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摇钱树及其图像的初步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美术学
作者: 刘隽
导师: 卢丁
关键词: 摇钱树,墓葬艺术,西王母,仙佛模式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摇钱树是汉晋巴蜀文化圈内流行的一种树形随葬器。其造型与装饰(?)匠是器物赖以生存的思想及社会环境的一种间接反映。对器物本身及其生存背景的相关分析,将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被固化的社会现实。 本文的结构可以归纳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力于对实物遗存进行类型学的归纳与分析,其中包括摇钱树的分期与分布特点、摇钱树各组件的类型学分类、摇钱树整体类型组合的分析等等,目的是为了建立若干摇钱树形态发展的时间序列。然而摇钱树在历史上的出现相当短暂,而且无论是考古还是文献资料,都不足以使我们将20个世纪前摇钱树发展的历史放大到以年,甚至十年为单位来更加生动地讨论其随着时代的变化。所谓的发展线索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粗线条的论断,现实中的形态发展,以交叉并置、此起彼伏来描述或许是更加中肯的。 第二部分是针对摇钱树上关键性的装饰艺术题材进行的择要解说。对于摇钱树题材及数量的分类对比使我们注意到佛教在西南地区东汉中晚期的流行状态很大程度超出了原有的想像,而且几乎从一开始,佛的造像与同期乃至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其它地区造像相比较,具有仪轨严格,造像准确的特点,创造性因素相对而言不明显。佛像在蜀地的百年发展中经历了由器物装饰到独立偶像的全过程。同时本文强调仙境信仰与早期佛教在民间并行不悖的互动成长,它们共同经历了汉魏之间蜀地民间思想的繁荣与衰落。 第三部分涉及摇钱树造型与思想源流的讨论,指出摇钱树的内涵是一个有着丰富层次的意象群体。同时认为,摇钱树是一种专门用于丧葬的冥树,但有可能在丧仪中扮演一定的功能。
论文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意义
2 摇钱树的分布与流行时段
2.1 摇钱树的分布特点
2.2 摇钱树的流行时段及分期
2.3 出土摇钱树的墓葬分析
3 摇钱树的类型分析
3.1 摇钱树作为树形组合器的型制分析
3.2 摇钱树树座类型分析
3.3 摇钱树枝干类型分析
3.3.1 顶枝类型分析
3.3.2 侧枝类型分析
3.3.3 树干类型分析
3.4 摇钱树构件组合分析
4 摇钱树的图像学分析
4.1 摇钱树之动物图像
4.2.1 朱雀与凤鸟
4.2.2 天禄与辟邪
4.2.2 与引导升天有关的动物
4.2.3 与再生有关的动物
4.2.4 与现世理想有关的动物
4.2 摇钱树之西王母及其相关图像组合
4.4.1 顶枝上的西王母
4.4.2 侧枝上的西王母
4.4.3 树座上的西王母
4.3 摇钱树上的持节者
4.4 摇钱树上的佛像
4.5 摇钱树上的圜钱
5 摇钱树的铸造与流通
5.1 摇钱树的设计
5.2 摇钱树的铸造
5.3 摇钱树需求的社会背景分析
5.4 摇钱树作为商品的流通
5.5 摇钱树衰落的原因
6 摇钱树的源流
6.1 从考古学角度探讨摇钱树的源流
6.1.1 摇钱树与三星堆青铜神树
6.1.2 摇钱树与桃都树
6.1.3 摇钱树与盐源青铜枝片
6.1.4 摇钱树与树灯
6.2 从文化学意义讨论摇钱树的源流
6.2.1 摇钱树与太阳神树崇拜
6.2.2 摇钱树与升天树
6.2.3 摇钱树与生命树
6.2.4 摇钱树与社树
6.3.5 小结
6.3 摇钱树的功能
7 结语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5-12
参考文献
- [1].财富与永生[D]. 陈太庆.中央美术学院2007
相关论文
- [1].巴蜀地区汉晋石墓阙雕刻题材研究[D]. 代璐.四川大学2007
- [2].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D]. 索德浩.四川大学2006
- [3].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弥勒图像与信仰[D]. 释见证(古骐瑛).四川大学2006
- [4].成都南朝佛教造像中的伎乐图像研究[D]. 常艳.四川大学2006
- [5].财富与永生[D]. 陈太庆.中央美术学院2007
- [6].汉代画像石中铺首衔环图像的形成与演变[D]. 常艳.汕头大学2007
- [7].四川唐代天龙八部造像图象研究[D]. 刘成.四川大学2004
- [8].北魏孝子画像研究[D]. 邹清泉.中央美术学院2006
- [9].唐代四川佛教造像中的“菩萨装佛像”研究[D]. 罗玲.四川大学2005
- [10].汉代画像石上伏羲女娲图像特征研究[D]. 刘渊.四川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