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实验中学校40266O
摘要: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等综合能力,初中语文是打好学生阅读基础、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结合这一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他们有了探究阅读材料的欲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自然不是难事。再者,阅读教学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可以适当要求学生跟随自己的个性选择教学内容,但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达到或应当达到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阅读教学的针对性。本文中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对完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灵活应用课堂上所学的字词句,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引导,从而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阅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阅读语文教材中的篇目,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句在实际运用中的不同含义,此外,良好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将写作融入其中,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汲取各种文本中优美的词句,并用在自己的文章中。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进行文学作品及文本的阅读,只有多读多思,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文本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并且从中学习到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
二、阅读教学中常见有效阅读方法
1.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一篇文本或作品后在阅读过程中或阅读结束后内心由此而产生的共鸣,教师要充分利用读后感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让学生在读完某一有意义的作品之后要将自己内心所受到的触动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写作的兴趣在无形中被挖掘出来了。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尽情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2.进行课文的仿写、续写及改编。
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如“感悟”这一教学目标的本质就是为了让阅读教学成为一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能力的途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解读后模仿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仿写和续写,有时候还可以让学生跳出文本的束缚进行创新改编。
3.阅读生活,书写日记。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书写能力的提升也能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积累写作经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坚持写日记,通过阅读生活,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观察后用文字书写记录下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和感动。从记录生活来学会阅读和理解。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皇帝的新装》一文,教师要将童话的全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体会整个故事发展脉络的同时揣摩其中相关的人物对话,这篇文章中通过人物的对话体现了处于不同环境下人物不同的心理。学生理解这一点后让他们将此应用于生活,仔细观察身边人的对话及情感表达方式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观察后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将自己的积累灵活运用到文章写作中。
4.走进生活,寻找材料。
走进生活,寻找材料是进一步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同时也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寻找材料要接近现实和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和理解。
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春》这一课的时候,文中作者采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对眼前所见之景进行了描写,其中还穿插着作者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表达了对于春的喜爱。教师就可以由此而让学生也注意生活中所出现的景象:傍晚时,抬头看看黄昏薄暮;下雪时,看看大雪纷飞;下雨时,聆听雨点打落。并且学习《春》里面的写作技巧和手法来进行创作。
总结: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因材施教,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和找出问题,并及时想办法改正,以选取更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杨雅洁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6,(25):179-180。
[2]石淑婷刍议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2):190。
[3]张亚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15,(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