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苗期对苜蓿斑蚜刺吸胁迫的生理防御机制研究

苜蓿苗期对苜蓿斑蚜刺吸胁迫的生理防御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3个苜蓿品种(品系)甘农三号(R)、HA-3(HR)、Hunter River(LR)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苜蓿斑蚜为害苜蓿幼苗初期0~9d内,15、30头/株两个虫口密度苜蓿幼苗植株叶绿素含量、SOD、POD、PPO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旨在探索苜蓿受刺吸为害后生理生化动态变化和不同抗感性苜蓿品种(品系)抗蚜虫的特点。在苜蓿斑蚜刺吸为害苜蓿幼苗短期内,3个苜蓿品种(品系)甘农三号(R)、HA-3(HR)、Hunter River(LR)的叶绿素含量随着为害时间的延长和虫口密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均显著低于处理前苜蓿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苜蓿斑蚜刺吸为害苜蓿幼苗短期内,3个苜蓿品种(品系)的SOD、POD、PPO活性均随为害时间的延长和虫口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其中,甘农三号在第3d时开始3种酶活性明显升高,极显著高于处理前苜蓿幼苗叶片,第6d以后趋于稳定,与第9d无显著差异;而HA-3接虫15头/株处理植株在第6d时3种酶活性极显著高于接虫前,接虫30头/株处理植株从第3d开始3种酶活性就有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处理前,第6d、第9d时2个虫口密度3种酶活性均继续明显升高,极显著高于处理前;Hunter River 2个虫口密度在第3d时3种酶活性明显升高,极显著高于处理前,从第6d开始就趋于稳定,与第3d、第9d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PPO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接虫前。在为害短期内,3种苜蓿均对苜蓿斑蚜有抵抗作用,但由于品种(品系)不同,表现的抗性水平也不同。处理前3个苜蓿品种(品系)之间各生理指标虽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而接虫后第3d时苜蓿品种甘农三号和Hunter River与处理前相比3种酶活性增高率均显著高于HA-3,甘农三号和Hunter River之间无显著差异;接虫后第6d时,HA-3和甘农三号的3种酶活性与第3d相比增高率均显著高于Hunter River;而接虫后第9d时HA-3苜蓿与第6d相比3个酶活性增高率均显著高于品种甘农三号和Hunter River,但甘农三号和Hunter River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得出,HA-3苜蓿在对苜蓿斑蚜的刺吸为害时表现出的抗性反映相对较慢,但抗性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Hunter River苜蓿在对苜蓿斑蚜刺吸为害时则表现出抗性反映相对较快,但抗性作用时间持续较短,而甘农三号苜蓿无论是抗性反映时间还是持续时间均表现为中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语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
  • 1.1 研究历史
  • 1.2 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
  • 1.3 植物对昆虫的防御反应
  • 1.3.1 产生防御蛋白或防御酶活性升高
  • 1.3.2 产生有毒的次生代谢物
  • 1.3.3 植物直接防御的局限性
  • 2 植食性昆虫诱导的植物抗性研究进展
  • 2.1 组成抗性和诱导抗性
  • 2.2 植物诱导抗性中的化学表型
  • 2.3 植物产生诱导抗性的原因
  • 3 苜蓿虫害及苜蓿斑蚜研究现状
  • 3.1 苜蓿虫害研究进展
  • 3.2 苜蓿斑蚜的研究进展
  • 3.2.1 苜蓿斑蚜及其生物学特性
  • 3.2.2 苜蓿斑蚜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
  • 3.2.3 苜蓿斑蚜的防治原则与方法
  • 4 本试验目的与思路
  • 第二章 苜蓿斑蚜为害对苜蓿幼苗叶片的影响
  • 1 苜蓿斑蚜为害对苜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 1.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分析
  • 1.3.1 苜蓿斑蚜为害对甘农三号苜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1.3.2 苜蓿斑蚜为害对HA-3 苜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1.3.3 苜蓿斑蚜为害对Hunter River 苜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 苜蓿斑蚜为害对苜蓿幼苗叶片SOD 活性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与处理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分析
  • 2.3.1 苜蓿斑蚜为害对甘农三号苜蓿幼苗叶片SOD 活性的影响
  • 2.3.2 苜蓿斑蚜为害对HA-3 苜蓿幼苗叶片SOD 活性的影响
  • 2.3.3 苜蓿斑蚜为害对Hunter River 苜蓿幼苗叶片SOD 活性的影响
  • 2.3.4 苜蓿斑蚜为害对3 个苜蓿品种幼苗叶片SOD 活性的影响的差异
  • 3 苜蓿斑蚜为害对苜蓿幼苗叶片POD 活性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与处理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分析
  • 3.3.1 苜蓿斑蚜为害对甘农三号苜蓿幼苗叶片POD 活性的影响
  • 3.3.2 苜蓿斑蚜为害对HA-3 苜蓿幼苗叶片POD 活性的影响
  • 3.3.3 苜蓿斑蚜为害对Hunter River 苜蓿幼苗叶片POD 活性的影响
  • 3.3.4 苜蓿斑蚜为害对3 个苜蓿品种幼苗叶片POD 活性的影响的差异
  • 4 苜蓿斑蚜为害对苜蓿幼苗叶片PPO 活性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与处理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分析
  • 4.3.1 苜蓿斑蚜为害对甘农三号苜蓿幼苗叶片PPO 活性的影响
  • 4.3.2 苜蓿斑蚜为害对HA-3 苜蓿幼苗叶片PPO 活性的影响
  • 4.3.3 苜蓿斑蚜为害对Hunter River 苜蓿幼苗叶片PPO 活性的影响
  • 4.3.4 苜蓿斑蚜为害对3 个苜蓿品种幼苗叶片PPO 活性的影响的差异
  •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 1 结论
  • 2 讨论
  • 2.1 苜蓿斑蚜为害与活性氧代谢
  • 2.2 苜蓿斑蚜为害与植物次生代谢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处理条件下苜蓿品质特性变化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9(S1)
    • [2].苜蓿青青的“河北配方”[J]. 河北农业 2020(02)
    • [3].苜蓿类胡萝卜素合成调控机制获揭示[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0)
    • [4].施肥对科尔沁沙地苜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 2020(03)
    • [5].苜蓿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在饲料中的应用[J]. 饲料研究 2020(08)
    • [6].苜蓿名称小考[J]. 草地学报 2017(06)
    • [7].叶面肥(药)对苜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5)
    • [8].多叶型苜蓿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23)
    • [9].河套地区盐碱地苜蓿水肥管理试验初探[J]. 北方农业学报 2017(01)
    • [10].苜蓿新品种草原4号的选育[J]. 草业科学 2017(04)
    • [11].优质苜蓿高产栽培技术探究[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04)
    • [12].黑龙江省苜蓿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J]. 现代畜牧科技 2017(06)
    • [13].苜蓿:天马的食粮[J]. 中国三峡 2017(04)
    • [14].草甸草原区引种苜蓿适应性评价[J]. 草原与草坪 2017(03)
    • [15].现代化收割苜蓿[J]. 甘肃农业 2017(16)
    • [16].叶面肥(药)对苜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评价(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09)
    • [17].苜蓿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J]. 饲料博览 2017(10)
    • [18].配方施肥对苜蓿茎叶比和鲜干比的影响[J]. 草原与草业 2015(04)
    • [19].美国苜蓿贸易——趋势、经验与启示[J]. 草业科学 2016(03)
    • [20].苜蓿多糖研究进展及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J]. 草业与畜牧 2016(04)
    • [21].苜蓿的种植与管理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11)
    • [22].首批规模进口西班牙苜蓿检验合格装车放行[J]. 中国奶牛 2014(Z4)
    • [23].新书推介——《苜蓿栽培与加工利用》[J]. 草原与草坪 2015(01)
    • [24].γ-聚谷氨对苜蓿增产及品质的影响[J]. 甘肃畜牧兽医 2015(04)
    • [25].苜蓿的春天[J]. 中国农垦 2015(06)
    • [26].苜蓿生物活性物质在动物上的应用[J]. 草业科学 2015(07)
    • [27].不同来源干苜蓿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J]. 中国牛业科学 2015(03)
    • [28].第六届(2015)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国际苜蓿会议将于10月下旬在蚌埠召开[J]. 中国奶牛 2015(17)
    • [29].关于召开第六届(2015)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国际苜蓿会议的通知[J]. 草原与草业 2015(03)
    • [30].第六届(2015)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国际苜蓿会议在蚌埠成功举办[J]. 中国奶牛 2015(21)

    标签:;  ;  ;  

    苜蓿苗期对苜蓿斑蚜刺吸胁迫的生理防御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