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重女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酸阈,运动干预,心肺机能,身体成分
超重女大学生论文文献综述
齐玉刚,谭思洁,姜岩[1](2019)在《乳酸阈强度运动对超重女大学生心肺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旨在观察乳酸阈强度训练提升超重女大学生心肺机能和改善身体成分的效果。方法:通过递增负荷实验测定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绘制血乳酸-走跑强度动力曲线,依此确定运动干预强度及设计运动方案;受试者进行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训练;测定实验前后身体成分、肺活量、最大摄氧量、超声心动等指标进行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女大学生个体乳酸阈为3.75±0.91mmol/L,乳酸阈强度为6.91±0.88km/h,乳酸阈强度训练靶心率为137±12.2次/min;实验组训练后,体脂%、腹部脂肪含量等非常显着的下降,最大摄氧量、肺活量、每博输出量、射血分数显着性提升;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2周乳酸阈强度运动锻炼可显着改善超重女大学生的心肺机能和身体成分;本研究得出的乳酸阈强度可作为超重女大学生有氧健身的参考强度。(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龚腾云,汪君民[2](2018)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36名成年女性大学生,其中24名超重,12名肥胖,年龄在19—24岁,参加为期10周的高强度训练计划(每周3次)。评估实验前后体重、身高、体重指数、肌肉百分比、身体脂肪和内脏脂肪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包括24个参与者,对照组包括12个参与者。两组人群干预前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无显着性变化,而试验组得到改善(p<0.05),体现在各个方面:体重(p<0.001)、BMI (p<0.001)、肌肉质量百分比(p<0.001)、身体脂肪质量百分比(p<0.001)、内脏脂肪百分比(p=0.020)。结论:10周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参与者的身体形态,因此,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用来预防和降低超重/肥胖人群的体脂率,提高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陈乐琴[3](2018)在《16周有氧健身操运动干预对超重女大学生脂肪氧化动力学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运动可否增强机体脂肪氧化利用能力,为有氧健身操运动促进脂肪代谢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超重女大学生46人,有氧健身操组和对照组各23人;有氧健身操组进行16周干预,实验前后均采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完成脂肪消耗率、脂肪氧化率及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测试。结果:安静状态下及递增负荷运动中,实验前与实验后比较,有氧健身操组脂肪消耗率、最大脂肪氧化率、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后有氧健身操组与对照组比较,脂肪消耗率、最大脂肪氧化率、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长期有氧健身操运动能有效提高机体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因此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可先进行最大脂肪氧化强度测试,根据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制定适宜的运动强度,使脂肪氧化率达到最大值和锻炼效果最大化。(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时倩倩[4](2018)在《3个月HIIT训练对超重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又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超重比例在逐年上升,因此本研究探究3个月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训练对超重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来探究HIIT对超重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有无有益改善。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据分析法,选取武汉市其中一所高校作为研究高校,选取自愿参加实验的女大学生,测量她们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出BMI,抽取30名超重女大学生(BMI在24~27.9之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各为15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照组无其他训练,保持平常生活习惯。实验前后分别测量了BMI(体重/身高的平方)、体脂率(体脂肪量体重)、腰臀比(腰围臀围)、3分钟台阶试验指数、肺活量这5个指标。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反映人体胖瘦的标准,是衡量人体是否健康的一个参考指标。体脂率,也叫体脂百分比,反映人体脂肪含量的多少。腰臀比,是判定是否为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3分钟台阶试验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肺活量,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用于评价人体素质指标。对实验前后超重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和心肺功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身体形态指标: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BMI(P=0.03)和体脂率(P=0.04)均显着降低(P<0.05),有显着性差异。腰臀比与实验前下降不太明显(P=0.048)。心肺功能:3分钟台阶试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指数(P=0.04)显着升高(p<0.05),有显着性差异。但肺活量(P=0.6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身体形态方面:BMI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BMI和体脂率显着降低,说明本次实验采用的HIIT锻炼方法对超重女大学生体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而且不仅体重降低明显,脂肪含量下降也比较显着,表明本次实验对超重女大学生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有显着性改善作用。腰臀比下降不太明显,结合所查文献资料,可能是锻炼方法中未加入抗阻运动,抗阻运动通过增加肌肉含量,可以有效改善身体围度,有文献表明,有氧加抗阻更有益于改善身体各项指标,如体成分,心血管机能,肌肉力量和耐力等指标。心肺功能方面:台阶试验指数有显着变化,且好几个达到了优秀等级,说明HIIT对超重女大学生心肺机能有良好的影响,而且心血管机能增强又有助于运动锻炼的完成,较多文献表明,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耐力。肺活量变化不显着,可能由于实验周期短或训练强度低所致,研究表明,肺活量与最大摄氧量一样,两者有很大的相关性,肺活量越大,身体供氧能力越强,长期有氧运动可以明显提高肺活量。综上所述,HIIT对超重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有比较良好的改善作用,且与有氧运动有相似的锻炼效果。(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2)
杨延平[5](2018)在《运动结合减肥营养品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脂代谢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结合左旋肉碱、有氧运动结合组合减肥营养品(左旋肉碱+蛋白奶昔代餐粉)干预,以探讨减肥营养品在运动减肥过程中的效果。为制定高效可持续的减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为减肥营养品的功效性和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超重、肥胖女大学生30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分别为单独有氧运动组(S组)、有氧运动+左旋肉碱组(L组)、有氧运动+组合减肥营养品组(RL组)。各组均进行6周有氧训练,每周运动5天,每天运动40分钟。实验过程中,RL组、L组按照规定服用相应的减肥营养品。每组受试者均记录每日饮食热量。其中RL组早餐、午餐与实验前热量基本一致,晚餐服用蛋白奶昔代餐粉。L组、S组饮食热量摄入和实验前基本保持一致。研究结果:相对于S组,RL组BMI、身体脂肪重量、WHR、LDL-C、LEP、IL-6、Hs-CRP水平显着下降(P<0.05),TNF-α水平下降明显(P<0.01),L组WHR、TC、LEP、IL-6、Hs-CRP、TNF-α相对于S组显着下降(P<0.05)。RL组体重差值、BMI差值、身体脂肪重量差值、WHR差值、TNF-a差值相对于S组存在非常显着差异(P<0.01),体脂率差值、LEP差值相对于S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L组体重差值,WHR差值相对于S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RL组体重差值相对于L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补充左旋肉碱与蛋白奶昔代餐粉组合营养品可以显着改善运动减肥女性体成分相关指标、血清LEP和炎症因子TNF-a水平。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补充左旋肉碱组。(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8-05-10)
唐强山[6](2018)在《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仪器测量、数理分析等方法对甘民院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指出了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和策略:激发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学校多组织体育知识讲座和体育社团活动,普及健康运动和减肥知识;尽量开放各种体育场馆,吸纳和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在排课上尽量人性化、自由化,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足够的课余时间和空间;合理膳食,与运动相结合。(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8年08期)
杨延平,白厚增,焦颖,魏冰,杨则宜[7](2017)在《有氧运动结合减肥营养品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脂肪代谢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有氧运动结合减肥营养品干预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脂肪代谢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筛选某大学单纯超重、肥胖的女大学生30人,随机分为有氧运动+减肥营养品组(E+MR+LC);有氧运动+左旋肉碱组(E+LC);单纯有氧运动对照组(E),叁组均进行6周减肥干预。结果:相对于实验前,叁种减肥方案都能使受试者体重、BMI、脂联素显着下降(P<0.01),除此之外,E+MR+LC组、E+LC组体脂率、身体脂肪重量、腰臀比、TC、LDL、瘦素、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脂蛋白酯酶活性显着增加(P<0.05),其中E+MR+LC组体脂率、身体脂肪重量、腰臀比、瘦素、IL-6、TNF-α水平以及E+LC组体脂率、身体脂肪重量、腰臀比下降明显(P<0.01)。相对于E组,E+MR+LC组BMI、身体脂肪重量、腰臀比、LDL、瘦素、IL-6、hs-CRP水平显着下降(P<0.05),TNF-α水平下降明显(P<0.01);E+LC组腰臀比、TC、瘦素、IL-6、hs-CRP、TNF-α显著下降(P<0.05)。结论:运动结合减肥营养品可以明显降低超重、肥胖大学生的肥胖程度和炎症水平,促进脂肪代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肥胖及相关疾病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黄中华[8](2015)在《超重/肥胖女大学生减重干预对其骨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减重干预方式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校60名单纯性超重/肥胖女大学生(BMI:28.52±1.19),按干预方式随机分为3组:限食干预组(ER),运动干预组(EX),限食+运动干预组(ER+EX),每组20人,进行10周干预。分别在实验前后对受试者体成分和骨密度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1干预后,3组受试者体重、BMI、MBF、PBF均显着下降(P<0.01);ER组瘦体重显着下降(P<0.01);EX及(ER+EX)组瘦体重显着增加(P<0.01);2ER组干预后,各部位BMD均存在一定程度降低,其中股骨颈和全身BMD显着低于实验前;EX组和(ER+EX)组干预后BMD均相应增加,但与实验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组干预方式均可降低体重、BMI、MBF和PBF,(ER+EX)组降体重的实现效果更好;2EX组和(ER+EX)组在减重的同时保持瘦体重的增长,同时促进骨量的增加;3从减重和健康的角度看,限食+有氧运动配合抗阻力量练习是减肥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来源于《浙江体育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程宙明,卢健,邱林利,牛俊茹,张涛[9](2015)在《超重/肥胖青年女大学生的VO_2max、心脏和肺功能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背景与目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头号杀手,而大量研究表明肥胖对心肺功能水平和心血管健康存在负面影响,不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然而,在心肺功能评价与测试中,无论是室外的耐力跑(例如800/1000m),还是实验室的直接测试(递增负荷最大摄氧量测试),过大的体重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其测试结果,那么,除了体重的影响,肥胖者(本文来源于《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期刊2015-11-05)
田向阳,潘天帅,史仍飞[10](2015)在《有氧运动结合玉米肽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脂肪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有氧运动结合玉米肽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9名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玉米肽组,两组均进行4周有氧运动,在运动同时,玉米肽组每天补充玉米肽,对照组补充同等质量的蛋白粉安慰剂;观察实验前后检测两组被检者的体质指数(BMI)、血浆游离脂肪酸(FFA)与脂肪酶(LPS)活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后玉米肽组女大学生的体重、BMI与体脂率显着下降(P<0.05),血浆FFA含量显着增加(P<0.05),LPS活性显着增强(P<0.05),脂肪动员效率提高。结论:4周有氧运动结合玉米肽干预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的BMI与体脂率均有改善作用,这可能与玉米肽提高LPS活性从而改善脂代谢有关。(本文来源于《贵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超重女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择36名成年女性大学生,其中24名超重,12名肥胖,年龄在19—24岁,参加为期10周的高强度训练计划(每周3次)。评估实验前后体重、身高、体重指数、肌肉百分比、身体脂肪和内脏脂肪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包括24个参与者,对照组包括12个参与者。两组人群干预前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无显着性变化,而试验组得到改善(p<0.05),体现在各个方面:体重(p<0.001)、BMI (p<0.001)、肌肉质量百分比(p<0.001)、身体脂肪质量百分比(p<0.001)、内脏脂肪百分比(p=0.020)。结论:10周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参与者的身体形态,因此,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用来预防和降低超重/肥胖人群的体脂率,提高健康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重女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1].齐玉刚,谭思洁,姜岩.乳酸阈强度运动对超重女大学生心肺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
[2].龚腾云,汪君民.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18
[3].陈乐琴.16周有氧健身操运动干预对超重女大学生脂肪氧化动力学影响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
[4].时倩倩.3个月HIIT训练对超重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研究[C].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5].杨延平.运动结合减肥营养品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脂代谢和炎症因子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8
[6].唐强山.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探讨[J].新西部.2018
[7].杨延平,白厚增,焦颖,魏冰,杨则宜.有氧运动结合减肥营养品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脂肪代谢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黄中华.超重/肥胖女大学生减重干预对其骨密度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15
[9].程宙明,卢健,邱林利,牛俊茹,张涛.超重/肥胖青年女大学生的VO_2max、心脏和肺功能比较研究[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15
[10].田向阳,潘天帅,史仍飞.有氧运动结合玉米肽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脂肪代谢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