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大苗超高产强化栽培密肥运筹的研究

水稻中、大苗超高产强化栽培密肥运筹的研究

论文摘要

以水稻中、大苗为研究对象,从育秧技术,栽培密度和肥料运筹等方面入手,对水稻个体与群体建成的动态变化规律,库、源、流特征以及产量形成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秧苗素质除受育秧方式影响外,播种量或寄插规格对其影响也较大。育秧方式以两段育秧优于旱育秧优于地膜育秧,但由于旱育秧苗发根分蘖潜力大,整体素质优,且操作方便,省工省地,所以本试验确立的育秧方式为旱育秧。秧苗素质随播种量减少或寄插规格增大而提高。在三种育秧方式下,中苗的优选技术分别是:旱育秧和地膜育秧播种量为20 g/m~2,两段育秧寄插规格为4.5×4.5 cm;大苗的优选技术分别是:旱育秧和地膜育秧播种量为10 g/m~2,两段育秧寄插规格为6.3×6.3 cm。2.在强化栽培条件下,通过密度的调整可以使不同移栽秧龄的水稻获得高产。当移栽中苗,规格为30×30 cm或40×40 cm时,可获得较强的个体和合理的群体结构,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LAI、上3叶衰减百分率、SPAD值和伤流量等指标综合效应较大,产量均极显著高于50×50 cm的处理,此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中苗的移栽规格确定为30×30 cm或40×40 cm,产量分别为9 920 kg/hm~2和9 635 kg/hm~2。当移栽大苗,规格为30×30 cm时,可获得较强的个体和合理的群体结构,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LAI、上3叶衰减百分率、SPAD值和伤流量等指标综合效应优于40×40 cm和50×50 cm的处理,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此二者,因此,大苗的移栽规格确定为30×30 cm,产量为9 151 kg/hm~2。3.肥料的施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等来影响水稻产量。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总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产量和上3叶占总叶面积的百分率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多而升高,上3叶衰减百分率则与之相反。产量和有效穗随底肥比例减小和蘖肥比例增大而下降,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却与之相反。底肥比例过大,分蘖发生早,最高分蘖和无效分蘖多,SPAD值和伤流强度小,早衰现象严重。当底肥:蘖肥=7:3时最有利于形成有效分蘖,干物质积累总量大,但后期稳不住,亦难形成高产。按底肥:蘖肥:穗肥=5:3:2运筹能形成较高产量,但仍不如以底肥:蘖肥:穗肥:粒肥=5:3:1:1运筹方式的产量理想,因为施穗粒肥比只施穗肥更有利于提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因此,本试验最好的肥料运筹方式是底肥:蘖肥:穗肥:粒肥=5:3:1:1,产量可达10 094 kg/hm~2。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RI)的研究现状
  • 1.1.2 强化栽培在栽培生产中体现的优势
  • 1.1.3 水稻主要育秧技术
  • 1.2 三角形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应用于中、大苗高产栽培的可行性
  • 1.2.1 秧苗素质的研究
  • 1.2.2 移栽秧龄、密度的研究
  • 1.2.3 肥料运筹的研究
  • 1.3 本试验的研究内容
  • 1.3.1 育秧试验
  • 1.3.2 秧龄、密度试验
  • 1.3.3 施肥方法试验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1 本研究的意义
  • 1.4.2 本研究的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栽培方式与水分管理
  • 2.2.1 栽培方式介绍
  • 2.2.2 水分管理
  • 2.3 试验设计
  • 2.3.1 育秧试验
  • 2.3.2 秧龄、密度试验
  • 2.3.3 施肥方法试验
  • 2.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4.1 试验田土壤情况
  • 2.4.2 秧苗素质
  • 2.4.3 生育时期
  • 2.4.4 分蘖动态
  • 2.4.5 叶绿素含量
  • 2.4.6 伤流强度
  • 2.4.7 叶面积
  • 2.4.8 茎鞘物质干重
  • 2.4.9 可溶性总糖含量
  • 2.4.10 有效穗数
  • 2.4.11 考种与计产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几种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比较
  • 3.1.1 旱育秧秧苗素质
  • 3.1.2 地膜育秧秧苗素质
  • 3.1.3 两段育秧秧苗素质
  • 3.1.4 三种育秧技术比较
  • 3.2 不同秧龄、密度试验
  • 3.2.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3.2.2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
  • 3.2.3 齐穗后SPAD值变化
  • 3.2.4 抽穗后植株伤流量
  • 3.3 不同施肥方式试验
  • 3.3.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3.3.2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
  • 3.3.3 齐穗后SPAD值变化
  • 3.3.4 抽穗后植株伤流量
  • 3.3.5 施肥试验茎鞘可溶性糖含量及变化
  • 4 结论与讨论
  • 4.1 适合于培育健壮水稻中、大苗的育秧技术
  • 4.2 水稻中、大苗超高产强化栽培的密度
  • 4.3 水稻中、大苗超高产强化栽培的肥料运筹
  • 5 参考文献
  • 6 致谢
  • 7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J]. 杭州农业科技 2008(01)
    • [2].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浅析[J]. 南方农业 2017(08)
    • [3].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6)
    • [4].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9)
    • [5].水稻种植“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应用分析[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03)
    • [6].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11)
    • [7].水稻种植的“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应用研究[J]. 山西农经 2016(06)
    • [8].“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 2016(18)
    • [9].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17)
    • [10].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7)
    • [11].地膜覆盖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上的应用[J]. 种子 2017(07)
    • [12].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01)
    • [13].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及效果浅析[J]. 农业与技术 2015(03)
    • [14].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15)
    • [15].水稻“三围”强化栽培技术推广的探索[J]. 四川农业科技 2015(11)
    • [16].广东中北部超级稻五优308强化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 2014(03)
    • [17].“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信息 2013(09)
    • [18].杂交稻甬优538强化栽培密度试验[J]. 种子世界 2012(10)
    • [19].杂交水稻超高产优质强化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5)
    • [20].强化栽培对水稻新品种黄华占生育进程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7)
    • [21].水稻钵盘毯状育秧机插强化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 2018(06)
    • [22].超级杂交稻高产强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2)
    • [23].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在川中丘陵地区的推广应用及分析[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1)
    • [24].单季晚稻免耕强化栽培技术应用效果及关键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9)
    • [25].氮肥运筹对大苗三角强化栽培水稻生理和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2)
    • [26].南充市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 2015(09)
    • [27].实现水稻超高产的重要途径——“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J]. 科学种养 2009(01)
    • [28].单季杂交晚稻免耕强化栽培技术应用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4)
    • [29].强化栽培条件下杂交稻的分蘖构成及其成穗特性[J]. 上海农业科技 2008(02)
    • [30].水稻三角形强化栽培与正方形强化栽培、抛秧栽培、常规栽培的比较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1)

    标签:;  ;  ;  ;  ;  ;  

    水稻中、大苗超高产强化栽培密肥运筹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