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稻、小麦、大麦的胚乳发育均属核型,核型胚乳的发育分为核期和细胞期两个时期,胚乳游离核的分裂处于细胞发育的核期阶段。本实验,采用整体解剖法,以常规的稻麦品种为材料,观察胚乳游离核的细胞学特征、分裂方式;反足细胞在胚乳游离核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探讨影响胚乳游离核分裂的内外因素。研究结果对阐明植物细胞分裂多样性、谷物品质的遗传规律以及控制核分裂的因素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下为本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1)大麦、小麦、水稻的胚乳游离核在花后1天以有丝分裂为主,花后2天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两种方式均有出现。无丝分裂有2种分裂形式,即一种是核仁拉长,中间缢缩同时整个核也拉长缢缩;另一种方式是核仁先直接分裂成2个,然后在2个核仁中间形成核膜,最终分隔成2个子核。(2)稻麦的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稻麦有丝分裂产生的游离核可以以无丝分裂的方式增殖,由无丝分裂产生的游离核也能继续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同时观察到水稻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子核还处于末期阶段的时候,两个子核就立即进行无丝分裂,加快游离核的增殖速度。(3)大麦胚乳游离核的染色体倍数以三倍体为主,同时也存在着非整三倍体,据此可推测胚乳的品质可能与染色体的倍数无关。(4)稻麦的反足细胞在花后1天与胚乳游离核共同分裂增殖,早期以有丝分裂为主,后以无丝分裂为主,反足细胞在胚乳游离核急剧增殖的时候迅速解体退化,可以推测反足细胞的解体物为胚乳游离核的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5)低温显著抑制了胚乳游离核的分裂,延长胚乳游离核的分裂时间;适当的高温显著提高了胚乳游离核的分裂速度,缩短了分裂周期。(6)拔节分蘖期与孕穗期施加氮肥,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水稻胚乳游离核的分裂,而对大麦、小麦的胚乳游离核分裂影响不显著。(7)从移栽至孕穗开花期对水稻进行水分胁迫处理能增加水稻的胚乳游离核数。(8)孕穗期对小麦、水稻的剪半叶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游离核的分裂;抽穗期对小麦的去粒处理也增加了胚乳游离核数。(9)扬12和扬15花后3天的游离核数相当,扬稻6号和粳稻9538可能由于开花期的温度不一样而使花后2天的游离核数有明显差异。(10)分期播种的小麦花后1~3天的胚乳游离核数差异明显。(11)小麦在花后1~3天短期离体培养条件下,胚乳游离核仍能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