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维模式,语言的社会公约性与意义分析的关系

论思维模式,语言的社会公约性与意义分析的关系

论文摘要

意义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因语言与世界、思维的不可分离性,意义研究引起了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的极大关注,它们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地运用于意义研究,大大加快了意义研究的步伐。因此,意义研究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丰硕理论成果。在学习和运用这些意义理论时,笔者发现意义理论表面上显得较离散,如:各学派的观点不尽相同,有些观点甚至相对;有些理论还无定论等等。 本文拟解决两个主要问题:1.意义分析与思维模式,语言的社会公约性的关系如何?2.能否构建立一个较完整的意义理论网络,把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 论文第一章回顾了一些主要意义理论,旨在说明它们表面离散性。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理论是人们在对语言,思维和世界的认识所处的不同历史阶段提出来的;理论本身是不断发展的;意义研究与思维,社会公约密切相关,而思维又无法直接研究,且社会公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另外,阐述了该研究的可行性:所有这些意义理论的研究基础相同:它们都离不开研究人类思维、世界和语言的社会公约性;对象相同:研究语言意义;最终目的相同:研究话语意义。 第二、三章,笔者从语言与世界,思维的关系出发,围绕思维模式和社会公约性,阐述了意义分析与思维模式,社会公约性的关系。主要介绍了语言与思维、世界的基本关系,语言的社会公约性及与之相关的语法化学说。语言与思维的基本关系是认知语言学和心灵表征论基础,真值条件语义学和所指论源于语言与世界的基本关系:语言的社会公约性及语法化学说几乎可以用来解释所有语言演变现象和演变规律。并回答了本文拟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世界的基本规律决定着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世界在变,思维模式和语言模式(包括语义)也随之在变。思维创新是语言模式和语义演变的直接动因,社会公约化和语法化是其主要机制。新的语言模式和意义被公约化之后,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的惯常思维。思维模式、语言模式及其意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处在一个动态的、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之中。 第四,五、六章,按照所指论和心灵表征论两条主线,分词汇意义、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三个层面,采用对比、整合和内省等方法,分别分析了规约化的语音、语法规则,语义规则和语用规则在意义分析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进一步证明了意义分析与思维模式,社会公约性的关系;另一方面,意欲理顺它们的内在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建立一个较完整的意义理论网络,使它们能更好地被我们理解和运用。如,逻辑推理是形式语义学的基础,语用推理是语用学理论的基础:Frege的组合规则,Hjemslev的成分分析,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是分析词义和句义的基础。Katz和Fodor的语义理论,Fillmore的格语法,Jackendoff的概念结构语义学,情景理

论文目录

  • Abstract (in Chinese)
  • Abstract (in English)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Significance and historical review of meaning theories
  • 1.2 Organization of this study
  • 1.3 Methodology and corpus
  • Chapter 2 Language, Thought and the World
  • 2.1 Introduction
  • 2.2 Language and the world, Thought and the world
  • 2.3 Language and thought
  • 2.3.1 Language relativity and language of thought hypothesis
  • 2.3.2 Process of cognition
  • 2.3.3 Perceptual principles and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ought
  • 2.3.4 Thinking forms and thinking patterns
  • Summary
  • Chapter 3 Conventionality of Language and Grammaticalization
  • 3.1 Introduction
  • 3.2 Conventionality of language
  • 3.3 Grammaticalization
  • 3.4 Motivations of grammaticalization
  • 3.5 Mechanisms of grammaticalization
  • Summary
  • Chapter 4 Phonological Rules and Grammatical Rules
  • 4.1 Introduction
  • 4.2 Phonological rules
  • 4.3 Grammatical rules
  • 4.3.1 Parts of speech
  • 4.3.2 Syntax
  • Summary
  • Chapter 5 Semantic Rules-the Meaningfulness of Language
  • 5.1 Introduction
  • 5.2 Word meaning and T-G grammar
  • 5.2.1 Componential analysis approach
  • 5.2.2 Meaning postulate theory
  • 5.2.3 Semantic field theory
  • 5.2.4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
  • 5.3 Sentence meaning (1)
  • 5.3.1 Katz and Fodor's semantic theory
  • 5.3.2 Case grammar
  • 5.3.3 Conceptual structure semantics
  • 5.4 Sentence meaning (2)
  • 5.4.1 Situation types
  • 5.4.2 Tense and aspect
  • 5.4.3 Mood
  • 5.5 Formal semantics
  • 5.5.1 Truth conditional theory
  • 5.5.2 Model theory
  • 5.5.3 Other use of formal semantics and its limitations
  • Summary
  • Chapter 6 Pragmatic Rules-the Acceptability of Language
  • 6.1 Introduction
  • 6.2 Acceptability of language and pragmatic inference
  • 6.3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 Summary
  • Chapter 7 Conclusion
  • 7.1 Contributions of this thesis
  • 7.2 Some issue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
  • 相关论文文献

    • [1].真理理论对于意义理论是充分的吗?[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20(02)
    • [2].在自然与规范之间——评J.福多表征主义意义理论[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20(03)
    • [3].多重意义理论和分析性[J]. 哲学动态 2015(10)
    • [4].意义理论,符号现象学,哲学符号学[J]. 符号与传媒 2017(02)
    • [5].维特根斯坦后期的意义理论和隐喻[J]. 基督教学术 2014(02)
    • [6].以意谓为切入点谈弗雷格的意义理论[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7)
    • [7].逻辑与哲学:戴维森意义理论中的真与意义[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8].论意义理论中的两条路线[J]. 哲学研究 2011(11)
    • [9].概说语言哲学视域下的意义理论主潮[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02)
    • [10].索绪尔意义理论的文本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3)
    • [11].马尔科维奇意义理论的美学阐释[J]. 学术交流 2015(11)
    • [12].格赖斯“自然意义”及其与“所言”的内在关系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3].格赖斯的意义理论与无穷倒退难题[J]. 外语学刊 2014(03)
    • [14].符号与意义理论对高中思政课生活素材运用的启示[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3(09)
    • [15].一种同构的真与意义理论——论戴维森的真与意义理论[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2(02)
    • [16].从语言逻辑的发展看对意义理论的诉求[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17].马克思意义理论的实践根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10)
    • [18].西方意义理论发展述评[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9].意义理解与人生解脱——佛教意义理论探微[J]. 宗教学研究 2014(04)
    • [20].论马尔科维奇马克思主义意义理论的美学阐释[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5(02)
    • [21].普特南对传统意义理论的批评[J]. 唐山学院学报 2012(05)
    • [22].以真通达意义——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思想主线[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 [23].论胡塞尔意义理论的意向性[J]. 理论探索 2010(01)
    • [24].真与意义理论[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04)
    • [25].意义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示[J]. 考试周刊 2016(71)
    • [26].探析洛克的语词意义理论[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7].殊途同归的意义理论——逻辑视野中的戴维森与达米特意义理论[J]. 哲学动态 2011(06)
    • [28].论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基本原则[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0(04)
    • [29].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的真概念[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11)
    • [30].对格莱斯意义理论的反思[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2)

    标签:;  ;  ;  ;  

    论思维模式,语言的社会公约性与意义分析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