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外循环对过氧化物歧化酶和一氧化氮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许德芳[1](2021)在《麻醉药物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文中提出氧化应激反应可导致细胞不可逆损伤或者死亡,是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有害反应,并被认为是疾病和器官组织功能障碍进展中相当重要的因素。随着麻醉医生对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的深入研究,寻求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更快康复的围术期管理方案非常重要。本文对临床常用麻醉药物对围术期氧化应激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明确麻醉药物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以期减少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张明发,沈雅琴[2](2020)在《甘草及甘草酸类成分抗病毒性肺炎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甘草及甘草酸类成分有抗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病毒的蛋白合成,导致病毒复制受阻;改善免疫调控,上调一氧化氮表达,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宿主有关。甘草及甘草酸类成分有止咳祛痰、平喘及肺保护和抗肺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和IκB-α的表达,阻滞ERK/NF-κB信号通路,又能与高迁移率属蛋白B1(HMGB1)结合直接抑制HMGB1的化学趋化和促有丝分裂的活性,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杯状细胞增生和黏蛋白过表达,以及上调水通道蛋白表达,减轻炎症反应;通过阻滞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保护肺上皮细胞;通过阻滞IL-17/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胶原合成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减轻肺纤维化形成;也可通过上调Smad7的表达,抑制气道重塑,改善肺功能。
熊小蔚[3](2020)在《紫檀芪靶向Nrf2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细胞生物学信息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充分探讨紫檀芪对核相关因子Nrf2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调控性作用以及其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之间的关联性,探究紫檀芪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成年SD大鼠60只,采取主动脉内皮损伤方法制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以下几组:Control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Nrf2-p组(大鼠腹腔内注射Nrf2拮抗剂);Pterostilbene组(大鼠灌胃紫檀芪溶液);Pterostilbene+Nrf2组(大鼠灌胃紫檀芪+Nrf2激动剂)。大鼠继续培养4周,悉数将大鼠处死,进行相关项目分析:各组大鼠大体情况分析;形态学分析:HE染色分析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中Nrf2、Survivin、Bax、Bcl-2蛋白浓度阳性率表达;ELISA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中TNF-α、IL-6、IL-1及IL-1β中浓度表达;细胞增殖与凋亡:CCK-8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趋势;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率;线粒体指标分析:线粒体膜电位分析及ATP合成能力定量分析;ROS活性氧分析;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Nrf2、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活性表达;TEM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凋亡小体分析;RT-PCR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中Bax、Bcl-2、Survivin、Nrf2蛋白mRNA分析;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中Bax、Bcl-2、Survivin、Nrf2、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浓度表达分析。结果:各组大鼠体重变化:2周(造模)以内,各组大鼠体重增长幅度较低,大鼠体现出较缓的生长模式,在分组处理后3周6周各组大鼠的生长趋势差异性较大,比较趋势为Nrf2-p<Control<Pterostilbene<Pterostilbene+Nrf2,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0.05,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相关指标分析:血脂水平分析TC、TG、LDL-2浓度变化体现出相同的趋势,各组数据比较为Pterostilbene+Nrf2<Pterostilbene<Control<Nrf2-p,HDL-C数据分析体现出相反的趋势,各组数据相比,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氧化应激能力分析:MDA分析:比较趋势为Pterostilbene+Nrf2<Pterostilbene<Control<Nrf2-p,SOD的水平表达则体现出相反的趋势,各组数据相比,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分析:NO、6-keto-pGF浓度变化体现出相同的趋势,比较趋势为Nrf2-p<Control<Pterostilbene<Pterostilbene+Nrf2,6-keto-pGF表达浓度分析体现出相反的趋势,各组数据相比,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形态学分析:HE染色:对照组及大鼠及Nrf2拮抗剂组大鼠动脉壁中膜以及外膜分界线不清楚,细胞核出现固缩现象,细胞内伴随一定程度空泡现象,细胞的管腔内出现血栓碎片;在紫檀芪及Nrf2激动剂加入后,其纹理清晰性较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化学检测:Bax蛋白:各组数据比较趋势为Pterostilbene+Nrf2<Pterostilbene<Control<Nrf2-p;Nrf2,Survivin,Bcl-2:各组数据的比较为Nrf2-p<Control<Pterostilbene<Pterostilbene+Nrf2;炎性状态分析:ELISA检测:TNF-α、IL-6及IL-1β浓度表达各组数据比较趋势为Pterostilbene+Nrf2<Pterostilbene<Control<Nrf2-p,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脂质沉淀累积:对照组及Nrf2拮抗组可以明显的看见脂质沉淀具有不同程度累积,随着Nrf2在细胞在表达含量的增加,细胞的脂质沉淀累积减少,各组大鼠细胞脂质沉淀的累积量比较趋势为Pterostilbene+Nrf2<Pterostilbene<Control<Nrf2-p;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增殖趋势:在转染后0小时的数据分析中,各组数据体现出相同的趋势,统计学数据P值均大于0.05,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转染后24小时、36小时、48小时:各组数据的比较趋势为Nrf2-p<Control<Pterostilbene<Pterostilbene+Nrf2,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率比较趋势为Pterostilbene+Nrf2<Pterostilbene<Control<Nrf2-p,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线粒体指标分析:线粒体微丝分布及膜电位: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周围微丝分布密度及强度比较为Nrf2-p<Control<Pterostilbene<Pterostilbene+Nrf2,随着Nrf2在细胞内表达增加以及紫檀芪的干预作用,细胞内线粒体从绿色的荧光低能量状态向红色荧光的高能量状态过渡;膜电位及ATP合成能力:各组细胞的比较趋势为Nrf2-p<Control<Pterostilbene<Pterostilbene+Nrf2,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S水平分析: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表达趋势为Nrf2-p<Control<Pterostilbene<Pterostilbene+Nrf2,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Nrf2、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Nrf2:各组数据比较趋势为Nrf2-p<Control<Pterostilbene<Pterostilbene+Nrf2,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各组数据的表达趋势为Pterostilbene+Nrf2<Pterostilbene<Control<Nrf2-p,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活性表达:线粒体凋亡途径关键性蛋白酶Caspase-3及Caspase-9的浓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各组数据比较Nrf2-p<Control<Pterostilbene<Pterostilbene+Nrf2,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8蛋白浓度的变化差异性较小;TEM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内凋亡小体的数量及分布程度比较为Pterostilbene+Nrf2<Pterostilbene<Control<Nrf2-p;RT-PCR检测:Nrf2各组大鼠表达趋势为Nrf2-p<Control<Pterostilbene<Pterostilbene+Nrf2;Survivin、Bcl-2:表达趋势为Nrf2-p<Control<Pterostilbene<Pterostilbene+Nrf2;Bax的表达趋势为Pterostilbene+Nrf2<Pterostilbene<Control<Nrf2-p;Western-blot检测:Nrf2各组大鼠表达趋势为Nrf2-p<Control<Pterostilbene<Pterostilbene+Nrf2;Survivin、Bcl-2:表达趋势为Nrf2-p<Control<Pterostilbene<Pterostilbene+Nrf2;Bax的表达趋势为Pterostilbene+Nrf2<Pterostilbene<Control<Nrf2-p;TLR-4、My88、NF-κB:各组数据的表达趋势为Pterostilbene+Nrf2<Pterostilbene<Control<Nrf2-p,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各组大鼠动脉粥样模型建模成功,无死亡现象;Nrf2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其主动脉内皮细胞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出现好转,主动脉内皮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加,细胞的回复性逐渐增强;(2)在紫檀芪干预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内Nrf2的表达增加,有效降低了TLR-4/MyD88/NF-κB细胞信号通路关键蛋白TLR-4、MyD88、NF-κB的表达,最终有效抑制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炎性状态、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趋势,抑制其细胞凋亡;(3)紫檀芪调控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凋亡过程主要通过线粒体途径来实现,其通过靶向调控Nrf2抑制TLR-4/MyD88/NF-κB细胞信号通路,有效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的能量状态、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进程;并充分结合Caspase家族激酶的变化,降低Bax蛋白的表达浓度、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浓度,最终抑制细胞凋亡进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恢复。
张晓锋[4](2020)在《KP-4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目前最有效的治疗策略是迅速恢复心脏中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也称为再灌注治疗)。然而,再灌注本身也可引起进一步的心肌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IRI的病理过程复杂,其病理机制尚未彻底阐明。研究认为氧化应激、钙离子超载、生理p H值的快速恢复、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 PTP)的开放、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为其主要病理介导因素。其中,再灌注期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导致前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平衡紊乱,大量的ROS引起细胞损伤,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的现象称为氧化应激。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抑制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及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是临床干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策略,对缺血类心脏疾病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降低了再灌注治疗的益处,影响患者的治疗。目前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用于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缺血预适应、缺血后适应、远程缺血调节和药物干预。以上措施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然而,大部分研究还局限在基础实验阶段,而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临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大量研究表明,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等治疗手段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与激活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通路相关。RISK信号通路主要包括ERK1/2途径和PI3K/Akt途径。PI3K/Akt和ERK1/2两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调控其下游靶标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的活性,同时促进己糖激酶-II(Hexokinase-II,HK-II)与线粒体的结合,并调控Bcl-2家族等线粒体相关的蛋白,最终抑制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坏,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RISK信号通路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最重要的靶标之一。异甜菊醇是甜菊醇的对映体,是由贝壳杉烷类化合物甜菊醇苷中化学提取的一种单体。异甜菊醇钠(Isosteviol sodium,STVNa or KP-4)是异甜菊醇的钠盐形式。研究表明,异甜菊醇具有抑制豚鼠和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然而,KP-4在缺血再灌注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究KP-4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KP-4能够抑制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损伤。因此,本研究试图探索其是否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和HK-II途径来抑制线粒体损伤,从而缓解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起到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的。方法(1)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的方法构建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停灌-复灌的方法构建大鼠离体心脏停跳-再灌注模型。(2)以Powerlab系统连续记录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结果分析后用心率(Heart rate,HR)、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Maximal rise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pressure,+dp/dtmax)、左心室发展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ment pressure,LVDP)等指标来评价离体心脏的心功能。采用称重法收集并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冠脉流量(Coronary flow,CF)。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停跳-再灌注灌流液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 Tn 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浓度。(3)采用过氧化氢(H2O2)构建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通过对细胞活力、LDH释放、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水平以及细胞核形态的检测,评价KP-4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来评价KP-4的抗氧化能力。(4)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p-S473 Akt/Akt,p-GSK-3β/GSK-3β和HK-II的变化情况,探究KP-4预处理抑制H9c2氧化应激损伤的可能机制。通过JC-1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1)KP-4能够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CF,+dp/dtmax和LVDP),并且能够降低停跳-再灌注后灌注液中的心肌酶(CK-MB、c Tn T和LDH)浓度。(2)KP-4预处理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降低和LDH的释放,维持细胞和细胞核正常的形态,同时使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水平降低。此外,KP-4能够降低氧化应激时H9c2细胞内的ROS水平和MDA浓度,同时提高SOD活性。(3)KP-4预处理上调了H9c2心肌细胞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并促进了HK-II与线粒体的结合,同时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Bcl-2/Bax的水平。(4)LY290004(PI3K抑制剂,特异性的抑制Akt信号通路的信号传导)抑制Akt的磷酸化则消除了KP-4的这种作用,使细胞活力和GSK-3β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1)KP-4能够改善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心功能。(2)KP-4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KP-4可以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而Akt/GSK-3β信号通路和HK-II途径参与了KP-4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韩快娟,王亚萍[5](2020)在《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联合前列地尔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氧化应激、心肾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联合前列地尔对体外循环(CBP)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氧化应激、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2018年5月陕西省西安高新医院90例拟择期实施CBP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麻醉方法处理,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C组在B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5 min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 mL+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之后1 mL与生理盐水49 mL放置于50 mL注射泵中以1μg/h泵速静脉泵入至主动脉阻断结束时。观察3组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阻断即刻(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6 h(t4)、主动脉开放后12 h(t5)的氧化应激指标[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心肾功能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的变化,并记录临床结局。结果 3组t1~t4时间点的血浆SOD、GSH-Px水平均显着低于t0时间点(P<0.05),C组在t5时间点基本恢复至t0水平,A组和B组则在t5时间点仍低于t0时水平(P<0.05),C组t1~t5时间点均显着高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显着高于A组(P<0.05);3组血浆MDA水平则在以上时间点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C组t1~t5时间点MDA水平均显着低于A组和B组(P均<0.05),而B组显着低于A组(P<0.05)。3组t1~t5时间点血浆心肾功能指标水平均显着高于t0时间点(P均<0.05),C组t1~t5时间点各指标水平均显着低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显着低于A组(P<0.05)。C组心脏复跳率显着高于A组和B组(P均<0.05),电除颤次数、复跳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复跳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心肾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低于A组和B组(P均<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显着短于A组和B组(P均<0.05),住院费用明显少于A组和B组(P均<0.05)。结论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联合前列地尔可显着抑制CBP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诱发的氧化应激反应,降低CBP中由异物或缺血-再灌注现象而产生的氧自由基,具有显着的心肾保护功效,且患者术后获益高。
常威[6](2020)在《西地那非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西地那非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1只,年龄8-10周龄,重量在240260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每组7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西地那非预处理组(Slid组)。Sham游离双侧肾蒂,切除左肾;Slid组于麻醉前30分钟按体重1ml/kg腹腔注射西地那非,Sham组和IR组于麻醉前30分钟按体重1ml/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Sham组和IR组游离双侧肾蒂,用动脉夹将右侧肾蒂夹闭45分钟,于松开动脉夹前5分钟结扎左侧肾蒂并切除左肾。于再灌注24小时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液标本和肾脏组织;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将右肾组织沿冠状面切开肾脏,一半肾脏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行石蜡包埋,切片做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另一半肾组织沿肾门放射状切成3份,分别检测肾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qRT-PCR检测肾组织中Bcl2、Bax、Caspase3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1.与Sham组相比,IR组和Sild组,BUN和Cr水平显着增高,P<0.05;而与IR组相比,Sild组Cr及BUN水平明显下降,P<0.05;2.与Sham组相比,IR组和Sild组,SOD水平显着降低,P<0.05;而与IR组相比,Sild组SOD水平明显增高,P<0.05;3.与Sham组相比,IR组和Sild组,Bcl2、Bcl2/Bax mRNA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与IR组相比,Slid组Bcl2、Bcl2/Bax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4.与Sham组相比,IR组和Sild组,肾组织中Caspase3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与IR组相比,Slid组肾组织中Caspase3蛋白含量降低,P<0.05;5.HE染色观察肾组织损伤情况,IR组比Slid组肾组织病理损伤变化明显。结论:西地那非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胡淋淋[7](2020)在《七氟烷后处理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开放性经胸食管切除术是标准的外科食管癌手术治疗途径之一,为了给手术提供清晰的视野,需要进行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导致肺损伤。七氟烷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吸入性麻醉药,具有安全、有效、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和易代谢等优点。七氟烷对许多器官都有保护作用,七氟烷后处理对肺的保护作用在动物实验中也已被证实。目的研究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中七氟烷后处理对患者围麻醉期炎症应激反应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为合理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0例择期行食管癌切除术单肺通气(OLV)的患者,年龄55岁-75岁,ASA I-II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组)和七氟烷后处理组(S组)两组,每组30例。P组全程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S组OLV结束时用1.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1.0 MAC)七氟烷吸入30分钟作七氟烷后处理,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至术毕。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OLV结束后30分钟(T1),OLV结束后4h(T2),OLV结束后24h(T3)采集桡动脉血标本,以ELISA法测定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浓度含量,于T0、T1、T2、T3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氧合指数OI。结果组内比较:与T0时比较,T1、T2、T3时两组患者IL-8、TNF-a、MDA均明显增高,SO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P组比较,T1、T2、T3时S组患者IL-8、TNF-a、MDA均明显降低,SOD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0时比较,T1、T2、T3时两组患者PaCO2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P组比较,T1、T2时S组患者PaO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与T0时比较,T1、T2、T3时两组患者OI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P组比较,T1、T2时S组患者OI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静脉全麻醉比较,七氟烷后处理更有利于抑制单肺通气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并维持氧化-抗氧化平衡;在改善单肺通气和术后肺氧合功能也优于静脉全麻,对单肺通气患者的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庄慧芳[8](2020)在《右美托咪定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炎性反应和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二尖瓣狭窄型风湿性心脏病是目前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其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而心脏手术可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与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炎性因子的大量释放有关。盐酸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产生镇静、镇痛、抗焦虑、抑制交感兴奋、降低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而且其减慢心率的效果特别适合用于二尖瓣狭窄行瓣膜置换手术对心率的要求。本试验拟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对二尖瓣狭窄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以及对心肌保护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二尖瓣狭窄拟择期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病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并经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后共有120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盐水组),每组各60名患者。试验组进行麻醉前右美托咪定处理,对照组进行麻醉前等量0.9%氯化钠溶液处理。观察以下指标:(1)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T1、体外循环实施开始前T2、体外循环实施结束后10minT3、拔管后10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2)两组患者用药前T1、体外循环实施开始前T2、体外循环实施结束后10minT3、拔管后10minT4,采集外周血。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量一氧化氮(NO)浓度,采用免疫抑制法测量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量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比、年龄、体重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①组内比较,与T1时间点比,对照组患者T2、T3、T4的平均动脉压降低和心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2、T3、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患者在T2、T3、T4三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增高和心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3.1.血清中MDA水平的比较①组内比较,与T1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T2、T3以及T4的MDA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的T2、T3和T4各个时间点的MDA相比,试验组MDA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血清中SOD水平的比较①组内比较,与T1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T2、T3以及T4的SOD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的T2、T3和T4各个时间点的SOD表达相比,试验组SOD表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血清炎性因子标记物的比较4.1血清中NO水平比较①组内比较,与T1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T2、T3以及T4的NO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的T2、T3和T4各个时间点的NO表达相比,试验组NO表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血清中MPO水平比较①组内比较,与T1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T2、T3以及T4的MPO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的T2、T3和T4各个时间点的MPO表达相比,试验组MPO表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血清中ET-1水平比较①组内比较,与T1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T2、T3以及T4的ET-1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的T2、T3和T4各个时间点的ET-1表达相比,试验组ET-1表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血清中ICAM-1水平比较①组内比较,与T1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T2、T3以及T4的ICAM-1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的T2、T3和T4各个时间点的ICAM-1表达相比,试验组ICAM-1表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血清中IL-6水平比较①组内比较,与T1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T2、T3以及T4的IL-6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的T2、T3和T4各个时间点的IL-6表达相比,试验组IL-6表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血清中TNF-α水平比较①组内比较,与T1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T2、T3以及T4的TNF-α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的T2、T3和T4各个时间点的TNF-α表达相比,试验组TNF-α表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心肌损伤标记物的比较5.1血清中CK-MB水平比较①组内比较,与T1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T2、T3以及T4的CK-MB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的T2、T3和T4各个时间点的CK-MB表达相比,试验组CK-MB表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血清中cTn-Ⅰ水平比较①组内比较,与T1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T2、T3以及T4的cTn-Ⅰ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的T2、T3和T4各个时间点的cTn-I表达相比,试验组cTn-I表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二尖瓣狭窄行瓣膜置换术中,术前静脉给予0.5μg/kg负荷量的右美托咪定,然后以0.5μg/kg/h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能够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的损伤,保护心肌。
杜亭亭[9](2019)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衰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性疾病,有研究表明OSA可以导致或加重心功能,是心衰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随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升高而加重心衰的病情。虽然OSA与心衰共存的现象越来越常见,但针对OSA与心衰患者再入院率及预后之间的量化研究尚不多见,OSA影响心衰患者再入院率及其预后的机制也不明确。因此,本课题拟探讨OSA是否与心衰患者再入院及预后不良有关。此外,微粒(MPs)是细胞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直径在0.1-1um之间的双层质膜结构,通常被认为细胞活化时产生的病理性产物,发挥有害作用。内皮微粒(EMPs)是内皮细胞激活或凋亡时释放的微粒,具有促炎、促凝、调节血管张力的作用。有研究表明EMPs可以通过促氧化应激导致心肌细胞的凋亡。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研究显示,在OSA患者外周血中也观察到了EMPs增多。由此,我们提出OSA与心衰患者再入院及预后不良有关,而EMPs增加是OSA导致心衰患者再入院及预后不良的可能机制。本研究将从临床研究验证OSA对心衰患者再入院及预后的影响,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探讨间歇低氧条件下EMPs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旨在为改善OSA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奠定理论基础。内容第一部分:临床研究观察OSA对心衰患者外周血MPs、心功能、再入院和预后的影响。第二部分:动物实验验证间歇低氧及抗氧化干预对小鼠循环EMPs、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第三部分:细胞实验探讨间歇低氧处理的EMPs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及抗氧化干预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1)选取年龄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队列研究。根据OSA和心衰的发病情况,分为对照组、非合并OSA的心衰组、合并OSA的心衰组,由专人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记录,随访终点为心衰再入院和全因死亡。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BNP、超声心动等。(2)比较三组患者外周血MPs水平的临床特征以及EMPs与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3)分析合并OSA的心衰患者EMPs与氧化应激指标、心功能的关系。第二部分:(1)购买C57BL/6J小鼠建立间歇低氧模型,分成对照组、IH组,间歇低氧条件为60s氮气,120s压缩空气,分别于暴露的第2周和第4周,用超声心动观察小鼠心功能的改变、流式细胞仪计数循环EMPs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组织改变、TUNEL法监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2)观察NAC干预后,IH组小鼠心脏解剖结构、循环EMPs数量、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和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循环EMPs的相关性。第三部分:选取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BEND3),建立体外间歇低氧模型(低氧5min,常氧10min,8h),提取间歇低氧处理的EMPs。体外常氧条件下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取自SD乳鼠的心脏组织)。间歇低氧处理的EMPs与心肌细胞共孵育4h、6h、8h、12h,MTT法监测心肌细胞的活性,同时NAC进行抗氧化干预。取心肌细胞活性明显受损的12h进行后续研究。免疫印迹监测心肌细胞促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TUNEL监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Elisa监测心肌细胞MDA水平和SOD活性。结果第一部分:1.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表明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再入院率及死亡率高于非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合并中重度OSA的心衰患者再入院风险是非合并OSA的心衰患者的1.04-1.79倍;合并中重度OSA的心衰患者死亡风险是非合并OSA的心衰患者的1.03-4.77倍。2.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外周血总MPs、EMPs的数量较非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增高;多因素logistics分析表明外周血EMPs数量与BNP水平升高及心功能下降相关;多因素COX分析提示EMPs增加是合并OSA的心衰患者1年内心衰再入院风险[2.52(95%CI:1.77-3.61),P=0.016]和死亡风险[3.63(95%CI:1.81-7.27),P=0.009]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3.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循环EMPs水平与心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具有相关性。第二部分:1.间歇低氧2周时,IH组小鼠循环EMPs增加,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心脏解剖结构的改变及心功能的下降;间歇低氧4周时,IH组小鼠循环EMPs继续增加,超声心动提示小鼠心室重构,HE染色可见心肌细胞肿胀、变性,可见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间隙增宽、心肌纤维断裂,TUNEL法提示心肌细胞凋亡增加。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小鼠循环EMPs水平与左室收缩功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NAC抗氧化干预能减弱小鼠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使循环EMPs水平降低,超声心动评估的小鼠左室功能改善、TUNEL监测的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HE染色可见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减轻。第三部分:1.IH处理的EMPs时间依赖性使心肌细胞的活力下降。2.IH处理的EMPs使心肌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TUNEL监测的细胞凋亡率增加。3.IH处理的EMPs使心肌细胞MDA水平增加,SOD活性降低。4.NAC干预能使IH处理的EMPs诱导的心肌细胞的MDA水平下降、SOD活性升高,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TUNEL监测的细胞凋亡率减少。结论1.临床研究:(1)合并OSA的心衰患者较非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再入院率及死亡率增加,OSA增加了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及不良预后事件,并与AHI密切相关。这提示OSA是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2)CD144+-EMPs增高是合并OSA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合并OSA心衰患者再入院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EMPs升高是合并OSA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良好生物标记物。(3)合并OSA的心衰患者随着心功能的恶化氧化应激程度加重;外周血内皮微粒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相关;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心功能下降与氧化应激、CD144+-EMPs水平升高有关。2.动物实验表明间歇低氧促进小鼠循环CD144+-EMPs增加、心肌损伤;抗氧化干预能减轻小鼠的心肌损伤、减少循环EMPs的增加。表明间歇低氧可诱导小鼠的心肌损伤;间歇低氧诱导的氧化应激参与了小鼠的心肌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并且这种改变与循环EMPs的释放增加有关。3.细胞实验显示间歇低氧处理内皮细胞提取EMPs时间依赖性导致心肌细胞的活力下降;间歇低氧来源的EMPs能促进心肌细胞的凋亡增加、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干预能减轻间歇低氧处理的EMPs造成的心肌细胞凋亡、减轻氧化应激程度;间歇低氧处理的EMPs通过氧化应激导致心肌细胞的凋亡。
叶宏[10](2019)在《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增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观察自主跑轮预适应、缺血后适应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有无差异,结合氧化应激指标、细胞凋亡因子的检测,探寻可能的潜在调控机制。[方 法]实验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实验动物小鼠分为5组:1.假手术组。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3.缺血后适应组。4.自主跑轮预适应组。5.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组。在第一部分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设定第二部分实验分组:小鼠分为3组:1.假手术组。2.缺血后适应组。3.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组。为验证第一、二部分的实验推论,将第三部分实验动物分为4组:1.缺血后适应组。2.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组。3.自主跑轮预适应+后适应-PI3K抑制剂组。4.自主跑轮预适应+后适应-STAT3抑制剂组。实验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检测小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TTC实验检测脑梗死灶体积;分子生物学系列实验检测氧化应激生化指标以及神经元凋亡情况;细胞免疫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结 果]第一部分实验: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自主跑轮预适应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减少脑梗死灶体积的作用不明显,后适应显着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减少脑梗死灶体积,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进一步增强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减少脑梗死灶体积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的预适应或后适应。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预适应略有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的作用,后适应能显着升高脑组织中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升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明显强于单独的自主跑轮预适应或后适应。与模型组比较,自主跑轮预适应减少缺血区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不明显,后适应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量,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明显强于单独的自主跑轮预适应或后适应。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其中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的表达减弱,自主跑轮预适应或缺血后适应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表达,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的表达增强,自主跑轮预适应或缺血后适应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实验: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其中PI3K、STAT3的蛋白表达,缺血后适应升高PI3K、STAT3活性。自主跑轮预适应和后适应联合干预提升PI3K、STAT3通路活性强于单独的后适应。第三部分实验:分别使用PI3K抑制剂LY294002、STAT3抑制剂SH454后,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的脑保护作用明显减弱,表现为: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认知功能减退,脑梗死体积增大,TUNEL检测的凋亡细胞数量增多,促凋亡因子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增强,抗凋亡因子胞质内细胞色素C、Bcl-2的蛋白表达减弱。[结 论]1.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能进一步增强上述作用。2.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增强可能依赖于激活抗氧化、抗凋亡的PI3K和STAT3信号通路。3.分别使用PI3K、STAT3抑制剂后,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的脑保护作用明显减弱。
二、体外循环对过氧化物歧化酶和一氧化氮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外循环对过氧化物歧化酶和一氧化氮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麻醉药物对氧化应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氧化应激的机制 |
1.1 活性氧的生成 |
1.2活性氮的生成 |
1.3 线粒体与氧化应激 |
2 氧化应激的信号转导通路 |
3 麻醉药与氧化应激反应 |
3.1 吸入麻醉药 |
3.2 静脉麻醉药 |
3.2.1 丙泊酚 |
3.2.2 依托咪酯 |
3.2.3咪达唑仑 |
3.2.4 右美托咪定 |
3.2.5 阿片类镇痛药 |
4 总结 |
(2)甘草及甘草酸类成分抗病毒性肺炎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呼吸道病毒 |
1.1 抗冠状病毒 |
1.2 抗流感病毒 |
1.2.1 甘草提取物 |
1.2.2 甘草酸类 |
1.3 抗呼吸道合胞病毒 |
1.4 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 |
1.4.1甘草水煎剂 |
1.4.2 甘草酸二铵及甘草酸 |
2 止咳祛痰 |
2.1 甘草水提物 |
2.2 甘草酸二铵及甘草酸 |
3 平喘 |
3.1 甘草水煎剂及提取物 |
3.2 甘草酸类成分 |
3.3 临床应用 |
4 肺保护作用和抗肺纤维化 |
4.1 抗急性肺损伤 |
4.1.1 甘草水煎剂 |
4.1.2 甘草黄酮类成分 |
4.1.3 甘草酸类成分 |
4.1.4 临床应用 |
4.2 抗慢性肺损伤和肺纤维化 |
4.2.1 抗肺纤维化 |
4.2.2 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4.2.3 临床应用 |
5 结语 |
(3)紫檀芪靶向Nrf2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细胞生物学信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动脉粥样硬化介绍 |
1.1 发病机制 |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 |
2.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参与不同疾病作用机制 |
2.1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构成 |
2.2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 |
3.Nrf2与动脉粥样硬化 |
4.紫檀芪药理性介绍 |
5.本课题研究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实验试剂及仪器 |
2.1 实验试剂 |
2.2 实验设备 |
2.3 试剂配置 |
3.实验过程 |
3.1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 |
3.2 药物干预 |
3.3 大鼠主动脉取材过程 |
3.4 病理学项目分析 |
4.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1.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
2.血清相关指标分析 |
2.1 血脂水平分析 |
2.2 抗氧化应激能力分析 |
2.3 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分析 |
3.病理组织形态学分析 |
3.1 HE染色 |
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3.3 免疫荧光化学检测 |
4.炎性状态分析 |
4.1 ELISA检测分析 |
4.2 脂质沉淀累积分析 |
5.细胞增殖与凋亡 |
5.1 细胞增殖情况分析 |
5.2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
6.线粒体指标分析 |
6.1 线粒体膜电位分析 |
6.2 线粒体膜电位及ATP合成水平分析 |
6.3 ROS水平分析 |
7.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 |
7.1 Nrf2、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 |
7.2 Caspase-3、Caspase-8、Caspase-9 蛋白活性表达 |
8.TEM检测 |
9.RT-PCR检测 |
9.1 Nrf2 |
9.2 Survivin |
9.3 Bax、Bcl-2 |
10.Western-blot检测 |
10.1 Nrf2 |
10.2 Survivin |
10.3 Bax、Bcl-2 |
10.4 TLR-4、My88、NF-κB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KP-4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 |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措施研究现状 |
1.2.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 |
1.2.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措施研究现状 |
1.3 氧化应激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1.3.1 ROS的产生与清除机制 |
1.3.2 氧化应激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
1.4 线粒体死亡途径 |
1.5 RISK信号通路 |
1.5.1 Akt |
1.5.2 GSK-3β |
1.5.3 HK-II |
1.6 KP-4的相关研究进展 |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1.7.1 研究意义 |
1.7.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KP-4抗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脏保护作用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动物 |
2.2.2 实验仪器设备 |
2.2.3 主要药品和试剂 |
2.2.4 溶液配制 |
2.3 实验方法 |
2.3.1 实验分组 |
2.3.2 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构建 |
2.3.3 大鼠离体心脏停跳-再灌注模型 |
2.3.4 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2.3.5 心肌酶的检测 |
2.3.6 统计学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KP-4改善左前降支冠脉结扎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脏的收缩功能 |
2.4.2 KP-4改善停跳-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脏的收缩功能 |
2.4.3 KP-4降低停跳-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心肌酶含量 |
2.5 本章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KP-4 抑制H_2O_2诱导的H9c2 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细胞系及其来源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3.2.3 主要药品和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3.1 H9c2心肌细胞的培养 |
3.3.2 实验分组 |
3.3.3 细胞的处理 |
3.3.4 细胞活力的检测 |
3.3.5 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的检测 |
3.3.6 H9c2细胞形态的观察 |
3.3.7 细胞核形态的观察 |
3.3.8 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检测 |
3.3.9 细胞内活性氧化合物(ROS)的检测 |
3.3.10 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 |
3.3.11 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检测 |
3.3.12 BCA法检测蛋白质浓度 |
3.3.13 统计学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H_2O_2对H9c2细胞活力的影响 |
3.4.2 H_2O_2对H9c2 细胞LDH释放的影响 |
3.4.3 KP-4对H9c2细胞活力影响 |
3.4.4 KP-4 预处理抑制H_2O_2 诱导的H9c2 细胞活力的下降 |
3.4.5 KP-4 预处理抑制H_2O_2 诱导的H9c2 细胞LDH的释放 |
3.4.6 KP-4 预处理抑制H_2O_2 诱导的H9c2 细胞形态的改变 |
3.4.7 KP-4 预处理抑制H_2O_2 诱导的H9c2 细胞核形态的变化 |
3.4.8 KP-4预处理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和坏死 |
3.4.9 KP-4 预处理降低氧化应激时H9c2 细胞中的ROS水平 |
3.4.10 KP-4 预处理提高H9c2 细胞中的SOD的酶活性 |
3.4.11 KP-4 预处理显着降低H9c2 细胞中的MDA含量 |
3.5 本章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KP-4 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和HK-II途径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H9c2 细胞损伤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4.2.1 细胞系及其来源 |
4.2.2 主要仪器设备 |
4.2.3 主要药品和试剂 |
4.3 实验方法 |
4.3.1 H9c2心肌细胞的培养 |
4.3.2 实验分组 |
4.3.3 细胞的处理 |
4.3.4 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 |
4.3.5 线粒体蛋白的提取 |
4.3.6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含量 |
4.3.7 统计学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4.1 KP-4 上调H9c2 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时Akt的磷酸化水平 |
4.4.2 KP-4 抑制H9c2 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时GSK-3β的磷酸化水平的降低 |
4.4.3 KP-4 促进HK-II与线粒体的结合 |
4.4.4 KP-4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
4.4.5 KP-4 调节Bcl-2/Bax水平 |
4.4.6 LY294002 抑制KP-4抗H9c2 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4.5 本章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之处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联合前列地尔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氧化应激、心肾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麻醉方法 |
1.3 CBP建立和手术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3组t0~t5时间点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
2.2 3组t0~t5时间点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比较 |
2.3 3组t0~t5时间点肾功能指标比较 |
2.4 3组临床结局比较 |
3 讨 论 |
(6)西地那非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背景回顾 |
1.1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1.2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
1.2.1 线粒体功能障碍 |
1.2.2 超氧化物和ROS |
1.2.3 钙超载 |
1.2.4 内质网应激 |
1.3 五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
1.3.1 西地那非概述 |
1.3.2 NO/cGMP信号通路 |
1.3.3 肾脏与NO/ cGMP通路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药品 |
2.1.3 实验试剂 |
2.1.4 实验仪器 |
2.1.5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2 给药剂量与方法 |
2.2.3 给药剂量与方法 |
2.2.4 实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
2.2.5 测定血清Cr和BUN浓度 |
2.2.6 测定肾组织中SOD含量 |
2.2.7 测定肾组织中Bcl2、Bax、Caspase3 基因表达水平 |
2.2.8 测定肾组织中Caspase3 蛋白含量 |
2.2.9 肾组织H-E染色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血清Cr和BUN浓度 |
3.2 肾组织中SOD含量 |
3.3 测定肾组织中Bcl2、Bax、Caspase3 基因表达水平 |
3.4 测定肾组织中Caspase3 蛋白含量 |
3.5 肾组织H-E染色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缩略词表 |
(7)七氟烷后处理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七氟烷后处理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右美托咪定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炎性反应和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释义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研究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衰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第一部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衰的临床观察 |
一、OSA对心衰患者再入院及预后的影响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统计方法 |
1.2 结果 |
1.2.1 合并OSA的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 |
1.2.2 OSA对心衰患者心衰分型、心脏功能及左室结构的影响 |
1.2.3 OSA对心衰患者再入院及预后的影响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合并OSA的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内皮微粒的相关性 |
2.1 对象和方法 |
2.2 结果 |
2.2.1 三组患者不同来源MPs数量的比较 |
2.2.2 OSA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对心衰患者EMPs水平的影响 |
2.2.3 合并OSA的心衰患者EMPs亚组BNP水平的比较 |
2.2.4 合并OSA的心衰患者EMPs亚组中左室功能的差异 |
2.2.5 合并OSA的心衰患者EMPs对心功能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s分析 |
2.2.6 内皮微粒与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的生存分析 |
2.3 讨论 |
2.3.1 EMPs与内皮功能障碍 |
2.3.2 EMPs与低氧 |
2.3.3 EMPs与合并OSA的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2.4 小结 |
三、合并OSA的心衰患者氧化应激与EMPs的相互关系 |
3.1 对象和方法 |
3.2 结果 |
3.2.1 合并OSA的心衰患者EMPs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
3.2.2 合并OSA的心衰患者BNP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关系 |
3.3 讨论 |
3.3.1 OSA与氧化应激 |
3.3.2 EMPs与氧化应激 |
3.3.3 氧化应激与心功能 |
3.3.4 EMPs与氧化应激诱导的心功能损伤 |
3.4 小结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探讨间歇低氧致心肌损伤的机制 |
一、间歇低氧对小鼠心脏、循环EMPs的影响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动物模型的建立 |
1.1.2 标本的留取 |
1.1.3 心脏超声评估小鼠心脏功能 |
1.1.4 流式细胞术监测小鼠循环EMPs水平 |
1.1.5 HE染色评估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 |
1.1.6 Tunel监测小鼠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
1.2 结果 |
1.2.1 IH对小鼠心脏超声心动的影响 |
1.2.2 IH对小鼠循环MPs数量的影响 |
1.2.3 IH对小鼠心肌组织HE染色的影响 |
1.2.4 IH对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1.2.5 IH-4W小鼠循环EMPs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
1.3 讨论 |
1.3.1 间歇低氧动物模型的建立 |
1.3.2 间歇低氧与心脏损伤 |
1.3.3 IH对循环EMPs的影响 |
1.3.4 外周血EMPs与间歇低氧诱导的心脏损伤的关系 |
1.4 小结 |
二、抗氧化干预对IH小鼠循环EMPs释放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1.2 心脏超声评估小鼠的心脏功能 |
2.1.3 标本的留取 |
2.1.4 流式细胞术监测小鼠循环内皮微粒水平 |
2.1.5 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 |
2.1.6 Tunel法监测小鼠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
2.1.7 Elisa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SOD的活性 |
2.1.8 Elisa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MDA的水平 |
2.2 结果 |
2.2.1 小鼠体重和心脏质量的改变 |
2.2.2 NAC改善间歇低氧小鼠的左室功能 |
2.2.3 NAC降低间歇低氧小鼠循环EMPs水平 |
2.2.4 NAC减轻间歇低氧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 |
2.2.5 NAC减少间歇低氧小鼠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
2.2.6 NAC减弱间歇低氧小鼠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程度 |
2.2.7 间歇低氧组小鼠循环EMPs与氧化应激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3.1 氧化应激参与了IH诱导的心脏损伤 |
2.3.2 NAC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抑制EMPs增加、改善心功能 |
2.4 小结 |
第三部分 细胞实验探讨间歇低氧处理的EMPs致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及抗氧化干预的影响 |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1 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的培养与分组 |
1.1.2 MTT(四唑盐)法监测心肌细胞的活力 |
1.1.3 Tunel法监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
1.1.4 Western blot监测心肌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 的表达 |
1.1.5 Elisa监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水平 |
1.1.6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IH处理的EMPs时间依赖性影响心肌细胞存活率 |
1.2.2 IH-EMPs对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 表达的影响及抗氧化干预的影响 |
1.2.3 IH处理的EMPs促进心肌细胞的凋亡及抗氧化干预的影响 |
1.2.4 IH处理的EMPs与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及抗氧化干预的影响 |
1.3 讨论 |
1.3.1 IH处理的内皮微粒与心肌细胞的凋亡 |
1.3.2 IH处理的EMPs通过氧化应激促进心肌细胞的凋亡 |
1.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增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2.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增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2.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PI3K、STAT3信号通路介导了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2.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脑部缺血预适应的诱发因素、机制及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运动与学习和记忆能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体外循环对过氧化物歧化酶和一氧化氮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麻醉药物对氧化应激的影响[J]. 许德芳. 医学信息, 2021(18)
- [2]甘草及甘草酸类成分抗病毒性肺炎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明发,沈雅琴. 药物评价研究, 2020(07)
- [3]紫檀芪靶向Nrf2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细胞生物学信息分析[D]. 熊小蔚. 南昌大学, 2020(08)
- [4]KP-4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张晓锋.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5]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联合前列地尔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氧化应激、心肾功能的影响[J]. 韩快娟,王亚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8)
- [6]西地那非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常威. 兰州大学, 2020(01)
- [7]七氟烷后处理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D]. 胡淋淋.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8]右美托咪定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炎性反应和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D]. 庄慧芳. 郑州大学, 2020(02)
- [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衰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D]. 杜亭亭.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10]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增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D]. 叶宏.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