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变研究

隶变研究

论文摘要

当今世界对中国文化比较关注,国内学术界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也始终没有停止过。人们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从不同的层面对此进行研究。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首先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汉字的历史是漫长的,本文仅选取汉字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把隶变作为本论文的研究课题。 由于隶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所以从古到今,有很多人对此进行过分析和研究。有的从史的角度,用宏观的视角审视隶变现象;有的则从文字本身的微观变化,以大量翔实的材料阐述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有的则从书法(文字书写)的角度,通过文字外在形体特征的变化,研究隶变的过程。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立足于什么样的视角,都是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精神“阐前人所未发,扩前人所已发”。 论文中,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合理地运用中外文字学的理论,但又不拘泥于前人之观点。既有宏观理论上的把握,又有微观材料上的考证。论文分成六章,从“隶变”探源开始,依次为隶变原因→隶变过程→隶变表现→隶变规律→隶变影响。 第一章中,首先确定“隶变”一词的含义,尽量避免传统认识上的模糊性,为研究提供一个参照系。因为文字的发展变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是隐性的,只是量的积累。只有站在更长久的跨度上,才能看到显性的变化。我在这一章中尽可能把有关隶变的出处和前人关于隶变的研究做一次梳理,这是关系到如何使自己的研究进行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 第二章中,主要分析研究隶变的原因。这是知其所以然的关键,也是论文本体的重要部分。关于隶变的原因,在本章中共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需要,文字自身的因素,书、刻工具及写材料等几个方面来阐释隶变的原因。 第三章中,主要谈论隶变的过程。把对隶变的研究还原到本来的历史中去,以时间为经,以同一时期的不同文字面貌为纬,通过时间的浓缩,使原本缓慢的文字变化看起来更加直接和明了。在这一章中,用大量的文字图片,把隶变的三个阶段的细微变化展示出来。 第四章中,主要谈隶变的表现。表现是事物内部矛盾相互作用的征候,表现在隶变中主要通过线条变成笔画,象形特征的消失,体态变纵势为横势方面等表现出来。这是隶变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 第五章中,主要谈隶变的规律。规律是从复杂的文字演变现象中总结出来的,带有方向性的必然联系。在这一章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书写更加便捷,汉字形更加符号化,体现形态之美。书写便捷是人们对文字作为工具的最本质的要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隶变概述
  • 第一节 “隶”与“隶书”
  • 第二节 “隶变”及“隶变”研究
  • 第二章 隶变原因
  •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二节 汉字自身发展规律
  • 第三节 书、刻工具材料的影响
  • 第三章 隶变的过程
  • 第一节 隶变的萌芽阶段(战国中、晚期)
  • 一、秦国文字的隶变
  • 二、楚国文字的隶变
  • 第二节 隶变的发展阶段(秦、西汉时期)
  • 一、秦“书同文”之后的隶变
  • 二、西汉早期的隶变
  • 第三节 隶书的完成阶段(西汉中期至东汉中后期)
  • 一、西汉中后期的隶变
  • 二、新莽时期的隶变
  • 三、东汉隶变的完成
  • 第四章 隶变的表现
  • 第一节 点画的形成
  • 一、变曲为直
  • 二、变连为断
  • 三、变断为连
  • 第二节 象形特征的消失
  • 一、独体象形字
  • 二、合体字的象形部分
  • 第三节 体态变纵势为横势
  • 第五章 隶变的规律
  • 第一节 书写更加便捷
  • 第二节 字形更加符号化
  • 第三节 体现体态之美
  • 第六章 隶变的意义
  • 第一节 “隶变”更加利于书写和识读
  • 第二节 “隶变”使汉字符形得以优化
  • 第三节 “隶变”使字数增多、汉字职能明确
  • 第四节 “隶变”使汉字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 结束语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汉字发展与中国文化[J]. 现代交际 2016(21)
    • [2].小学低年级学生汉字学习认知诊断研究[J]. 教育探究 2019(02)
    • [3].《汉字里的纪律和规矩》[J]. 博览群书 2019(12)
    • [4].书法对汉字字形认知加工的影响——评《汉字认知与书法表现》[J]. 语文建设 2019(23)
    • [5].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中的理据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 2019(06)
    • [6].多媒体技术在汉字应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19(12)
    • [7].论“象”:汉字图象与汉字美学[J]. 江海学刊 2020(01)
    • [8].浅谈汉字的文化功能与文化传播路径——评《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02)
    • [9].基于汉字的桥式学习[J]. 语文建设 2019(22)
    • [10].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汉字危机对策研究[J]. 汉字文化 2019(23)
    • [11].汉字演变及发展规律简析[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4)
    • [12].弘扬汉字文化,为汉字和汉字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纪念《汉字文化》创刊30周年[J]. 汉字文化 2020(05)
    • [13].浅析汉字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多层面运用[J]. 工业设计 2020(03)
    • [14].汉字趣解[J]. 思维与智慧 2020(02)
    • [15].从“灾荒”汉字看古代的救灾防治工作[J]. 汉字文化 2020(04)
    • [16].用科学的汉字理论指导汉字教育[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0(01)
    • [17].汉字见智慧[J]. 秘书之友 2020(03)
    • [18].汉字趣解[J]. 思维与智慧 2020(06)
    • [19].西方作家对汉字的创造性误用——以谢阁兰和庞德为例[J]. 广东社会科学 2020(03)
    • [20].大学生汉字应用调查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 2020(Z1)
    • [21].基于汉字演变史与对社会影响的弘扬中华汉字文化的教育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06)
    • [22].“思维”在文字里生长[J]. 教育观察 2020(11)
    • [23].青年文化中汉字图案的服饰表达[J]. 戏剧之家 2020(18)
    • [24].饮水思源 计算机汉字标准造福人类——纪念第一个计算机汉字标准诞生40周年[J]. 中国标准化 2020(05)
    • [25].一字汉字ザ变动词上一段化在不同时期的差异[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02)
    • [26].探究汉字“家”的结构与古文化[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08)
    • [27].汉字分化的三种内涵析论[J]. 国学学刊 2020(02)
    • [28].汉字型塑“中国”[J]. 书城 2020(07)
    • [29].留学生汉字认知偏误探析[J]. 汉字文化 2020(10)
    • [30].汉字文化热的喜与忧[J]. 智慧中国 2020(08)

    标签:;  ;  ;  ;  ;  ;  ;  

    隶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