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县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

霸县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

论文题目: 霸县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谢晓军

导师: 邓宏文

关键词: 霸县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地层,沉积体系,隐蔽圈闭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从霸县凹陷整体出发,从构造对沉积控制作用研究入手,运用层序地层学基础理论与分析技术,通过凹陷主控断裂控“型”作用、横向调节带控“源”作用与坡折带控“砂”作用分析,探讨了断陷盆地层序地层构型与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沉积相分布规律及其时空演化特征。从宏观石油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霸县凹陷形成隐蔽圈闭的基本条件,以有利储集体分布为核心,并综合其他成藏条件对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为霸县凹陷隐蔽圈闭勘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论文以大量岩心、钻/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地质分析与地球物理解释技术相结合,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与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相结合,在分析霸县构造-沉积演化史的基础上,建立了凹陷古近系统一的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将古近系地层可以划分为一个一级层序、三个二级层序(长期基准面旋回)和十个三级层序(中期基准面旋回)。 研究认为牛东断层的分段性以及各段展部样式、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差异性导致盆地结构的“南北分区”和“东西分带”特征。由此将凹陷划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和洼槽带、过渡带、斜坡带三个东西向构造-地貌单元。霸县凹陷古近系发育了10 种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类型,各构造-地貌单元的层序地层构型、沉积体系成因类型、分布样式与沉积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凹陷发育的不同级次横向构造调节带对各个构造-地貌单元物源体系的形成、沉积体系与砂体的展布有重要控制作用。一级、二级横向调节带控制凹陷南区、北区主导物源供给体系的形成、三级横向调节带对局部地区沉积体系的形成和砂体分布有明显制约作用。缓坡带以各类三角洲沉积作用为主,缓坡上发育的不同成因类型的坡折带对三角洲展布样式、亚相构成与沉积特征有显著影响。 在构造-层序地层构型和沉积体系展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剖析了霸县凹陷形成隐蔽圈闭的四大基本条件。分析了不同构造-地貌单元类型隐蔽圈闭的勘探方向和有利区带,指出文安斜坡中段是寻找隐蔽圈闭勘探的最有利区带。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 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特征

2.2 区域地层特征

第三章 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3.1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研究方法

3.2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第四章 霸县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分布

4.1 沉积体系类型与识别标志

4.2 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展布特征

4.3 霸县凹陷扩张深陷期三级层序构成模式探讨

第五章 霸县凹陷层序地层构型与控制因素分析

5.1 牛东断裂与凹陷层序地层构型

5.2 横向构造调节带对物源体系的控制作用

5.3 斜坡坡折地貌对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

第六章 有利隐蔽圈闭预测与成藏条件分析

6.1 隐蔽圈闭形成的基本条件分析

6.2 隐蔽圈闭有利区带分布与成藏条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霸县凹陷鄚州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下~沙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 苑保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相关论文

  • [1].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学及沉积体系研究[D]. 李华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
  • [2].吐哈盆地葡萄沟地区层序地层学研究与有利岩性圈闭预测[D]. 史淑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D]. 陈新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4].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新近系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研究与有利成藏区带预测[D]. 闫伟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5].准噶尔盆地腹部中部Ⅰ区块侏罗系层序地层与岩性油气藏识别评价研究[D]. 王居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标签:;  ;  ;  ;  ;  

霸县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