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楚钟因楚人、楚地、楚国、楚文化而得名,在中国青铜乐钟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楚系钟为研究对象,全面搜集了著录、传世、出土的500余件楚系钟材料,并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整理和深度分析。针对当前楚钟的研究现状,鉴于楚钟的多重属性和丰富文化内涵,本文以礼乐文化为背景,将楚钟作为先秦历史文化中的一个文化事项予以看待,从外部特征、音乐性能和组合形式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类型学分析,归纳了楚钟形制的基本特征,阐述了楚钟形制变化与音乐音响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对楚钟纹饰、铭文的分析,概括并梳理了它们的基本特点和变化过程,并由此阐释了这些外在特征所反映出的内在礼、乐文化内涵。就楚钟的音乐性能而言,本文以楚钟设计音列、调高及其特点为主要切入点,在对单批楚钟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楚钟音乐性能的历史轨迹,把握其时代特征,并发掘楚钟音列设置中的基本架构以及音乐性能中的核心元素。同时,以此分析结论为基础,对某些残套楚钟的音乐性能也进行了适当的推测。编钟作为礼乐重器的代表,它所发生的变化应是“礼崩乐坏”过程中的具体事项和物化表现。本文通过对楚钟组合、楚钟在墓葬中的共存器物及摆放情况等的整理,具体分析了楚钟在礼乐制度兴衰过程的不同阶段中所呈现出的状况、以及由此所反映的礼乐意识的延续、礼乐功能的转换等内容,同时还根据现有楚钟材料,对楚乐悬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梳理。根据上述具体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本文从总体上对楚钟发展进行了历史分期,并阐释了楚钟发展过程中与中原钟的基本关系以及由此所体现的文化现象和规律。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绪言第一章 楚钟的发现与研究第一节 楚钟的发现与分布一、楚钟发现概述(一) 宋代的楚钟发现(二) 20世纪20至40年代的楚钟发现(三) 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楚钟发现(四) 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末的楚钟发现(五) 本世纪以来的楚钟发现二、楚钟分布概览三、从楚钟发现看楚人的尚钟之风第二节 楚钟研究述略一、宋代至清代的楚钟研究——金石学时期以著录和考证铭、纹为主的单项研究二、近代的楚钟研究——历史学时期结合文献记载的二重证据研究三、当代的楚钟研究——考古学时期立足科学发掘实物材料的多角度综合考察(一) 楚钟铭辞考释及相关研究(二) 楚钟形制、纹饰的专门探讨(三) 楚钟的乐律学分析(四) 以楚钟为主并兼及楚乐的研究(五) 曾侯乙编钟专题研究四、楚钟研究现状透析第二章 楚钟的形制、纹饰及铭文第一节 楚钟的形制特征及其演变一、影响乐器形态的因素二、楚钟的型式划分三、楚钟形制演变的历史分期及其与中原钟的基本关系四、形制演变与音乐音响性能的关系(一) 钟体变化(二) 钲部变化(三) 关于钟枚的作用(四) 内壁调音(五) 甬部变化五、秦王卑命钟略考第二节 楚钟纹饰及其礼乐象征一、甬钟与纽钟的各部位纹饰及其差别(一) 各部位纹饰(二) 甬钟与纽钟的纹饰差别二、纹饰母题与风格的时代特征(一) 楚公逆编钟的纹饰组合特点(二) 纹饰风格及处理手法的时代特征三、楚钟纹饰的功能指向(一) 声形合一的装饰特点(二) 标记实用功能的侧鼓部纹饰(三) 作为象征隐喻符号的楚钟纹饰第三节 楚钟铭文一、有铭楚钟概况二、楚钟铭文的位置与布局(一) 西周时期的楚钟铭布局(二) 春秋时期的楚钟铭布局(三) 战国时期的楚钟铭布局三、铭文内容(一) 祈求人之祥瑞(二) 记述国之大事(三) 标记音律之名四、钟铭字体风格第三章 楚钟的音乐性能研究第一节 部分楚钟编组及实用性的初步分析与确认一、楚公逆编钟的编组分析二、王孙诰钟编组的初步认定三、鄱子成周钟镈的拼合状况四、徐家岭M3钟镈的拼合状况五、(刑田)(竹鬲)钟编制的确认(一) 关于(刑田)(竹鬲)钟编制的争议(二) (刑田)(竹鬲)钟编制的初步判定六、擂鼓墩M2编钟实用可能性的探讨七、天星观M2钟实用性能与功能的推断第二节 楚钟音列与调高分析一、楚公逆编钟的音列与调高分析(一) 音列推定(二) 音列布局及调高(三) 晋侯墓地出土楚公逆编钟的性质及其与宋代出土楚公逆钟的关系二、叶县旧县M4编钟的音列及调高分析(一) 甬钟的音列及调高分析(二) 纽钟的音列及调高分析(三) 编镈的音乐性能三、敬事天王钟的音列与调高分析(一) 音列推定(二) 音列布局(三) 调高分析四、(?)钟(?)镈的音列与调高分析五、王孙诰钟的音列与调高分析(一) 音列判断及推定(二) 音列布局(三) 调高分析六、鄱子成周钟镈的音列推定七、徐家岭M3钟镈的音列分析八、曾侯乙编钟的音乐分析(一) 曾侯乙编钟钟铭国别的统计分析(二) 曾侯乙编钟各组甬钟的音列布局及其基本特点(三) 曾侯乙编钟的调高及其调律的稳定性九、(刑田)(竹鬲)钟的音列及相关分析(一) (刑田)(竹鬲)钟音乐性能分析小史(二) 音列分析(三) 首钟加入的音乐内涵与意义(四) 调高分析第三节 楚钟音乐性能的历史遗痕一、音域的相对稳定与音列的集约化二、音列集约化的有效手段——双音设置三、楚钟音列、音阶形态的发展与音乐功能的拓展(一) 西周时期楚钟的四声结构(二) 春秋早中期楚钟的七声齐全(三) 春秋晚期楚钟的九声具备(四) 战国时期楚钟的十二半音四、楚钟音列发展中的两种基本架构(一) 以西周时期8件套甬钟的固定音列为基本架构(二) 以春秋时期9件套编钟的固定音列为基本架构(三) 两种基本音列框架的文化来源五、贯穿始终的核心音列形态六、楚钟调高第四节 几套音响不全楚钟的相关推测一、对出土楚公(?)钟的推测二、(化阝)子受钟的音列推测三、浏阳北星纸背村编钟的音列推测第四章 "礼崩乐坏"历史洪流中的楚钟第一节 楚钟组合及其特点一、楚钟组合概况(一) 组合类别(二) 件数变化(三) 8+9的固定组合(四) 战国时期13件纽钟组合二、从叶县旧县M4编钟的组合形式看其文化因素的构成(一) 叶县旧县M4编钟组合的基本形式及性质(二) 叶县旧县M4编钟组合中的文化因素显现三、大型楚系编钟的组合类比第二节 楚墓中楚钟的摆放情况一、楚墓中楚钟的同置器物二、楚墓中楚钟的摆放方位三、楚墓中楚钟的摆放方式第三节 楚乐悬钩沉一、关于"乐悬"二、关于楚乐悬三、楚乐悬之用器四、楚乐悬之摆列五、关于音列及其他因素的分析第四节 礼乐制度兴衰中的楚钟一、楚钟与礼乐制度的兴衰(一) 春秋时期礼乐衰变中的楚钟(二)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中的楚钟(三) 再识"礼崩乐坏"二、礼乐制度与礼乐意识三、钟磐乐舞时代的历史终结结语一、楚钟的基本特征二、楚钟的演变及历史分期三、楚钟与先秦礼乐制度的表里关系四、从楚钟与中原钟的基本关系看文化整合与文化变迁中的选择性和目的性五、楚钟——巫史音乐文化的结晶附录一:论音乐实物史料的甄别与使用附录二:楚钟测音资料的校勘与说明一、楚公逆编钟测音资料及相关说明二、叶县旧县M4编钟测音资料及相关说明三、敬事天王钟测音资料及相关说明四、(?)钟(?)镈测音资料的校勘五、王孙诰钟测音资料的校勘与说明六、鄱子成周钟镈测音资料的校勘与说明七、徐家岭M3钟镈测音数据的说明八、曾侯乙编钟测音资料的说明九、(刑田)(竹鬲)钟测音工作始末十、擂鼓墩M2编钟测音资料的说明十一、天星观M2钟测音资料的说明附录三:曾侯乙编钟甬钟钟铭国别一览表附录四:楚钟资料统计表表格目录图片目录主要参考文献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先秦论文; 编钟论文; 楚钟论文; 楚文化论文; 音乐考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