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与法治

非政府组织与法治

论文摘要

当代市民社会理论在原有的“政治国家——市民社会”的“两分法”基础上提出了“政治国家——市场——市民社会”的“三分法”模型,认为市民社会是介于政治国家与经济领域间的一个“第三部门”,其核心要素是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是社会权力的实际承担者,它发挥着单个社会成员无法实现的利益表达、利益沟通和权利维护功能,使“权利制约权力”的理论构想转换为“社会制约权力”,并走入了现实的实践之中。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代市民社会理论所关注的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获致了迅速的发展,其作为一种社会自组织力量,为市场社会中原子化的个体提供了市场领域所无法提供的政治参与渠道,同时它通过理性交往活动为国家立法和公权力运行提供了合法性保障,从而分担了国家法治的沉重负担,显现出了法治的社会之维。对于中国来说,法治的真正瓶颈在于社会基础的欠缺。多元化的非政府组织及其型构的市民社会,将是法治实现的社会结构条件,它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一起共同构成了法治的社会根基。因此,发展理性自治的的非政府组织,对于中国的法治建构具有基础性意义。目前,我国虽然也制定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基金会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但从总体上看,立法过于粗疏,管控多于支持,这给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笔者以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勃兴对现有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因而进一步健全非政府组织立法、将其纳入法制轨道,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存问题和法律环境,对如何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法治建构进行了探讨,并尝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包括:建立非政府组织设立备案制度、改革双重管理体制、明确财政援助和税收优惠制度等。总而言之,政府应该在依法治理的同时,尊重非政府组织的主体意识,通过培育成熟的非政府组织,来塑造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公共精神和民主技能,以最终形成民主法治的社会根基。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一、问题的由来
  • 二、论文选题的原因
  • 第一章 非政府组织概述
  • 第一节 市民社会理论与非政府组织研究的兴起
  • 一、洛克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 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 三、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
  • 四、柯亨与阿拉托的市民社会理论
  • 五、全球市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
  •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理论
  • 一、概念辨析
  • 二、基本特征
  • 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的法治意义
  •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法治的社会之维
  • 一、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公共理性的形成
  • 二、非政府组织与法治的公益价值取向
  •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与法治的新发展
  •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的法治功效
  • 一、促进民主政治
  • 二、整合社会秩序
  • 三、培育公民精神
  • 第四节 非政府组织对法治的弥补
  • 一、构建互助关怀的“共同体”
  • 二、消解理性的异化
  • 三、命题的再次证成
  • 第三章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实发展
  • 第一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类型
  • 一、发展历史
  • 二、基本类型
  • 第二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实效
  • 一、民主政治
  • 二、行业自律
  • 三、冲突化解
  • 四、公益慈善
  • 五、生态环保
  • 第三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困境
  • 一、困境表现
  • 二、法律原因分析
  • 第四章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法治建构
  • 第一节 立法理念的转变
  • 第二节 立法原则的确立
  • 一、培育
  • 二、治理
  • 第三节 法律制度的供给
  • 一、健全法律体系
  • 二、改革登记制度
  • 三、重构国家管理体制
  • 四、加强资金扶持制度
  • 五、完善国家监督制度
  • 六、构建社会监督制度
  • 七、增进自身能力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非政府组织与法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