目、196科、334属、502种、794个OTU。古菌多样性仅检测出广古菌门的甲烷鬃菌属,分布在AM14、BM14和AM12叁个样品中。细菌菌群丰度由高到低顺序为:AM12、BM12、BU14、AU14、AL14、BM14、AM14和BL14;细菌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M12、AU14、BM14、BL14、BU14、AM14、BM12和AL14。表明反应器沿水流方向上不同滤层高度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且富铁填料使得物种总数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有所增加,温度降低使物种丰度有所降低,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却有所增加。通过OTU聚类和不同水平的分类学分析,可见两套反应器好氧柱上部的以去除有机物类微生物数目较多,而下部以参与硝化反应的物种数量较多;富铁填料主要使硝化、反硝化等脱氮类微生物的丰度增加,而对以降解有机物为主的微生物的丰度变化有正反两个方向;温度降低对以降解有机物为主,硝化、反硝化等脱氮类微生物的微生物的丰度变化均有正反两个方向,总体上来说反方向的仍占大多数;温度的变化和富铁填料的使用两者耦合作用对各功能微生物的影响与前述分析结果类似。此外,冗余分析可得出与环境因子呈显着正相关的门类:SHA-109与TP,Gracilibacteria与TN、TP,Microgenomates与NH_4~+-N、COD、TN,放线菌门与TN、TP,疣微菌门与TN、TP,厚壁菌门与SS,Hydrogenedentes门与TP;而呈显着负相关的有:硝化螺旋菌门与TN、TP,衣原体与NH_4~+-N。(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03-31)
严子春,程攀[6](2016)在《多孔富铁组合填料化学除磷的化学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多孔富铁组合填料的动力学因素对化学除磷的影响,并通过化学除磷机理分析建立了化学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显示,组合填料的粒径、配比、投加量及反应时间会对磷的去除效果产生显着影响,除磷优化条件为:组合填料粒径为1.25~1.6 mm,配比为1∶2,投加量为3.0 g,反应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当进水总磷浓度为5.00 mg·L-1时,出水总磷浓度不大于0.5 mg·L-1。化学动力学分析表明,多孔富铁组合填料化学除磷速率对磷的浓度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范军辉,郝瑞霞,李萌,朱晓霞,万京京[7](2016)在《基于反硝化脱氮的硫铁复合填料除磷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脱氮同步除磷效果,对比研究了不同填料和耦合微生物后的除磷效果,分析了微生物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脱氮同步实现除磷的机制.结果表明与单纯海绵铁填料比较,硫磺与海绵铁复合填料除磷效率提高30%,达到95%以上,出水磷含量可降至0.1 mg·L~(-1)以下.X射线衍射(XRD)和总铁浓度分析表明,硫铁复合填料除磷系统反应产物主要为FeOOH、FeS和Fe_4(PO_4)_3(OH)_3固体物质和溶解性铁离子,产生于海绵铁的腐蚀和除磷过程;腐蚀产生的Fe~(2+)及Fe~(3+)的水解产物FeOOH和Fe S通过吸附沉淀作用将PO_4~(3-)转化为Fe_4(PO_4)_3(OH)_3去除.微生物耦合硫铁炭复合填料反应器运行稳定后,TN、TP去除率分别在90%左右和83%以上;硫自养反硝化产生的H~+和生物铁作用也可以促进海绵铁腐蚀和除磷过程,体系将"异养协同自养"复合反硝化与化学除磷有机结合,实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高效反硝化脱氮同步除磷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张蕊[8](2016)在《水处理填料能否迎来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张蕊 随着我国水处理设施的新建或改造,寻求成本低、占地少、能耗省、效能高的水处理技术迫在眉睫。然而,以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传统水处理工艺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投资及运行成本高、工艺流程长等问题。对此,业内已经开始从不同角度进行技术、工艺上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6-07-19)
徐忠强[9](2016)在《硫铁填料和微电流作用强化再生水深度脱氮除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再生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受目前污水处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城镇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厂二级处理后,仍然含有较高浓度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当回用于地下水回灌或景观补水时,容易对水环境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研究污水厂尾水中N、P的深度去除原理,开发高效经济的深度脱氮除磷新工艺,已成为当前污水资源化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强化污水厂尾水氮、磷的深度去除为目的,针对污水厂尾水C/N偏低的特征,分别采用海绵铁&活性炭填料、硫磺&海绵铁&活性炭填料以及硫铁复合填料叁维电极生物膜工艺(3DBER-S-Fe)叁组结构相同的生物反硝化脱氮滤柱进行对比运行试验。首先,模拟实验室配水,在不同C/N、HRT和I条件下,对比考察海绵铁、硫磺填料和微电流对深度脱氮除磷的促进作用,并深入探究TP的去除形式。然后,以实际污水厂尾水为研究对象,探究叁组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并将其与模拟实验水运行效果对比,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借助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了微生物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从微观层面探究细菌种群结构、深度分析工艺深度脱氮除磷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硫铁填料和微电流二者均能够不同程度强化低碳氮比再生水深度脱氮除磷效果。其中,在C/N=2、HRT=4h和I=150mA条件下,3DBER-S-Fe工艺TN和TP去除率分别可达85.6%和97.4%左右,明显高于单独作用系统,且该系统中94.0%的TP是以生成磷酸铁沉淀的化学法而去除。3DBER-S-Fe分别在零碳氮比、零电流和2h水力停留时间的条件下,即可取得较高脱氮除磷效果;适当增加C/N、I和HRT,均能够不同程度提高脱氮除磷效率。且该系统具有较好缓冲pH值的能力,能够保证系统pH值维持在7.2~8.5之间。实际污水厂生物处理尾水中C/N远低于生物反硝化脱氮所需的理论值,且其COD大部分难于被微生物所降解。硫铁复合填料和微电流作用对实际水的深度脱氮同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DBER-S-Fe对硝氮去除率可达95.1%,主要是硫自养反硝化和氢自养反硝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仅有海绵铁作用的系统中,兼有异养反硝化和氢自养反硝化功能的Rhodocyclaceae、Comamonadaceae、Thauera和Acidororax所占比例之和达到29.47%。在硫铁复合填料系统中,Thiobacillus所占比例为60.47%。在3DBER-S-Fe系统中,填料和阴极上群落丰度最大的均为具有硫自养反硝化功能的Thiobacillus,分别占40.62%和44.75%;具有氢自养反硝化功能的Rhodocyclaceae在阴极的分布明显多于填料上,说明氢自养反硝化过程主要发生在阴极。本研究强化了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除磷工艺,并深入探讨了其脱氮除磷机理。研究成果对于改善现有污水厂尾水氮、磷含量偏高的现状,提高再生水品质,推进污水资源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6-05-01)
欧阳嘉[10](2016)在《新型除磷填料的制备及吸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人工湿地除磷填料的开发为目的,将氨基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以混料方式制备氨基免烧陶粒,应用单因素实验确定粉煤灰、水泥、生石灰、石膏、氨基材料、氢氧化钠六种原料的较优掺量范围,再以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具有显着除磷效应的原料因子,通过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建立数学回归模型,考察显着原料因子对除磷效果的交互影响,计算最优的原料掺量,制备得到具有氨基功能的除磷免烧陶粒;以未添加氨基材料的普通免烧陶粒作对照,研究氨基陶粒和免烧陶粒的吸附除磷特性。配料实验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优选的原料掺量范围内,以磷去除率和颗粒强度为响应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对磷去除率显着影响的因子为粉煤灰和石膏,p值分别为0.0030和0.0418,对颗粒强度显着影响的因子是水泥、生石灰、石膏、氢氧化钠,p值分别为0.0001、0.0001、0.0120、0.0001;并根据原料的显着除磷效应排序筛选出粉煤灰、水泥、石膏、氢氧化钠做进一步的原料掺量优化。通过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分析,粉煤灰和石膏、粉煤灰和氢氧化钠对响应值磷去除率有显着的交互影响,p值分别为0.0108和0.0295;通过数学回归模型方程拟合的最优原料掺量为:粉煤灰60 g(54.5%)、水泥15 g(13.6%)、生石灰15 g(13.6%)、石膏3 g(2.7%)、氨基材料2 g(1.8%)、氢氧化钠15 g(13.6%)。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氨基材料的氨基陶粒和未添加氨基材料的免烧陶粒,对磷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二者对磷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0561 mg/g和0.0229 mg/g;吸附热力学0、、,表明氨基陶粒对磷的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熵增的过程。对氨基陶粒和免烧陶粒的等温吸附特性和吸附动力学特性做配对样本显着性差异t检验,两组数据检验的R2分别为0.998和0.937,相关性较强,且二者存在显着差异,p值分别为0.094和0.000。(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除磷填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铁碳微电解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工艺,又称内电解法。铁碳微电解可实现对废水中的磷、COD、重金属等污染物得同步处理,是一项被广泛研究与应用的废水处理技术。目前主要商业填料普遍采用铁基材料(铁屑或铁粉)与固体碳基材料(炭粉、煤炭、活性炭等)通过物理混合堆填或焙烧成型(规整化)的制备方式,这种铁碳固体颗粒或粉体的物理混合物,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速率慢、污染物去除效率低等问题而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且长期使用易于钝化和板结,造成实际应用中填料更换频繁增加运行成本,制约了微电解技术的推广应用。本课题针对目前微电解填料制备技术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的制备工艺,通过改变铁碳活性组分的结合方式,在铁基材料表面均匀沉积碳微粒,建立微尺度规模的铁碳一体化微电解体系,以增加单位体积内微原电池数量及铁-碳接触面积,实现对污水污染物高效的脱除性能。本论文主要从技术原理、工艺优化、应用评价叁个方面对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制备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新型微电解填料的制备与表征。以焦油为碳源,以海绵铁为铁基材料,通过均质化-碳化-成型新方法制备新型铁碳一体化微电解填料,采用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元素分析仪等技术手段对各关键处理阶段填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碳化处理过程产生大量碳微粒均匀附着于铁基材料表面及内部孔道,利于增加铁碳有效接触面积,通过深度还原提高填料中单质铁的含量以提高微原电池数量,使得新型填料比传统填料表现出较高的除磷性能。(2)新型微电解填料制备工艺优化实验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开展了新型填料的碳化和成型参数优化实验,通过考察焦油比、碳化/焙烧温度以及恒温时间对碳化/焙烧过程的影响规律,获取了优化的操作参数;在焦油/铁比0.3、室温升至950 ℃恒温0 min的碳化处理条件,以及粘结剂30%、900 ℃恒温焙烧90 min的成型处理条件下制备的填料对磷脱除率达98%,出水磷浓度达到GB18918-2002要求A类城镇污水中磷排放标准。(3)新型微电解填料处理废水应用评价。以污泥厌氧消化后脱水滤液和工业废水为处理对象,选择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新型铁碳填料进行应用评价实验,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填料脱除磷及COD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型铁碳填料可实现对磷和COD的同步脱除,提高固液比和曝气量、降低初始pH、延长反应时间可有效提高填料对污染物的处理性能,优化评价条件下出水TP均可达到排放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除磷填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丹,王欣泽,刘剑楠,刘艳萍,解婷婷.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填料的脱氮除磷性能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
[2].杜利军.新型铁碳填料的制备与废水除磷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
[3].万琼,雷茹,张波.强化除磷的人工湿地填料影响因素研究[J].清洗世界.2019
[4].张千,刘向阳,陈旺,吴恒,肖芃颖.新型除磷填料的制备及除磷吸附床运行参数的优化[J].化工学报.2019
[5].史登峰.低温条件下复合填料协同强化A/O-BAF脱氮除磷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
[6].严子春,程攀.多孔富铁组合填料化学除磷的化学动力学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6
[7].范军辉,郝瑞霞,李萌,朱晓霞,万京京.基于反硝化脱氮的硫铁复合填料除磷机制[J].环境科学.2016
[8].张蕊.水处理填料能否迎来变革?[N].中国环境报.2016
[9].徐忠强.硫铁填料和微电流作用强化再生水深度脱氮除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
[10].欧阳嘉.新型除磷填料的制备及吸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