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犯问题研究

行为犯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行为犯的概念最早是由大陆法系学者提出并运用的,而且是把行为犯和结果犯这两个概念作为对应的范畴加以研究的;国内对行为犯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研究视角受到大陆法系的影响,也是和结果犯作为对应的范畴进行研究的。这几十年来,行为犯作为刑法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尽管经常为广大学者和司法实务人员所使用,但其概念、特征以及与相关范畴的关系如何,理论界却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关行为犯的著作也是鲜有。因此,对其就难免存在着不少模糊、矛盾甚至是错误的认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行为犯进行逐步推进的论述,力图在博采众议的基础上,并尽己所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行为犯是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犯罪类型,作为犯罪就肯定有行为的存在,因此,研究行为犯的前提就是明确行为的含义。大陆法系关于行为提出了因果行为论、目的行为论、社会行为论和人格行为论四种学说,其中因果行为论中的“有意行为说”科学的解释了行为并且成为行为理论的通说。我国刑法理论对行为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的,行为可以分为最广义、广义和狭义的行为。有意行为说和我国狭义上的行为是一致的:行为是在人主观意志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客观上的身体外在物理动静,是成立犯罪必不可少的要件。大陆法系关于行为的违法性本质提出了法益侵害说和规范违反说,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理论。法益侵害说目前已经成为通说,在法益侵害说的前提下,行为犯的违法性本质在于行为无价值,即行为本身应当受到刑法的否定性评价,至于是否出现危害结果在所不问。继而提出行为犯的概念:行为犯指的是不以危害结果的出现为犯罪既遂的必要条件,只要行为符合刑法分则罪名犯罪构成的规定,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即宣告犯罪既遂的犯罪类型。行为犯有其自己的特征,首先主观罪过上只能是直接故意,其次行为犯中的危害结果具有或然性和附属性,第三,行为犯中的行为表现方式既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同样属于犯罪类型的结果犯、举动犯、危险犯与行为犯都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结果犯和行为犯是相互对应的一对概念,其区分标准是犯罪既遂是否必须以危害结果的出现为必要;举动犯是行为犯的下位概念,不同的是举动犯是行为一着手实行即告既遂,行为犯(过程犯)是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才宣告既遂;危险犯属于结果犯的下位概念,其与行为犯的区别在于危险犯不仅需要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而且还要求有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行为理论概述
  • 1.1 大陆法系刑法学中的行为理论
  • 1.2 我国刑法学关于行为的学说
  • 2 行为犯概念的界定
  • 2.1 行为的违法性本质
  • 2.1.1 法益侵害说和规范违反说
  • 2.1.2 结果无价值和行为无价值
  • 2.2 行为犯的概念
  • 2.2.1 国外关于行为犯的概念
  • 2.2.2 我国关于行为犯的概念
  • 2.3 行为犯概念之我见
  • 3 行为犯的特征
  • 3.1 行为犯的主观罪过
  • 3.2 行为犯中的危害结果
  • 3.3 行为犯的行为表现形式
  • 4 行为犯相关概念的区别
  • 4.1 行为犯与结果犯
  • 4.1.1 刑法学中的结果
  • 4.1.2 行为犯与结果犯的区别
  • 4.1.3 强奸罪的归属
  • 4.2 行为犯与举动犯
  • 4.2.1 二者的区别
  • 4.2.2 我国刑法中的煽动型犯罪
  • 4.3 行为犯与危险犯
  • 4.3.1 行为犯与危险犯界限的困境
  • 4.3.2 行为犯与危险犯区分标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网络环境下犯罪既遂认定的一般标准与具体标准[J]. 政治与法律 2017(08)
    • [2].犯罪既遂若干问题研究[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01)
    • [3].犯罪既遂认定标准[J]. 知识经济 2009(02)
    • [4].涉恐犯罪既遂形态研究[J]. 刑法论丛 2018(02)
    • [5].“犯罪既遂形态”的反思与初构[J]. 法治研究 2014(10)
    • [6].一部开拓刑法基础理论的新著——评彭文华著《犯罪既遂原理》[J]. 中国检察官 2013(19)
    • [7].犯罪既遂的标准研究[J]. 唯实 2012(06)
    • [8].绑架途中放人回家是犯罪既遂还是中止[J]. 民主与法制 2009(03)
    • [9].犯罪既遂标准——“构成要件说”质疑[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50)
    • [10].论数额犯中犯罪既遂与未遂并存情形下的量刑问题[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8(03)
    • [11].对我国“犯罪既遂标准说”的反思——“犯罪对象侵害说”之倡导[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2].刑法第116条与第119条关系考究——对我国危险犯犯罪既遂模式说的检讨[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2011(09)
    • [13].财产犯罪既遂标准中的控制说及其司法认定[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5(02)
    • [14].既遂后中止的理论分析[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8(02)
    • [15].电信诈骗犯罪既遂形态与未遂形态之探究[J]. 学理论 2013(32)
    • [16].风险社会中环境犯罪既遂形态的立法思考[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7].共同犯罪中“一人犯罪既遂则全体既遂”质疑[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5(06)
    • [18].犯罪既遂形态吸收未遂形态吸收关系的司法认定——以实践中检法意见严重分歧的案件为研究视角[J]. 理论界 2010(11)
    • [19].入户盗窃被当场抓获宜认定为犯罪既遂[J]. 江淮法治 2019(18)
    • [20].对我国罪刑规范模式的再追问[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1(10)
    • [21].如何认定转化抢劫犯罪既遂未遂[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35)
    • [22].网销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犯罪的形态认定[J]. 中国检察官 2016(02)
    • [23].浅议宏观层面的罪刑规范模式[J]. 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2(03)
    • [24].既遂与未遂的新探索[J]. 中国市场 2008(18)
    • [25].抢劫罪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既遂[J]. 中国检察官 2010(14)
    • [26].贪污款存在他人账户属于犯罪既遂[J]. 人民之声 2011(08)
    • [27].试论犯罪既遂的标准与类型[J]. 法制与社会 2013(15)
    • [28].行为人与立法者视角下的犯罪既遂论[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29].浅议共犯的脱离[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02)
    • [30].浅析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8)

    标签:;  ;  ;  ;  

    行为犯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