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从对比研究清热解毒法和活血化瘀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的影响的角度,初步揭示两法在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防治中的作用机制,反证“热毒”在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方法:①6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格列齐特组,翻白草大、中、小剂量组,丹参大、中、小剂量组,各组大鼠均为7只。正常组予以普通饲料饲养。其余各组采用链脲佐菌素加高热量高糖高脂饮食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予以高热量高糖高脂饲料饲养,1月后按30mg/kg小剂量分两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继续高热量高糖高脂饲料饲养,1周后取餐后2h血糖值≥11.1mmol/L者为造模成功。若有个别造模不成功者,再予以链脲佐菌素20mg/kg补注一次。造模成功后均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同时予以药物治疗。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格列齐特组按照10mg/kg·d剂量灌胃;翻白草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照30g/kg·d、15g/kg·d、7.5g/kg·d剂量灌胃;丹参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照12g/kg·d、6g/kg·d、3g/kg·d剂量灌胃。治疗周期为六周。②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③观察各组大鼠餐后2h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含量变化。④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内皮素含量变化。⑤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内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①大鼠体重变化:模型组大鼠治疗前后体重值明显下降(P<0.01),正常组及各治疗组大鼠治疗前后体重值明显上升(P<0.05)。翻白草各组与格列齐特组体重差值无显著性差异,丹参各组体重差值略低于翻白草各组和格列齐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大鼠餐后2h血糖变化:正常组、丹参各组大鼠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大鼠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值明显上升(P<0.01),格列齐特组、翻白草各组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值明显下降(P<0.05)。翻白草各组与格列齐特组血糖差值无显著性差异,丹参各组血糖差值低于翻白草各组、格列齐特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③大鼠血清胰岛素变化:正常组大鼠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丹参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含量明显下降(P<0.01),格列齐特组、翻白草各组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含量明显上升(P<0.05)。翻白草各组与格列齐特组血清胰岛素含量差值无显著性差异,丹参各组血清胰岛素含量差值与翻白草各组、格列齐特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④大鼠血清内皮素变化:正常组大鼠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大鼠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含量明显上升(P<0.01),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P<0.01)。翻白草大、中剂量组与格列齐特组血清内皮素含量差值无显著性差异,翻白草小剂量组、丹参各组血清内皮素含量差值略低于格列齐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⑤大鼠腹主动脉内皮超微结构:正常组大鼠血管内皮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血管内皮形态结构可见明显病理改变;各治疗组大鼠血管内皮损害程度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轻;格列齐特组、翻白草大剂量组、丹参大剂量组血管内皮形态结构可见轻微病理改变;翻白草中剂量组、丹参中剂量组血管内皮形态结构可见病理改变;翻白草小剂量组、丹参小剂量组血管内皮形态结构可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采用链脲佐菌素加高热量高糖高脂饮食成功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且已经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提示可能已经造成糖尿病血管病变。清热解毒法和活血化瘀法均能有效抑制内皮素的分泌过多,从而达到保护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血管内皮形态结构损伤的作用;可有效改善体重下降的症状。清热解毒法还具有降糖和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组间差异比较可知,清热解毒法对糖尿病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功效略优于活血化瘀法。本实验研究表明,清热解毒法与活血化瘀法均能有效地防止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初步揭示了两法在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防治中的作用机制,反证“热毒”在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