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课题是采用中医理论并结合现代的研究方法,在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和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来探讨逍遥散加味用于治疗肝郁血虚挟瘀型不寐的临床疗效和机理,并对该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一般数据】病例收集时间为2006年9月-2007年9月,来源于台湾台北市楠桐中医联合诊所,具有肝郁血虚挟瘀型不寐的门诊患者90例,[包括A组30例(男性),和B组60例(女性)。在A组中,41~60岁有15例(为A1组),30~40岁有15例(为A2组);在B组中,41~60岁有30例(为B1组),30~40岁有30例(为B2组)。总平均年龄为42.19±8.92岁。(A1组)的平均年龄为48.80±5.11岁,(A2组)的平均年龄为34.73±3.02岁,(B1组)的平均年龄为50.50±5.37岁,(B2组)的平均年龄为34.30±3.38岁。【研究方法】采用自身治疗的前后比较,观察逍遥散加味方分别使用在不寐患者A1组、A2组、B1组和B2组的疗效,并总结90例的疗效。凡具有失眠典型症状、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以及PSQI睡眠质量量表评分>7分等,均为纳入标准。并设SDS抑郁量表、HAMA焦虑量表,验证不寐患者大多伴有抑郁、焦虑情形。并将中医症状证候评分量表、匹兹堡睡眠品质指数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各项量表结果,整理编码后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整理编码后输入计算机处理,采用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疗效采用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结果】一、中医症状证候(一)中医症状证候治疗前、后疗效评分:1.总例数:治疗前积分为28.33±5.13,治疗后积分为14.80±7.45,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13.53±3.28。2.A1组:治疗前积分为25.20±3.49,治疗后积分为12.87±5.30,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12.60±2.89。3.A2组:治疗前积分为29.33±5.17,治疗后积分为16.20±7.71,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13.13±3.45。4.B1组:治疗前积分为25.63±3.89,治疗后积分为12.93±5.42,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12.70±2.72。5.B2组:治疗前积分为27.24±4.85,治疗后积分为14.30±6.77,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12.97±3.12。以上经统计学处理,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二)在中医症状证候总体疗效:1.总例数:愈显率为49.17%(44例),总有效率为91.67%(82例);2.A1组中:愈显率为40.00%(6例),总有效率为93.33%(14例);3.A2组中:愈显率为60.00%(9例),总有效率为93.33%(14例);4.B1组中:愈显率为40.00%(12例),总有效率为86.67%(26例);5.B2组中:愈显率为56.67%(17例),总有效率为93.33%(28例)。经统计t检验处理,中医症状证候疗效A2、B2组其愈显率优于A1、B1组(P<0.05),但总有效率(P>0.05),无显着差异。二、PSQI(一)PSQI治疗前、后总得分评分:1.总例数:治疗前积分为15.78±1.67,治疗后积分为9.46±3.36,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6.32±2.34。2.A1组:治疗前积分为16.10±1.67,治疗后积分为10.40±3.36,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5.81±2.19。3.A2组:治疗前积分为15.50±1.71,治疗后积分为9.00±3.93,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6.19±2.83。4.B1组:治疗前积分为16.03±1.66,治疗后积分为9.90±2.77,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6.17±1.81。5.B2组:治疗前积分为15.55±1.59,治疗后积分为8.77±3.41,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6.70±2.58。经统计t检验的处理,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得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二)PSQI睡眠质量指数治疗后总体疗效:1.总例数:愈显率有33.33%(30例),总有效率为82.22%(74例);2.A1组:愈显率有13.33%(2例),总有效率为80.00%(12例);3.A2组:愈显率有46.67%(7例),总有效率为86.67%(13例)4.B1组:愈显率有20.00%(6例),总有效率为76.67%(23例)5.B2组:愈显率有50.00%(15例),总有效率为86.67%(26例)因总分1,总分2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质无显着性差异(P>0.05),因此PSQI睡眠质量的治疗后总体疗效,以总分1评分计算,经统计t检验处理,A2、B2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优于A1、B1组(P<0.05)。三、SDS评分(一)总例数:治疗前积分为65.70±8.38,治疗后积分为52.03±7.67,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13.74±5.86。(二)A1组:治疗前积分为66.60±5.65,治疗后积分为52.67±8.84,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14.60±6.60。(三)A2组:治疗前积分为66.60±6.50,治疗后积分为51.47±7.12,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15.13±3.77。(四)B1组:治疗前积分为66.47±8.79,治疗后积分为52.57±7.58,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13.90±6.56。(五)B2组:治疗前积分为63.93±9.58,治疗后积分为51.47±7.62,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12.47±5.31。以上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SDS评分有极显着差异(P<0.05)四、HAMA评分(一)总例数:治疗前积分为16.12±4.64,治疗后积分为10.38±3.83,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5.88±2.74。(二)A1组:治疗前积分为17.33±5.00,治疗后积分为10.53±4.29,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6.80±2.74。(三)A2组:治疗前积分为14.40±3.30,治疗后积分为10.20±3.39,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4.20±2.20。(四)B1组:治疗前积分为18.07±4.98,治疗后积分为10.97±4.14,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7.43±2.63。(五)B2组:治疗前积分为14.43±3.58,治疗后积分为9.80±3.35,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为4.70±1.93。以上经过统计学处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HAMA焦虑量表评分,有极显着差异(P<0.05)。各组中结果显示,(一)在中医症状证候的疗效:1.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证候评分方面(失眠、抑郁易怒、心悸、头晕眼花、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胸胁胀满或胀痛、食少纳呆、大便结)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2.在中医症状、证候的疗效方面,各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有明显差异;A2、B2组其愈显率优于A1、B1组(P<0.05),但总有效率(P>0.05),无显着差异。说明在愈显的疗效方面,虽然显示年轻组(A2、B2组)使用本方的疗效比年老的(A1、B1组)较快,但其总有效率是相近的。(二)在PSQI睡眠质量治疗后的总体疗效方面来说:各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有明显差异。但A2、B2组经统计t检验处理,在愈显率以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A1、B1组(P<0.05)。由(一)、(二)结果显示:A1组、B1组因为年老体虚,血虚脾气虚弱,肠胃的吸收较年轻的慢,所以愈显率较A2组、B2组差,但是经过服用本方养血健脾后,治疗前与治疗后总疗效均有明显差异。【讨论】由于目前对于临床研究中,缺乏能够反映失眠症疗效的客观检查指标,因此采用简单易用,信度和效度高,且与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以了解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服用药物情况和白天功能状态,包含了不寐最主要症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中医症状证候量表作为疗效指标。又本研究将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HAMA)纳入疗效指标,因为失眠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的症状,或失眠、焦虑、抑郁常同时出现、相互影响,失眠患者的PSQI睡眠质量与SDS、HAMA呈正相关,失眠越重,抑郁、焦虑也越重。所以,本研究将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同时作为治疗失眠疗效评价指标,更为合理、科学。目前临床常用的安眠药,大多普遍采用夜间顿服的方法,这就存在着日间嗜睡、倦乏等副作用。而治疗失眠的最佳选择,是在纠正夜间的睡眠障碍,同时,能够维持良好的日间觉醒功能,并且保持睡眠与觉醒自然的昼夜节律。西药的镇静、催眠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例如口干、头晕、食欲减退、日间宿醉反应、药物依赖、记忆损害、反弹失眠等,相对于西药的毒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的来说,中医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早已被长期临床实践所证实。而本研究采用逍遥散加味,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活血安神,针对肝的生理特点,有效解决了肝郁血虚挟瘀的病理,所以临床用于失眠的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结语】随着失眠发病率的上升,国内外对失眠的研究越来越多,西医认为失眠的发生与睡眠—觉醒的机制障碍有关,近几年来研发用于治疗失眠的新药,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仍有较大的副作用,特别是药物依赖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而中医药的治疗,注重辨证论治,整体调节,透过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使患者获得正常的睡眠。通过对古今相关文献的学习分析,认识到失眠的发病过程中,肝郁和血虚、挟瘀可以作为因果的重要因素,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活血安神的治疗原则,将组成的逍遥散加味方,应用于临床治疗90例,疗效显着。显示逍遥散加味,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同时在改善失眠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等状况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