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全方位德育问题研究 ——以安徽某地方院校为例

高校全方位德育问题研究 ——以安徽某地方院校为例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德育实施途径或渠道问题,即高校全方位德育。首先,论文对全方位德育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对安徽某地方高校大学生中收集得来他们认为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加以整理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校全方位德育的分析框架和调查问卷;然后,在该所高校通过分层抽样选取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25名教职员工进行了个别访谈,对该校进行非结构式观察,借以综合考察学校的德育状况;进而,将调查的结果与应然状态下的德育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一致性程度,以查明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问题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高校道德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若干对策。调查发现,从整体上说,大学生对来自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学生指导、各类训练活动、学校服务和学校环境等方面的感知并不强烈,这些方面所发挥的道德职能或有缺失,或有不足,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高校德育更多的还是在依靠专职德育机构和德育工作者,学校做了很多努力,但没有被学生感知到,德育缺乏有效性。论文认为,高校全方位德育的主要症结之一就是德育目标被淡化,错把德育当工作来对待,妨碍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德育。为了化解和缓和这种状况,当务之急就是要强化德育的目的意识,弱化德育的工作意识,加强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意识培训,让各项工作都释放出德育职能。具体说就是:重建承载教育性的课堂教学;完善以自治为核心的学生管理;重视各类学生指导中德育职能的发挥;围绕育人目标,开展各类训练活动;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服务系统;营造富有感染力的学校道德环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高校全方位德育的问题
  • 第一章 全方位德育的探索
  • 一、赫尔巴特三步到位的道德教育阶段论
  • (一) 道德至上的教育目的论
  • (二) 三步到位的教育手段论
  • 二、杜威三位一体的间接德育论
  • (一) 工具主义教育目的观
  • (二) 间接道德教育理论
  • 三、里克纳的全方位品格教育方案
  • (一) 以"关怀"和"负责任"为核心的价值观
  • (二) 品格教育全方位方案
  • (三) 全方位品格教育测评
  • 四、我国高校全方位德育现状调查
  • (一) 全方位德育研究分析框架与评估标准
  • (二) 高校全方位德育的现状调查
  • 第二章 大学生对高校道德影响的感知
  • 一、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道德影响的感知
  • 二、学生对学校管理中的道德影响的感知
  • 三、学生对各类指导中的道德影响的感知
  • 四、学生对各类训练活动中的道德影响的感知
  • 五、学生对学校服务中的道德影响的感知
  • 六、学生对学校道德氛围的感知
  • 第三章 高校德育的问题与症结
  • 一、问题:高校全方位德育的缺失
  • (一) 课堂教学中的道德负面影响
  • (二) 学生管理中的道德影响不足
  • (三) 各类学生指导中的道德影响不足
  • (四) 学校各类训练活动中的道德影响不足
  • (五) 学校服务中的道德负面影响
  • (六) 学校环境营造与调控中的道德影响不足
  • 二、症结:德育目标被淡化,错把德育当"工作"
  • 第四章 高校德育的改造与重建
  • 一、重建承载教育性的课堂教学
  • (一) 返璞归真:重拾教育性教学
  • (二) 重拳出击:提高教师的道德敏感性
  • (三) 洞若观火:着力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职能
  • 二、完善以自治为核心的学生管理
  • (一) "管理是教育的一根缰绳"
  • (二) 实现学生管理中的德育职能
  • 三、重视各类学生指导中德育职能的发挥
  • 四、围绕育人目标,开展各类训练活动
  • 五、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服务系统
  • (一) 实现一线服务职工培训制度化、长期化,提高服务意识
  • (二) 搭建一线服务职工与学生的直接沟通平台,提高服务时效和针对性
  • (三) 以学生为根本,提供主动、细致、贴心的服务
  • 六、营造富有感染力的学校道德环境
  • 结论 迈向全方位的德育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校德育状况调查问卷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如何通过班级家委会促进学校德育工作[J]. 教育革新 2019(04)
    • [2].社区音乐德育研究[J]. 通俗歌曲 2015(11)
    • [3].拓宽德育工作渠道,让学生在行动中成长[J]. 新课程(下) 2014(08)
    • [4].中职生德育现状调查及中职学校阳光德育实践研究[J]. 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19(01)
    • [5].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革新 2019(06)
    • [6].关于“1+1”双主共进式家校德育合作的策略[J]. 教育革新 2017(12)
    • [7].大数据助力学校德育精准化探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12)
    • [8].关于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23)
    • [9].私立高中德育工作的困境和建议[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24)
    • [10].欢迎关注中国德育微信公众号[J]. 中国德育 2019(16)
    • [11].欢迎关注中国德育微信公众号[J]. 中国德育 2019(23)
    • [12].欢迎关注中国德育微信公众号[J]. 中国德育 2019(20)
    • [13].新媒体视域下的道德叙事与德育功能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22)
    • [14].高职院校社团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研究——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为例[J]. 科技资讯 2019(32)
    • [15].学校德育现代化的内涵、诉求、困境与路径[J]. 浙江教育科学 2019(06)
    • [16].对话德育:高职院校德育范式的创新与超越[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36)
    • [17].平等交互理念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基于孔子“对话式教学”的考量[J]. 吕梁学院学报 2019(06)
    • [18].童谣的德育意蕴与价值实现[J]. 上海教育科研 2019(12)
    • [19].欢迎关注中国德育微信公众号[J]. 中国德育 2019(24)
    • [20].中国德育2019年总目次[J]. 中国德育 2019(24)
    • [21].新时代下西部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06)
    • [22].初探中职思想政治课中的“快乐德育”[J]. 北极光 2019(12)
    • [23].中职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的研究[J]. 才智 2020(03)
    • [24].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 科技风 2020(08)
    • [25].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认知及德育发展现状分析[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0)
    • [26].我们这样做德育:抓大不放小,创新也守本[J]. 华夏教师 2019(34)
    • [27].延伸教育触角,实施无缝隙德育[J]. 华夏教师 2019(35)
    • [28].新中国成立70年数学学科德育的回顾与展望[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12)
    • [29].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36)
    • [30].新形势下师范学校德育功能创新性的几点思考[J]. 华夏教师 2019(34)

    标签:;  ;  ;  

    高校全方位德育问题研究 ——以安徽某地方院校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