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CI)及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清中 S100β及白细胞介素 1(IL-1)的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62 例 CI 患者及 58 例 MID 患者血清中S100β、IL-1 的浓度进行测定,并与 40 例脑供血不足组(正常对照)进行比较。智能水平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评分,对小于 17 分的参考 Hachinski 缺血评分和 DSM-IV 及 NINCDS—ADRDA 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结果:MID 急性发作组血清 S100β 和 IL-1 的浓度具有直接相关性(P<0.05)且明显高于 MID 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5)及 CI 急性期组,在 24-48h、第 7 天、第 15 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ID 稳定期组二者的浓度无直接相关性(P>0.05)但显著高于 CI 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 <0.01);CI 急性期组二者的浓度明显高于 CI 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5),而 CI 稳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MID 各组血清中二者的浓度与智能状态无直接相关性(P>0.05)。 结论: 血清S100β和IL-1的含量变化可动态反应MID患者的脑组织功能状态,二者含量变化具有相关性,但并不是两种智能因子,不能直接反应MID 患者的智能水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观察化痰活血汤治疗后循环梗死性眩晕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02)
- [2].神经生长因子对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的疗效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5(08)
- [3].80例腔隙性脑梗死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J]. 光明中医 2016(08)
- [4].石杉碱甲片治疗多梗死性痴呆82例[J]. 中成药 2013(10)
- [5].经颅电刺激对多梗死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9(09)
- [6].哈伯因治疗多梗死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10)
- [7].多梗死性痴呆60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18)
- [8].逐瘀通脉胶囊治疗多梗死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07)
- [9].涉及丘脑的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中国现代医生 2011(29)
- [10].综合康复治疗多梗死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02)
- [11].依达拉奉治疗多梗死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0(03)
- [12].石杉碱甲对多梗死性痴呆认知功能的改善[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15)
- [13].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梗死性痴呆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19)
- [14].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在大面积脑梗死性癫痫中的动态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03)
- [15].化痰活血通络法对多梗死性痴呆认知功能的改善[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 [16].大鼠脑多梗死性痴呆模型的建立[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03)
- [17].颈动脉超声扫查对脑梗死性出血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药杂志 2008(12)
- [18].头穴丛刺对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01)
- [19].多梗死性痴呆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07)
- [20].脑复聪胶囊对多梗死性痴呆脑电图及脑血流量的影响[J]. 河北中医 2009(12)
- [21].多梗死性痴呆23例临床报告[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33)
- [22].135例异常Q波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01)
- [23].结肠途径治疗非梗死性缺血性结肠病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03)
- [24].多梗死性痴呆护理体会[J]. 河北中医 2008(12)
- [25].肾上腺梗死性结节一例[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7(03)
- [26].老年异常Q波心电图改变148例[J]. 甘肃医药 2013(02)
- [27].多梗死性痴呆CD54和CD106的表达及相关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17)
- [28].非梗死性Q波心电图分析与鉴别[J]. 中外医疗 2008(17)
- [29].纳洛酮治疗脑梗死性昏迷疗效观察[J]. 北方药学 2015(08)
- [30].异常Q波在心肌梗死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