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中日贸易研究

明清之际中日贸易研究

论文摘要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各地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17世纪前后,随着各国海外贸易的发展,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在东亚地区,中日私人海外贸易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从经济上说,双方丝铜贸易数额巨大,而且日本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政治上说,明朝自与日本断绝朝贡关系后,双方就一直未能建立起官方往来,而入清之后,日本也一直游离于清朝的朝贡体系之外。这样,双方的私人贸易就成为中日保持交往的惟一通道,其意义已经超越了贸易本身。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可以发现此时统一的世界贸易市场已经形成,而中日贸易则是世界海上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欧洲——东南亚——东亚贸易的重要环节,但其重要性却被学术界长期忽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考察明清之际的世界海外贸易格局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的研究以17世纪的百年为主,为了叙述的连续性,在研究中向上追溯至16世纪中叶,向下会延伸到18世纪初。史学界关于这一时期中日贸易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也存在不足,有些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说明,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与整合性研究。第一,本文力图动态地呈现出广东、福建、江浙等地区对日贸易的兴衰消长,并综合各种因素对这种变动的原因做深入分析。第二,除了中日两国商人的直接贸易以外,还存在着由他国商人进行的转运贸易。本文将对多条间接贸易渠道进行深入探讨,力图使中日贸易的面貌更加完整、清晰。第三,以往的研究都很注意明清政府的政策对中日民间贸易的影响,但对日本方面的贸易政策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动注意不够,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第四,关于清初特别是顺治十二年之前的对日海外贸易政策,史学界还存在争论。另外,关于顺治九年回国的苏州商船究竟于何时赴日以及在日本如何开展贸易,学术界现有的结论也值得商榷,有进一步论证的必要。总之,本文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力求对明清之际的中日贸易进行新的探讨,从背景、双边政策、贸易渠道、区域以及贸易的商品、影响等方面阐释明清之际两国贸易的发展演变。第一部分介绍明代中日走私贸易兴起的背景。首先,明中期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日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为两国间的海上往来提供了技术条件的支持。最后,在明朝中期,官方的朝贡贸易走向衰落,而中日之间的朝贡贸易更是彻底断绝,双方有巨大的贸易需求,但却缺少一条正常的贸易渠道。在这种情况下,西方殖民者东来,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活动,加速了当地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这一切构成了中日私人贸易兴起的背景。第二、三部分主要介绍这一时期明清政府及日本幕府所采取的双边贸易政策。在明朝后期,由于嘉靖倭患和万历朝鲜之役的负面影响,明政府一直对日本实行严防政策,禁止两国间的贸易往来。而清朝统治者对日态度则有较大转变,顺治帝时允许两国间的执照贸易,特别是康熙开海后,双方的民间贸易往来完全放开,随之迎来贸易高潮。从整体上看,明清政府的对日贸易政策是由消极转向积极的,而日本幕府则恰好相反。江户幕府初期,日本实行自由的海外贸易政策,鼓励华商赴日贸易,但不久就开始向锁国体制下的贸易统制政策转变。康熙开海之后,幕府因为担心贵金属的过量外流而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限制对华贸易。从“贞享令”到“长崎贸易改正令”再到“正德新令”,贸易额和进港船数一减再减,中日贸易也开始由盛转衰。第四部分主要考察广东、福建、江浙等东南沿海省份的区域性对日贸易。明朝中后期,广东地区的对日贸易获得较早的发展,这得益于一些政策上的优势。正德时期,抽分政策首先在广州实行,私人海外贸易得到宽松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葡萄牙人盘踞澳门,澳门成为广州的外港,澳门——长崎贸易带动了广东地区对日贸易的发展。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福建地区的对日贸易特别活跃,超过了广东和江浙,这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首先,明后期隆庆开禁的地点就在福建漳州月港,虽然“严禁贩倭奴”,但海商还是想尽办法通过月港赴日贸易;另外,在明末清初特殊的政治环境下,郑氏海商集团以福建为基地,垄断了东南沿海的对日贸易。这些因素都为福建对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康熙开海之后,中日民间贸易获得了合法性,江浙地区凭借其地理、经济优势,再加上清政府的政策支持,很快超越福建,成为中日贸易的中心。也就是说,明清之际中国对日贸易的重心由南而北逐渐发生转移,从广东到福建再到江浙地区。第五部分主要考察中日之间的间接贸易渠道。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分别以广东澳门、台湾大员(今台南安平)为基地,经营中日间的转运贸易。此外,日本的对马藩和萨摩藩还分别与朝鲜、琉球保持贸易关系。虽然这两藩并不是国家所属的港口,但这种贸易形式对日本经济而言实具有重要意义,是当时日本输入中国商品的辅助渠道。最后,中国商人主宰的东南亚——长崎贸易也占有不少的贸易份额。可见,在这一时期的中日贸易中,葡萄牙、荷兰、朝鲜、琉球、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卷入,中日贸易并不仅仅局限于东亚地区,它已经成为连接欧洲——东南亚——东亚贸易的重要环节,是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部分对中日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进行分析。中国输往日本的货物主要是生丝、丝织品、砂糖、瓷器、书籍等,变动不大。日本在明末主要以白银为支付手段,进入清朝后,逐渐加大铜的输出量,并因此而掌握了中日贸易的主导权。这一时期,铜的贸易情况成为清政府对日贸易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减少对日本铜的依赖,清政府大力发展滇铜以取代洋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七部分主要阐述中日贸易的影响。首先,中日贸易促进了中国国内手工业、商业性农业以及商业的发展。特别要说明的是,它促进了中国商业交通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市场的一体化,并成为江南早期工业化的推动力之一。其次,日本白银的大量内流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朝银本位制的确立、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一条鞭法的改革都与白银内流有密切的关系,它成为处于变革当中的明朝社会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清朝前期从日本进口了大量的铜,这对于稳定币制、活跃经济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再次,中日的贸易往来不仅满足了双方的物资需求,而且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特别是明末大量僧侣赴日以及清初大量书籍东传到日本,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文化事业的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明中期以前中日海外贸易的回顾
  • 一、明代之前的中日海外贸易
  • 二、明朝前期的中日关系及朝贡贸易
  • 第二节 明清之际中日贸易的学术史回顾及研究意义
  • 一、学术史回顾
  • 二、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
  • 第一章 中日私人海外贸易兴起的背景
  •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繁荣
  • 一、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 二、民营手工业的繁荣
  • 三、国内商业的繁荣
  • 第二节 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 一、先进航海技术的应用
  • 二、造船技术的发展
  • 第三节 私人海外贸易发展的国内、国际背景
  • 一、中日朝贡贸易的衰落及终止
  • 二、西方殖民者的东来
  • 第二章 明清政府对中日私人贸易的政策调适
  • 第一节 明中后期对日贸易政策的变迁
  • 一、中日私人海外贸易的兴起与明政府平定"嘉靖倭患"
  • 二、"隆庆开禁"后的中日贸易
  • 第二节 清前期的对日海外贸易政策
  • 一、顺治时期的海外政策及中日执照贸易
  • 二、康熙时期海外政策的重大调整及对日贸易的繁荣
  • 三、雍正时期的对日政策
  • 第三章 日本对华贸易政策的变迁
  • 第一节 江户初期的贸易政策
  • 一、试图恢复中日官方贸易
  • 二、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
  • 三、由自由贸易向锁国体制的转变
  • 第二节 长崎一口通商时期的政策
  • 一、以输入商品管理为中心的政策
  • 二、限制输出的一系列举措
  • 第三节 幕府直接插手对外贸易
  • 一、正德新令的实行
  • 二、享保以后的政策变化
  • 第四章 中国主要对日贸易区及贸易重心的北移
  • 第一节 广东地区的对日贸易
  • 一、广东地区对日贸易概况
  • 二、广州地区对日贸易活跃的原因
  • 第二节 福建地区的对日贸易及郑氏海商集团的崛起
  • 一、福建地区对日贸易概况
  • 二、郑氏海商集团的对日贸易
  • 第三节 江浙地区的对日贸易
  • 一、明后期舟山群岛的对日贸易
  • 二、康熙开海后江浙地区对日贸易的崛起
  • 第四节 对日贸易重心的北移
  • 第五章 中日贸易的间接渠道
  • 第一节 葡萄牙商人操纵的澳门——长崎贸易
  • 一、葡萄牙人入据澳门
  • 二、澳门——长崎贸易的繁荣
  • 三、澳门——长崎贸易的衰落
  • 第二节 荷兰人控制的大员——长崎贸易
  • 一、荷兰人入据台湾
  • 二、大员——长崎贸易的繁荣
  • 三、大员——长崎贸易的衰落
  • 第三节 日本的藩属贸易
  • 一、萨摩——琉球贸易
  • 二、对马——朝鲜贸易
  • 第四节 华商主导的东南亚——长崎贸易
  • 一、以东南亚为基地的中日贸易
  • 二、中国海商经营的中国——东南亚——日本贸易
  • 第六章 中日私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 第一节 向日本出口的商品
  • 一、生丝及丝织品
  • 二、其它商品
  • 第二节 从日本输入的商品
  • 一、铜斤贸易
  • 二、其它商品
  • 第七章 中日私人海外贸易的影响
  • 第一节 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 一、对工商业的影响与"江南早期工业化"
  • 二、白银内流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 一、明末清初僧侣东渡所引发的宗教文化交流
  • 二、书籍传播与儒学东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明朝私人海外贸易研究[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 [2].明代海外贸易政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3].唐代广州海外贸易发展及其社会影响[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5)
    • [4].隋唐五代时期福建的香料与海外贸易[J]. 福建文博 2016(04)
    • [5].从《乞禁商旅过外国状》看苏轼对北宋海外贸易法令弊病的补救[J]. 中国苏轼研究 2016(02)
    • [6].探秘中国海关发展历程[J].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7(05)
    • [7].浅谈晚明时期海外贸易的影响[J]. 长江丛刊 2017(14)
    • [8].南汉国的海外贸易[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8(06)
    • [9].论元代货币在海外贸易中的流通[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8(04)
    • [10].清朝海外贸易法令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 兰台世界 2014(13)
    • [11].建筑·韵[J]. 房地产导刊 2011(07)
    • [12].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商发展因质与贡献[J]. 求索 2011(06)
    • [13].论明朝海外贸易制度的演变[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09(01)
    • [14].明代民间海外贸易发展原因探析[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5].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研究——简评《时代海禁与海外贸易》一书[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01)
    • [16].论明朝海外贸易制度的演变[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12)
    • [17].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后期越南南河海外贸易中的华商[J]. 南洋问题研究 2008(02)
    • [18].六朝时期南京的海外贸易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 中华文化论坛 2018(10)
    • [19].清代海外贸易通事初探[J]. 海洋史研究 2015(01)
    • [20].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J]. 时代金融 2013(33)
    • [21].海外贸易与宋代广州城市文化[J]. 中国港口 2012(10)
    • [22].宋代的海外贸易法[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04)
    • [23].明末清初中日私人海外贸易的间接渠道初探[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0(01)
    • [24].明代海外贸易管制中的寻租、暴力冲突与国家权力流失:一个产权经济学的视角[J]. 世界经济 2008(02)
    • [25].明朝的海外贸易税收[J]. 养猪 2018(04)
    • [26].闭关后清政府还允许国人进行海外贸易吗?——由一幅“海外渡航证明书”插图说起[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5(14)
    • [27].海外贸易制度史的创新力作——《明代海外贸易制度》书评[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0(00)
    • [28].试探督饷馆的设立与晚明海外贸易间的关系[J]. 中国民族博览 2018(07)
    • [29].明代中国海外贸易政策的二元性及其原因探析[J]. 经济科学 2014(02)
    • [30].刀锋上的商业革命:要素禀赋效应与宋朝的海外贸易[J]. 经济学(季刊) 2019(01)

    标签:;  ;  ;  ;  

    明清之际中日贸易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