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成分筛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土茯苓,多酚类,超滤液-质联用技术,5-脂氧合酶
活性成分筛选论文文献综述
史玉蕊,谢静,王梦雪,陈荣达,刘桂明[1](2019)在《红土茯苓抑制5-LOX活性成分的筛选与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5-脂氧合酶为靶点,利用超滤液质联用技术筛选并鉴定红土茯苓中抑制5-脂氧合酶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红土茯苓中白藜芦醇对5-脂氧合酶的抑制活性最强,其次为落新妇苷、黄杞苷、异黄杞苷和异落新妇苷。在此基础上首次采用高效逆流色谱技术,以正己烷∶正丁醇∶水(1∶2∶3∶v/v/v)为溶剂体系,从红土茯苓中分离得到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黄杞苷、异黄杞苷和白藜芦醇,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分别为98.39%,86.23%,97.15%,90.28%和99.29%。应用液-质联用技术,通过与标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分子量,对分离得到五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张晶晶,解学仕,周丽,李燕,王婷[2](2019)在《高效降解海带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及活性成分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筛选具备高效降解海带能力的菌株为目的,从新鲜海带表面分离纯化得到20株芽孢杆菌。通过对发酵海带黏度的检测筛选得到12株芽孢杆菌,经过对海带发酵液中特征活性成分海藻多糖、岩藻糖、海藻酸的检测发现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D3能够高效降解并释放海带中活性成分。海带经该菌株发酵后,海藻多糖得率达到(36.09±0.07)%,岩藻糖得率为(11.95±0.03)%,海藻酸得率为(34.68±4.37)%。以上试验结果表明,Bacillus siamensis D3可将海带中活性成分提取并释放,且发酵过程绿色、安全、高效,该菌株的发现将为以海带为原料的饲料、功能食品、医用食品、化妆品的开发及海带的综合高效利用提供优良的益生发酵菌株。(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20期)
段坤峰,尹星烁,郑旭光,李德强[3](2019)在《中空纤维固定化酪氨酸酶法快速筛选北沙参中抗黑色素生成活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中空纤维固定化酶方法特异性萃取北沙参中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用物理吸附法将酪氨酸酶固定于聚丙烯中空纤维,在优化的孵育条件下将北沙参提取物样品与酪氨酸酶孵育后,对比作用前后的色谱图(空白酶作为控制样品),辨识具有靶酶亲和作用的成分,应用已有对照品进行鉴定,最后对鉴定成分进行体外酶活性的评价。结果经对比北沙参与酪氨酸酶作用前后色谱图,发现了5个具有靶酶亲和作用的成分,用对照品对其中3个进行了鉴定,分别为补骨脂素、花椒毒素和氧化前胡素,经体外活性验证发现叁者均有一定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论中空纤维固定化酶方法操作简单、酶用量少,成本低,为复杂体系中活性成分的快速发现提供了现实、可行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游金坤,严明,庄阳秋,吴素蕊,崔佳丽[4](2019)在《HPLC-DAD-MS-DPPH在线筛选与定性黑脉羊肚菌抗氧化活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在线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2,2-二苯代苦味酰基苯肼(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 phy-diode array detection-mass spectrometry-DPPH, HPLC-DAD-MS-DPPH)快速筛选和定性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方法,对黑脉羊肚菌样品的水提物、50%乙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进行检测,并应用高分辨质谱对筛选所得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黑脉羊肚菌水提物抗氧化活性最优,筛选获得抗氧化活性成分3个,应用高分辨质谱进行定性分析,获得抗氧化成分分别为山梨醇、未知化合物和柠檬酸。故可知,黑脉羊肚菌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水溶性小分子极性化合物,以水提取物中含量最为丰富。本方法直观、快速、准确,适用于复杂天然产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与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9年09期)
杨丽宏,袁子文,纪鹏,张晓松,华永丽[5](2019)在《黄连解毒汤中13种活性成分的HPLC检测及其有效部位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黄连解毒汤(HJD)中13个活性成分黄柏碱、绿原酸、木兰花碱、京尼平苷、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HPLC检测方法,利用活性成分含量和比例筛选HJD有效部位。方法借助索氏提取器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将HJD水煎液冻干粉依次经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纯净水提取并干燥后获得HJD不同极性部位,将残渣干燥后作为沉淀部位。采用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HJD中13种活性成分的HPLC检测方法,并对HJD及其不同极性部位中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筛选HJD有效部位。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可靠的HPLC检测方法;HJD中各活性成分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京尼平苷、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连碱、药根碱、表小檗碱、木兰花碱、黄柏碱、汉黄芩素、绿原酸、千层纸素A。与石油醚、醋酸乙酯、水和沉淀部位相比,HJD正丁醇部位中各活性成分总量最高且其比例与HJD全方相近,为HJD有效部位。结论成功建立了HJD中13个活性成分的HPLC检测方法,经筛选HJD正丁醇部位为HJD有效部位。(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6期)
刘宇琼,曹荣冰,何松贵,刘幼强[6](2019)在《人体健康活性成分吡嗪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筛选到两株性能优良的菌株,分别命名为细菌F、细菌DY2。经过优化,细菌F的最高产量可以达到7g/L发酵液。液态发酵产吡嗪液经过高温处理并储存后,添加至米香型白酒中,能明显改善酒体的绵柔度,减轻酒体的辛辣感。利用筛选得到的细菌F、细菌DY2进行功能麸曲的研制,并运用于米香型白酒,所产基酒香气尚可,较对照样绵柔,醇甜,酒体稍显单薄,酸,稍有麸曲辅料味。(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19年04期)
张奇,刘英,胡海峰,吴春珍,姜锦锦[7](2019)在《枳椇子乙酸乙酯部位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筛选枳椇子Hovenia acerba Lindl.乙酸乙酯部位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方法:利用乙酸乙酯萃取枳椇子60%乙醇水提取物,并采用300~400目硅胶与制备级HPLC对其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MTT法筛选发现其中ZJZ-Z2具有最优的活性,通过ESI-MS、~1H-NMR和~(13)C-NMR检测,并通过与相关文献对比,初步推测该化合物为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lin),体内实验证明ZJZ-Z2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通过MTT法分别对枳椇子乙酸乙酯部位硅胶分离得到的12个组分进行测定,发现其中第4组分对肿瘤细胞Huh-7、OS-RC-2的半数抑制率(IC_(50))分别为70.4、69.8μg·mL~(-1);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的ZJZ-Z2对肿瘤细胞OS-RC-2、Huh-7、HCT-116、CFPAC-1的IC_(50)分别为33.8、63.9、46.8、55.1μg·mL~(-1),且对H22荷瘤小鼠模型表现出一定的抑瘤作用。结论:枳椇子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为二氢杨梅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9年06期)
汤丹,肖伟,钱正明,曹东敏,黄广枭[8](2019)在《活细胞固相色谱法联合高分辨质谱快速筛选龙血竭中镇痛活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活细胞固相色谱法及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筛选鉴定龙血竭中潜在的镇痛活性成分。方法首先采用HPLC-DAD-TOF-MS法对龙血竭药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信息进行表征,进一步选择以疼痛相关的离子通道受体表达丰富的小鼠背根神经元细胞为靶细胞,先使龙血竭提取液中的活性成分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鉴定与细胞靶向亲和的化学成分。结果从龙血竭药材中鉴定出21个具有不同结构类型的主要成分,采用活细胞固相色谱法共筛选出10种能与背根神经元细胞亲和的潜在活性成分,包括二苯乙烯类2个、高异黄酮2个、高异黄烷1个、二氢查耳酮2个、黄酮寡聚体3个等。结论应用活细胞固相色谱法与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可快速筛选辨识龙血竭中活性成分,为龙血竭镇痛等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也可为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提供有益的方法学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1期)
龙楚媚[9](2019)在《产α-淀粉酶抑制剂罗汉果内生菌的筛选及其活性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α-淀粉酶抑制剂(α-amylase inhibitor,α-AI)属于糖苷水解酶抑制剂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种子、胚乳和微生物代谢产物中。α-淀粉酶抑制剂可特异性地抑制α-淀粉酶发生水解作用,阻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水解,从而减少人体对糖分的摄取,可降低血糖、血脂指标,因此,可以作为防止和治疗肥胖症、脂肪过多症、动脉硬化症、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疾病的有效药物。罗汉果内生菌(endophyticbacteria)普遍存在于健康罗汉果植物组织中,是植物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内生菌可产生与寄主相同或功能相似的活性物质。罗汉果内含有可显着降低血糖的活性物质,其降糖活性可能通过基因插入或转换到内生菌中,使内生菌具有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降糖功能。因此,罗汉果内生菌可作为降糖活性物质(α-淀粉酶抑制剂)的筛选来源,且具有很大的潜力与开发价值。本研究从罗汉果内生菌中筛选出能高产α-淀粉酶抑制剂的内生真菌,从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出α-淀粉酶抑制剂,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增加目标产物的得率,目的是为α-淀粉酶抑制剂开发为降糖、减肥药物或保健食品等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同时为罗汉果内生菌的其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完成内容如下:1.罗汉果内生菌的分离采用不同的表面消毒方案分别从罗汉果根、茎、叶和果实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各33、10、3、30株和内生细菌各18、5、3、10株。2.产α-淀粉酶抑制剂罗汉果内生真菌的筛选采用打洞法和Bernfeld法筛选得到11株具有α-淀粉酶抑制活性的罗汉果内生真菌,其中编号为PD-3、PD-4、P-3、P-8的4株内生菌0.25 mL发酵原液对α-淀粉酶抑制率分别为47.96%、88.43%、57.74%和73.67%,抑制活性均高于1 mg·mL~(-1)的阳性对照阿卡波糖(45.78%),对4株菌株进行活性部位追踪得到它们的有效活性部位分别为乙酸乙酯相(PD-4、P-3、P-8)和正丁醇相(PD-3),抑制率测定结果显示,菌株PD-4的乙酸乙酯相活性最高,当有效相浓缩浸膏质量浓度为1mg·mL~(-1)时抑制率高达99.46%,相当于浓度为2.079mg·mL~(-1)阿卡波糖的抑制活性。对4株菌株有效相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发现具有α-淀粉酶抑制活性的成分可能为蛋白质、多糖、有机酸类、黄酮类、酚类和醌类等化学成分。3.菌株PD-4产α-淀粉酶抑制剂发酵条件优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从五种不同的发酵培养基筛选出PDB培养基作为菌株PD-4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的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温度、装液量、接种量、初始pH值和发酵时间等对菌株产α-淀粉酶抑制剂的影响,最终选取温度、初始pH值、装液量和发酵时间等四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对菌株PD-4产α-淀粉酶抑制剂影响最显着,最佳的发酵条件组合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7,装液量为200 mL(叁角瓶容量500 mL),30℃条件下发酵培养8 d。最终通过正交实验结果证实发酵液(0.25 mL)对α-淀粉酶抑制率为89.84%,较优化前提高了1.41%。对菌株PD-4进行形态学鉴定,发现菌株菌落正面为灰绿色,表面粗糙,由中间往外成环状延伸生长;菌落背面呈淡黄色。显微镜观察菌丝体无隔,菌丝顶部有分生孢子梗,孢子灰绿色呈卵圆形。为进一步确定菌株PD-4的种属,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PD-4与Penicillium rolfsii属有99%的相似性,为罗尔夫青霉。4.α-淀粉酶抑制剂活性成分的纯化研究将菌株PD-4大量发酵,发酵液经极性由小到大的有机溶剂萃取后得到活性最高的乙酸乙酯相。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层析纯化后,得到的纯化物样品浸膏在质量浓度为0.3 mg·mL~(-1)时抑制率为87.18%,相当于1.904 mg·mL~(-1)阿卡波糖的抑制率。通过对其理化性质研究发现,温度和pH值对α-淀粉酶抑制剂的活性影响不大;而金属离子的影响则随着Na~+和Ca~(2+)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率逐渐降低,Fe~(3+)和Mg~(2+)对抑制剂活性基本无影响,低浓度K~+(0.01 mg·mL~(-1))对抑制剂活性影响不大,浓度为0.5 mg·mL~(-1)时活性有所降低。经HPLC检测发现,纯化物样品在250 nm波长下,于20 min时有一单峰出现,而得到的纯化物仍有少许杂质存在,无法进行结构鉴定,有待进一步纯化。经化学成分分析初步确定其为黄酮类物质。(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永杰,向慧龙,陈浩,徐凌云[10](2019)在《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石菖蒲中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石菖蒲中抗抑郁的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检索传统中药药理数据库(TCMSP)得到石菖蒲的所有化学成分,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筛选出65个候选化合物,以单胺氧化酶A、多巴胺转运体、5-羟色胺转运体和组胺H1受体为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采用AutoDock Vina分子对接软件,探索候选化合物与上述靶点的亲和力以及结合方式。结果石菖蒲中有18个化合物能与上述4个靶点结合,其中有4个化合物能与4个靶点发生结合,有3个化合物能与2个靶点发生结合,其余11种化合物能与1个靶点发生相互作用。结论分子对接技术可以为石菖蒲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确定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发现新型抗抑郁中药单体和先导化合物提供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1期)
活性成分筛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筛选具备高效降解海带能力的菌株为目的,从新鲜海带表面分离纯化得到20株芽孢杆菌。通过对发酵海带黏度的检测筛选得到12株芽孢杆菌,经过对海带发酵液中特征活性成分海藻多糖、岩藻糖、海藻酸的检测发现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D3能够高效降解并释放海带中活性成分。海带经该菌株发酵后,海藻多糖得率达到(36.09±0.07)%,岩藻糖得率为(11.95±0.03)%,海藻酸得率为(34.68±4.37)%。以上试验结果表明,Bacillus siamensis D3可将海带中活性成分提取并释放,且发酵过程绿色、安全、高效,该菌株的发现将为以海带为原料的饲料、功能食品、医用食品、化妆品的开发及海带的综合高效利用提供优良的益生发酵菌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成分筛选论文参考文献
[1].史玉蕊,谢静,王梦雪,陈荣达,刘桂明.红土茯苓抑制5-LOX活性成分的筛选与分离[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2].张晶晶,解学仕,周丽,李燕,王婷.高效降解海带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及活性成分检测[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3].段坤峰,尹星烁,郑旭光,李德强.中空纤维固定化酪氨酸酶法快速筛选北沙参中抗黑色素生成活性成分[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4].游金坤,严明,庄阳秋,吴素蕊,崔佳丽.HPLC-DAD-MS-DPPH在线筛选与定性黑脉羊肚菌抗氧化活性成分[J].中国食用菌.2019
[5].杨丽宏,袁子文,纪鹏,张晓松,华永丽.黄连解毒汤中13种活性成分的HPLC检测及其有效部位的筛选[J].中草药.2019
[6].刘宇琼,曹荣冰,何松贵,刘幼强.人体健康活性成分吡嗪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应用研究[J].酿酒.2019
[7].张奇,刘英,胡海峰,吴春珍,姜锦锦.枳椇子乙酸乙酯部位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J].中国现代中药.2019
[8].汤丹,肖伟,钱正明,曹东敏,黄广枭.活细胞固相色谱法联合高分辨质谱快速筛选龙血竭中镇痛活性成分[J].中草药.2019
[9].龙楚媚.产α-淀粉酶抑制剂罗汉果内生菌的筛选及其活性成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10].刘永杰,向慧龙,陈浩,徐凌云.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石菖蒲中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筛选[J].中草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