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床吸附论文-王帮臣

膨胀床吸附论文-王帮臣

导读:本文包含了膨胀床吸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膨胀床,大孔树脂,膨胀特性,银杏黄酮

膨胀床吸附论文文献综述

王帮臣[1](2007)在《大孔树脂膨胀床吸附银杏黄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发先进的中药和天然药物提取、浓缩、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实现过程连续化,减少用药剂量等,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多采用固定床操作。其操作方式虽然简单,但是,药液上柱前需要过滤,否则容易污染堵塞树脂床层。如果采用膨胀床操作模式,有可能克服这方面的不足。膨胀床在生化分离方面的研究较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采用膨胀床分离中药以及天然产物具有可能性。要使膨胀床真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分离手段,需要对膨胀床的基本特性有明确的了解,譬如膨胀性能、混合性能、分离效率等。本文首先对所选的ADS-5、ADS-17、ADS-F8、D4020、AB-8大孔树脂进行筛选,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吸附液中银杏黄酮的浓度。研究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对银杏黄酮的吸附性能最好,吸附容量达46mg/g,并且粒径分布适中(0.3mm~1.2mm),适合膨胀床操作。其次,建立了D=50mm、H=1000mm的大孔吸附树脂膨胀床实验装置。以去离子水为流动相,用蠕动泵进料,研究了AB-8大孔吸附树脂膨胀床的膨胀特性,关联了床层平均液含率与表观液速的关系。采用微电导探针法测定了膨胀床的轴向液含率分布。以20%丙酮作示踪剂,采用脉冲进样法研究了膨胀床的液相混合性能。用Bo准数以及轴向分散系数描述膨胀床的液相混合性能。最后,用AB-8树脂小颗粒作吸附剂,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进行了吸附分离银杏黄酮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直径范围的颗粒的膨胀性能可以用Richardson-Zaki方程描述。在一定的膨胀比下,液含率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存在较明显的不均匀分布。在一定的固定床高度下,液体轴向分散系数随着表观液速的增加而增加,轴向分散系数在5×10~(-6)~4.5×10~(-5)m~2/s之间。固定床高度20cm,进料浓度0.525mg/ml,流速为154cm/h的操作条件下,相同进料量下,吸附效率较高,为81.5%。(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1-01)

关红欣,胡洪波,张雪洪,唐涌濂[2](2004)在《膨胀床吸附层析技术基础性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床吸附层析技术兼有流化床和填充床层析的优点,不需预先除去料液中的颗粒而可以直接从料液中吸附目标产物。但该技术还不成熟,操作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解其基础性能,掌握其膨胀和吸附机制,本文从膨胀床流体力学性能、吸附性能、吸附剂与细胞和细胞碎片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膨胀床基础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2004年04期)

陈卫东,史清洪,孙彦[3](2004)在《蛋白质的膨胀床吸附过程穿透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Using the fundamental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nd kinetic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batch experiments, the mass transport and hydrodynamic behavior in the expanded bed of DEAE Spherodex M was analyzed with the breakthrough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breakthrough behavior was obviously greater than that of other parameters.The change of the time of 5% breakthrough, with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mean particle diameter by a factor of 2, reached about 40% relative to that with the mean diameter, 88 μm. Secondary effects on expanded bed adsorption were film mass transfer and pore diffusion (<10%). Axial dispersion in solid phase had almost negligible effect 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Therefore, the assumption of even dispersion of adsorbent within the expanded bed may result in the model discrepancy to a great exten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breakthrough model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expanded bed.(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关红欣,韩凌,胡洪波,张雪洪,唐涌濂[4](2004)在《膨胀床吸附层析技术基础性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床吸附层析技术兼有流化床和填充床层析的优点,不需预先除去料液中的颗粒而可以直接从料液中吸附目标产物。但该技术还不成熟,操作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有了解其基础性能从而掌握它的膨胀和吸附机制,才能使它真正发挥作用。从膨胀床流体力学性能、吸附性能、吸附剂与细胞和细胞碎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础性能的其他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膨胀床基础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4年03期)

潘丽军,马道荣,姜绍通[5](2003)在《茶多酚的膨胀床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以H103树脂为介质的膨胀床对茶汤中的茶多酚的吸附性能。通过静态、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膨胀床对茶汤中茶多酚的吸附比固定床对茶多酚吸附的效果好; H103对茶多酚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公式描述;吸附动力学曲线可用At=aeb/t方程模拟;采用一定的浓度梯度,可以提高膨胀床中H103对茶多酚的吸附量。(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3年10期)

路秀玲,赵东旭,金业涛,苏志国[6](2003)在《膨胀床吸附高效纯化牛血红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了将膨胀床吸附层析应用于动物血液蛋白质的提取 ,尝试了直接从牛血红细胞破碎液中纯化血红蛋白 .对该过程采用的吸附介质及 pH值、离子强度、温度、洗脱条件等因素对高铁血红蛋白生成、产品纯度以及回收率等的影响进行探索 .选择了最佳吸附介质StreamlineSP ,确定了优化的吸附条件为 :吸附过程选用离子强度为 10mmol·L-1的磷酸盐缓冲系统 ,进料线流速 3 3cm·min-1,进料 pH值 6 6 ,改变缓冲液pH值为 7 2进行洗脱 ,操作温度 4℃ .该技术省去了离心去除碎片步骤 ,有效地控制了纯化过程中无载氧能力的高铁血红蛋白的生成 ,动态吸附容量达到 70~ 75mg·ml-1,只经一步操作产品纯度达电泳纯 ,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仅为5 4 % .与现有的膜过滤 -层析纯化方法相比 ,膨胀床吸附法操作时间短 ,提取收率高 ,产品活性损失小 ,是一种简捷、高效、适合工业放大的天然血红蛋白制备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3年09期)

马道荣[7](2003)在《膨胀床吸附层析高效分离儿茶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床吸附层析技术是分离工程领域近年来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它将预处理、浓缩和目标产品的捕获集中在一个单元完成,操作类似于固定床,具有返混小、柱效高、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 茶叶的有效成分茶多酚由十多种儿茶素单体构成,其中大部分属酯型儿茶素。儿茶素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压、抗衰变、抗辐射、抗癌防癌等功能,因此在医药、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儿茶素单体性质相近、结构相似、易氧化等原因,其分离纯化难度大、效率低、储藏成本高,规模化生产存在瓶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首次将膨胀床吸附层析技术应用于儿茶素的分离提纯,主要进行了膨胀床系统配置及分流器的设计,大颗粒、低密度的吸附树脂H103、707和XAD-4在床内的膨胀特性和混合特性的研究,装填H103树脂的膨胀床吸附儿茶素的吸附模型研究,膨胀床高效吸附儿茶素的工艺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大颗粒、低密度的吸附树脂H103、707和XAD-4在床内的膨胀特性符合Richardson-zaki方程u/u_t=ε~n; 混合特性可用无因次方程来表达; 流动模型可用一维(轴向)扩散模型来描述; 装填H103树脂的膨胀床吸附儿茶素的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描述,吸附动力学曲线可用At=ae~(b/t)方程模拟; 在吸附过程中,采用浓度梯度方式进样可明显提高树脂对儿茶素的吸附量; 膨胀床吸附层析的儿茶素粗品比溶剂萃取法所得产品的品质有所提高。 该研究通过儿茶素的吸附分离对膨胀床技术应用于性质与结构相近的小分子物质的分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为规模化高效分离儿茶素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3-03-01)

胡洪波,姚善泾,朱自强[8](2001)在《蛋白质在膨胀床吸附层析剂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牛血清白蛋白 (BSA)为目标蛋白 ,考察膨胀床用离子交换树脂StreamlineDEAE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 ,并和离子交换树脂DEAESepharoseFF进行比较 ,实验发现两者的静态吸附性能相似 ,而动态吸附性能差别较大。根据动态吸附数据计算出液膜扩散系数和孔内扩散系数。(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01年01期)

胡洪波,姚善泾,朱自强[9](1999)在《膨胀床吸附层析及其在生化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膨胀床是稳定无返混的流化床,它可直接从料液中吸附目标产物,不需预先除去料液中的颗粒。膨胀床将料液的澄清、浓缩和初步纯化集成于一个单元操作中,大大降低了分离过程的复杂程度,提高分离效率。吸附剂的物性、膨胀床装置、料液的性质以及操作条件等因素对膨胀床的稳定和分离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1999年01期)

膨胀床吸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膨胀床吸附层析技术兼有流化床和填充床层析的优点,不需预先除去料液中的颗粒而可以直接从料液中吸附目标产物。但该技术还不成熟,操作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解其基础性能,掌握其膨胀和吸附机制,本文从膨胀床流体力学性能、吸附性能、吸附剂与细胞和细胞碎片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膨胀床基础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膨胀床吸附论文参考文献

[1].王帮臣.大孔树脂膨胀床吸附银杏黄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关红欣,胡洪波,张雪洪,唐涌濂.膨胀床吸附层析技术基础性能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4

[3].陈卫东,史清洪,孙彦.蛋白质的膨胀床吸附过程穿透模型分析[J].化工学报.2004

[4].关红欣,韩凌,胡洪波,张雪洪,唐涌濂.膨胀床吸附层析技术基础性能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04

[5].潘丽军,马道荣,姜绍通.茶多酚的膨胀床吸附性能研究[J].食品科学.2003

[6].路秀玲,赵东旭,金业涛,苏志国.膨胀床吸附高效纯化牛血红蛋白[J].化工学报.2003

[7].马道荣.膨胀床吸附层析高效分离儿茶素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

[8].胡洪波,姚善泾,朱自强.蛋白质在膨胀床吸附层析剂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J].化学工程.2001

[9].胡洪波,姚善泾,朱自强.膨胀床吸附层析及其在生化分离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1999

标签:;  ;  ;  ;  

膨胀床吸附论文-王帮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