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秋雨到易中天、于丹 ——论传统文化经典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对接之途

从余秋雨到易中天、于丹 ——论传统文化经典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对接之途

论文摘要

余秋雨以中国传统文化写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散文,成为以传统文化建设当代大众文化的开拓者,易中天与于丹则直接借助电视媒体使传统文化经典走进当代大众文化领地。从余秋雨到易中天、于丹,学者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利用传统文化经典进行当代大众文化建设,引起了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文化经典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对接之途及其对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借鉴意义。在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学术氛围中,在大众文化的国学热潮中,学者成功地迈出了传统文化经典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对接步伐。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经典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合作、学者与大众的合奏、学术与媒体的合谋,这三大对接引出功过评说纷纷,对接的本质是媒体、学术与商业场域在社会逆分化中走向“分融”,官方人士、学者与大众这些社会场域中的行动者为巩固和提高社会地位,既相互斗争又寻求共赢的平衡,对接得以实现则是因为当代大众文化的儿童化倾向与大众文化消费的游戏化方式。使古代文论的思想资源为今所用才能真正延续古代文论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经典与当代大众文化对接的成功经验,对古代文论在学术层面上的转换与研究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传统文化经典走进当代大众文化领地
  • 第一章 从余秋雨到易中天、于丹
  • 第一节 余秋雨、易中天与于丹现象概述
  • 第二节 从余秋雨到易中天、于丹的大众文化建设
  • 第二章 传统与现代、学者与大众、学术与媒体的对接
  • 第一节 传统文化经典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合作
  • 第二节 学者与大众的合奏
  • 第三节 学术与媒体的合谋
  • 第三章 传统文化经典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对接之思
  • 第一节 三大对接引发的论争
  • 第二节 社会场域的较量与制衡
  • 第三节 成人世界的儿童游戏
  • 第四节 对接经验给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启示
  • 结语 破茧而出终化蝶
  • 参考文献
  • 附录 电视节目表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封笔之作”后再出新书 余秋雨:当代读者更接受简短版[J]. 区域治理 2019(15)
    • [2].打造富蕴文化气息的课堂[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23)
    • [3].著名学者余秋雨访问书法导报社[J]. 中国书法 2009(05)
    • [4].生命,是一树花开——余秋雨的阅读人生[J].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6(06)
    • [5].微言快语[J]. 当代兵团 2017(01)
    • [6].余秋雨怎样“卖瓜”[J]. 文学自由谈 2016(06)
    • [7].“泥步修行”并非是“君子之道”——读余秋雨先生“封笔之作”《泥步修行》有感[J]. 中关村 2017(08)
    • [8].作家声音[J]. 文学教育(上) 2017(08)
    • [9].“重写文学史”论断规范下的余秋雨[J]. 绥化学院学报 2015(06)
    • [10].余秋雨:文化远行者[J]. 中学生天地(B版) 2020(01)
    • [11].明古察今,知史洞生——读余秋雨《舞台哲理》[J]. 青春期健康 2020(03)
    • [12].《雨夜短文》:余秋雨短篇散文的尝试[J]. 回族文学 2020(01)
    • [1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材料作文“浮躁与沉静”素材运用指导[J]. 作文与考试 2020(08)
    • [14].品味文学,传承文明——读余秋雨《中国文脉》有感[J]. 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 2020(Z2)
    • [15].余秋雨投其所好[J]. 故事家 2020(15)
    • [16].向余秋雨学大气[J]. 初中生写作 2020(09)
    • [17].变好,更当坚守本色[J]. 作文与考试 2020(25)
    • [18].浅析余秋雨散文之深厚底蕴[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01)
    • [19].品咂文化——读余秋雨先生《何谓文化》有感[J]. 湖南教育(D版) 2018(12)
    • [20].遇见中华——读余秋雨书系列有感[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9(Z1)
    • [21].余秋雨:一个“走得最远的文人”[J]. 时代邮刊 2019(07)
    • [22].余秋雨妙对质疑[J]. 幽默与笑话 2019(19)
    • [23].谦恭的大师[J]. 小学教学研究 2017(18)
    • [24].余秋雨允许学生“鼓倒掌”[J]. 内蒙古教育 2015(34)
    • [25].大“师”余秋雨的戏剧人生[J]. 辽宁教育 2013(18)
    • [26].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J]. 北方文学 2016(19)
    • [27].浅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寻根”情结[J]. 新校园(阅读) 2016(11)
    • [28].跟《阿长与〈山海经〉》和《老王》学写人[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05)
    • [29].初白告[J]. 初中生世界 2017(10)
    • [30].手艺[J]. 初中生世界 2017(Z1)

    标签:;  ;  ;  ;  ;  ;  

    从余秋雨到易中天、于丹 ——论传统文化经典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对接之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