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理论新范式的探索

中国民族理论新范式的探索

论文题目: 中国民族理论新范式的探索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作者: 周传斌

导师: 金炳镐

关键词: 民族理论,中国,范式,多元遗产

文献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范式”概念为切入点,展开对民族理论学科的回顾和反思,藉以提出民族理论研究的新思路。在讨论汉语“民族”概念本身的多层次性和本土化经验的基础上,本论文着重论述了中国民族理论融汇了多元化的理论遗产。除了占据主流位置的既有范式外,也还存在其它非主流的有关民族理论的范式。本论文回顾了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以下四条线索: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对与阶级压迫相联系的民族问题做了大量研究,是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理论学科的源头。民族理论被称为是社会主义中国本土化特征最明显的社会科学学科之一,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诞生了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践为基调的新中国的民族理论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围绕“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研究领域凝聚了一批学者。通过出版大量的原始文献、专著和论文,形成了民族理论学科的主流范式:这个范式的核心是马、恩、列、斯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论述,以及一整套关于民族之产生、发展和消亡的理论,民族问题之根源与对策的理论。这个范式代表着1949年以来中国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主流的解释体系,并与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实践直接相关。毋庸置疑,这个范式及其在中国现实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这个范式一旦形成,“民族理论”也就形成为一门“常规科学”,其目的不是发现新的东西,而是在既有范式内展开注经式的细化研究。虽然这种细化的研究对学科发展是必要的,但同时也是较少创造性的。既有范式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原生性、整体性的维护忽视了“民族理论”的中国本土化色彩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互动,特别是忽视了中国人使用“民族”一词的独特经验。由于模糊了时间、空间(国家)和文化(民族)背景,抽象地以此时、此地(中国)、此人(使用汉语的学者)的思维定式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论述,仅注重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革命导师对民族、民族问题的论述中引出并构建理论范式,使得中国既有民族理论范式成为单线的,它忽略了对中国民族理论产生影响的其它因素。 第二,在政治学领域,与资本主义兴起的过程相伴随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与“民族-国家”(nation-state)理论对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有重要的影响。虽然民族主义与民族一国家理论更多地体现着自殖民时代以来资本主义西方的政治和文化霸权,但它却为中国学术界和政界精英提供了构建民族理论的一种资源。汉文“民族”一词及其最早的定义大都是在“nation”这个层次上被提出和被讨论的,而民族主义话语是一个重要但却在传统民族理论研究领域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深度不够的问题。 第三,在中国史或民族史的领域,追溯“中华民族”的源头和脉络是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取向。梁启超第一个用启蒙的叙述结构来写中国历史。在启蒙历史模式里,历史的主体是民族,它与特定的领土相联系,进化至现在并己经准备好迈入现代性的未来。其范式的形成以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989)的发表为标志。 第四,在人类学领域,对族群(ethi吐c groups)本质的关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到底是什么原因塑造了人类的分群和族群认同?人类学族群理论构成了中国民族理论的一种参照或资源。而且在中国的环境里,人类学与民族研究本身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最后,上述四条线索实际上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政治和族类观念的基础上发生了整合。西方舶来的“民族”、“民族主义”、“民埃国家”、马克思主义和苏联式的“民族问题理论”,以及“族群’,概念等,都要经过中国“传统”的过滤、吸收、改造或拒斥。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统摄的、多线式的民族理论新范式,即是本论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关键词民族理论,中国,范式,多元遗产

论文目录:

导言

第一节 民族、民族理论和民族理论学科

一、民族

二、民族理论

三、民族理论学科

第二节 反思与重构:民族理论学科的范式

一、科学研究中的范式

二、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范式

三、非主流范式

第三节 1900—2000:中国民族理论的一个世纪

一、1900年前后:“民族”概念的诞生

二、1901—1949:“民族”研究发展的三条平行线索

三、1949—1978:三线交汇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科诞生

四、1978—2000:学科分野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科的建设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

二、列宁和斯大林

第二节 从第二国际到社会民主党

一、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

二、社会民主党蜕变为民族主义者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一、苏联模式

二、中国模式

三、南斯拉夫模式

小结

第二章 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孕育、诞生和发展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

一、红军长征以前(1921.7—1934.10)

二、红军长征及其以后的阶段(1934.10—1949.9)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诞生与主导地位

一、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诞生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主导地位的形成

三、理论建树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展与创新

一、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

二、民族理论学科的学科建设

小结:从民族理论到民族理论学科

第三章 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范式及其检讨

第一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中国特色

一、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产生的前提和背景

二、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范式

一、单线式和政治性的学科史建构

二、以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为核心

三、民族理论的学术体系构建

第三节 范式的检讨

一、单线式和保守性

二、抽象的理论演绎

三、非关系性的研究

第四章 民族理论研究的其它范式

第一节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理论

一、民族主义的概念及其争论

二、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现代性

三、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历程

四、新中国有关民族主义的研究

第二节 中华民族研究

一、从“天下”到“中华民族”:中国古代宇宙观的演变

二、近代中国史学的转型与中华民族研究的兴起

三、中华民族研究的范式:多元一体论

四、中华民族研究的反思

第三节 族群理论

一、从族群到族群理论

二、族群理论诸流派

三、族群理论与民族理论

第五章 探索性的结论

第一节 “民族”的现代性及其中国化

一、何谓现代性(modernity)?

二、“民族”话语的现代性

三、“民族”话语的中国化

第二节 中国:民族-国家体系中的多民族国家

一、一个“民族-国家”的世界?

二、中国与美国:国家政治制度比较

三、中国与美国:“民族”政治比较

四、多民族国家的理念及其贡献

第三节 中国民族理论的多元遗产

一、不可回避的中国传统

二、作为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三、不可忽视的“民族主义”话语系统

四、人类学传统和族群理论

小结:走向新范式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6-30

标签:;  ;  ;  ;  

中国民族理论新范式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