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寿根作品中出现的复合性文化变异研究

金寿根作品中出现的复合性文化变异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针对建筑师金寿根(Kim Swoo Geun)建筑所表现出的复合性文化变异过程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之前的思想及整个思考方式的变化过程。以建筑师设计方法论的时代变化过程分析为基础,其对金寿根建筑创作表现的主要影响,明确在此过程里表现出的‘复合性文化变异过程’的相互关系。选定建筑师金寿根的理由是他通过留学直接或间接地学习了西方建筑,归国后进行了旺盛的设计活动。他的作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了前辈建筑师的建筑方法论,进而创造了出了独立的建筑论。他这种背景很适合利用‘影响理论’进行分析。为此首先确立影响理论的概念和类型,与建筑思想的关系,考察对金寿根的建筑‘影响理论’分析的可能性,为研究提示解释标本。本论文由三个部分构成,在第二章叙述研究建筑师思想的理论便是设计方法论。通过此方法论的研究讨论建筑师是以什么思想为基础进行设计,适用于设计过程的体系是什么,怎样限定设计的本质和其范围应用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进行实际设计。在第三章详述建筑师金寿根的成长背景和教育过程,考察影响他建筑设计的幼年时期的心理和建筑表现之间的关系,9年留日生活中接受的复合性文化变异过程和对体现‘韩国美学’的研究过程,金寿根独创的建筑语言,建筑哲学的形成过程等。在第四章以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的‘影响理论’为基础关注建筑师金寿根所经历的心理矛盾和建筑表现样式,通过心理分析学和修辞学(Rhetoric)的影响理论的批评工具,分析金寿根建筑的表现样式变化过程和思维特性,重新诠释其相互关系。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第一,可以看出金寿根成长过程中无意识的空间体验在后来成为他建筑表现的建筑自我,进而扩张至对世界建筑的‘韩国建筑自我或传统’。第二,留日期间受到影响的吉村顺三(Yoshimura Junzo),丹下健三(TangeKenzo)的影响在金寿根初期作品里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表现,有时某些因素占优势,有时则融为一体变成金寿根式的设计手法。通过这种文化变异过程金寿根有了明确的目的意识,这成了形成新的韩国建筑理念的‘母胎空间’,这同时也在建筑作品中被表现出来,并保持了他的一贯性。最后,对照批评论的理论体系为韩国的现代建筑批判提示了新的可能性,这就是对西方现代建筑的韩国式接受史,即是对西方建筑怎样影响韩国现代建筑的形成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知道由于日本强占期和战乱历史的特殊性韩国建筑没能自主接受西方现代建筑,西方建筑通过金寿根进入韩国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同时可以看出在这样的矛盾的环境下重新解释传统的真正含义,通过传统的现实合理性找到传统在现代社会的普遍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综述
  • 1.1.1 韩国现代建筑的历史特征
  • 1.1.2 韩国现代建筑师中第一代先驱者金寿根
  • 1.2 研究目的与期待效果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的期待效果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框架结构
  • 第2章 建筑师思考分析的理论背景
  • 2.1 设计方法论
  • 2.1.1 设计方法论的定义
  • 2.1.2 设计方法论研究的意义
  • 2.2 关于设计思考分析的研究动向
  • 2.3 设计思考分析要素选定
  • 第3章 关于金寿根成长,教育背景的考察
  • 3.1 金寿根的成长于教育
  • 3.1.1 金寿根的成长背景
  • 3.1.2 金寿根对韩国传统建筑的记忆
  • 3.1.3 金寿根建筑的开始
  • 3.1.4 金寿根受日本建筑的影响
  • 3.1.5 战前日本的建筑文化
  • 3.2 金寿根建筑作品中出现的复合的影响因素
  • 3.2.1 吉村顺三的建筑论
  • 3.2.2 受吉村顺三的影响
  • 3.2.3 丹下健三的建筑论
  • 3.2.4 受丹下健三的影响
  • 3.2.5 受崔淳雨的韩国美学的影响
  • 第4章 金寿根建筑的影响理论解释
  • 4.1 影响理论的概念
  • 4.1.1 对照批评
  • 4.1.2 影响关系的过程
  • 4.2 选定阶段
  • 4.2.1 轨道离脱
  • 4.2.2 象征碎片
  • 4.3 唯我主义阶段
  • 4.3.1 自我贬低
  • 4.3.2 恶魔化
  • 4.4 整体化阶段
  • 4.4.1 禁欲的苦行
  • 4.4.2 重生
  • 第5章 结论
  • 5.1 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 附录 B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学教室空间复合性拓展及延伸[J]. 建材与装饰 2020(16)
    • [2].高校音乐舞蹈专业的教学现状与复合性发展——以四川省各高校为例[J]. 艺术品鉴 2017(01)
    • [3].建立复合性教师评价机制——浅议教学型大学的教师评价[J]. 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0(11)
    • [4].集取种种 汇成一堂——复合性低段语文课之我见[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 [5].青年复合性溃疡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 湖北中医杂志 2013(09)
    • [6].跨越边界与范式——《文化复合性:西南的仪式、人物与交换》导论[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7].国际贸易专业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大众科技 2014(04)
    • [8].地方高校构建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07)
    • [9].膀胱复合性癌1例报道[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9(04)
    • [10].从云霄民俗管窥闽南文化的多元复合性[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2(02)
    • [11].论建立“复合性技能型”高职专业的必要性[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10)
    • [12].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J].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01)
    • [13].教师专业发展的复合性评价机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 [14].合唱训练中针对性与复合性的关系[J]. 北方音乐 2020(13)
    • [15].复合性眶颧颌骨折的急诊整复治疗[J]. 国际眼科杂志 2012(04)
    • [16].关于二胡发展过程中复合性因素的探讨[J]. 艺术教育 2015(02)
    • [17].冲破“单”瓶颈 提高“复合性”[J]. 政治指导员 2015(12)
    • [18].文学课程多学科复合性教学的尝试[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4(07)
    • [19].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在精神障碍流行病学中的应用[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01)
    • [20].试论地方高校跨学科教育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35)
    • [21].复合性溃疡48例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1)
    • [22].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中文版在社区应用的信效度评价[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01)
    • [23].复合性溃疡6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01)
    • [24].复合性溃疡260例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32)
    • [25].再谈复合性因素对中空玻璃密封性能的影响[J]. 玻璃 2014(04)
    • [26].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与改革探索——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4)
    • [27].中医主观复合性指标体系的概念及意义[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06)
    • [28].复合性枪伤1例术后整体护理体会[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4(05)
    • [29].论我国水权转让的性质——基于水权转让实践的分析[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30].复合性溃疡98例分析[J]. 航空航天医药 2009(12)

    标签:;  ;  ;  ;  ;  

    金寿根作品中出现的复合性文化变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