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中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

胫腓骨骨折中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

胡宗

(广西大化县人民医院外二科530800)

【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按照损伤控制策略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记录患者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3.95%(3/76),创面愈合时间平均(20.3±4.5)d,骨折均一期愈合94.74%(72/76),延迟愈合5.26%(4/76);骨折愈合平均(3.5±0.6)个月,优良率为90.79%(69/76)。结论: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损伤控制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126-02

胫腓骨骨折是全身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控制骨科理念提倡早期、快速处理严重创伤,控制病情,待全身情况好转后再择期行确定性处理[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6例患者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均确诊,均为新鲜骨折,骨折均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均>16分。76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18~63岁,平均(45.9±4.5)岁。致伤原因:36例为交通事故伤,21例为高处坠落伤,11例为重物压砸伤,8例为其他。合并创伤:伴胸部损伤8例,伴颅脑损伤6例,伴其他部位骨折7例,伴腹腔内脏伤11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损伤控制理念下实施治疗,首先处理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行控制性液体复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行输液、输血及抗休克治疗,控制出血;对于合并腹腔内脏损伤者,给予脾切除或填塞止血;对于合并胸部损伤者,行胸腔闭式引流,合并颅脑损伤者行开颅手术,成功止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对骨折进行处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下,使用肥皂水、生理盐水、过氧化氢等行小腿创面彻底清创,若污染严重、位置较深,采用一次性负压冲枪冲洗、创面浸泡的方式进行彻底清创;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做好术前准备;骨折行对抗牵引复位后,与关节面平行、与骨干垂直方向穿入固定针,根据骨折具体确定固定针数量,至少两枚,固定针尽量远离骨折断端及危险区域,采用跨关节外固定对远端骨折进行固定,检查复位固定情况,确定位置良好后,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架进行固定,外露骨块彻底清洗、浸泡后,采用回植方法植入;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及二期皮瓣转移或植皮术对软组织或皮肤缺损进行处理,采用血管神经吻合术处理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回ICU,行酸中毒、凝血障碍、低体温纠正等,行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通畅,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经ICU复苏,患者全身状况好转后,行二期确定性手术处理骨折,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骨折一期固定情况等确定手术方案,包括外固定架,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等。

1.3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2年,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采用Johner-Wruhs疗效分析法[2],对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包括骨不连/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畸形、运动范围、疼痛、步态、紧张的工作效率等指标,根据各指标情况,分优、良、尚好、差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2.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本组76例患者发生创面感染3例(3.95%),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后,均好转;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4~26d,平均(20.3±4.5)d;76例患者二期确定性手术中行髓内钉内固定术21例(27.63%),行钢板螺钉内固定51例(67.11%),行外固定架治疗4例(5.26%),行切开复位内骨定的72例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行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对外固定架调整并加压后,骨折均愈合;76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3.5±0.6)个月;根据Johner-Wruhs疗效分析法,优39例,占51.32%,良30例,占39.47%,尚可5例,占6.58%,差2例,占2.63%,优良率为90.79%(69/76)。

3.讨论

骨科创伤尤其是严重骨科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可出现严重机体代谢失调及生理功能紊乱,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不可逆损伤的出现[3]。损伤控制骨科理念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骨科创伤处理新理念,其宗旨是通过早期行初始、快速、暂时固定骨折,控制病情进展,从而减少严重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其确切效果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4]。胫腓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引起,易造成开放性骨折,其中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多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临床处理较为困难,若处理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截肢[5]。在胫腓骨开发性粉碎性骨折治疗中采用损伤控制技术,经控制出血—彻底清创—早期临时固定骨折—ICU复苏—骨折最终固定,能够使患者获得复苏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从我院研究结果来看,患者经损伤控制技术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优良率达到90.79%,表明了损伤控制技术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云兵,马远,夏云祥.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27(5):399-402.

[2]史明,周铁军,陈源,等.创伤控制骨科学理念在小腿高能量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14-15.

[3]李高舜,叶招明,陈永志,等.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复合伤中的胫骨上段粉碎骨折[J].中国骨伤,011,24(7):600-602.

[4]韩树松,谭振花.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8):16-18.

[5]徐国荣,王云龙,罗建民.分阶段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47例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3):423-424.

标签:;  ;  ;  

胫腓骨骨折中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