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

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

论文摘要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原始文献资料出发,运用接受美学理论,较为全面地梳理和分析了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的整体风貌。引言中将李商隐体出现后的不同历史分期中对于李商隐接受方面的文献整理和海内外研究成果做了详尽的综述,梳理出了一条较为清晰的研究脉络,并对本论文所解决的问题做了陈述。正文分为八章。第一章为清初虞山诗派对李商隐的接受,主要在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下分析士人心态促成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肯定了朱鹤龄等人笺注李商隐诗集背后所隐伏的钱谦益的巨大功绩,并由钱谦益和其继嗣二冯在虞山诗派中的威望及在创作中对义山诗的接受,带动吴乔等人对李商隐的接受情况进行分析论证。第二章从靳荣藩所著《吴诗集览》着眼,通过对吴梅村诗歌中显现的接受李商隐成分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出跨越时空的相通心灵是导致吴梅村和李商隐诗风相似的根本原因。同时由于吴梅村是娄东诗派的领军人物,受他的影响,娄东十子对李商隐诗歌也有不同程度的接受。第三章对康雍之际的闽派诗人黄任对李商隐在七绝和悼亡类、无题类诗歌的创作接受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这一时期诗坛对李商隐的接受:诗论方面主要是叶燮、朱彝尊、何焯等;版本方面有赵臣瑗、胡以梅和陈堡;专集评述方面是徐德鸿和陆鸣皋、陆昆曾及姚培谦。第四章对乾隆之际的江苏诗人黄景仁与李商隐的感伤诗美的接受进行了分析。并注意到这一时期冯浩在义山研究考据学方面的重要成果,同时纪昀对李商隐的诗艺分析也是前所未有的,除此而外,还有沈德潜、薛雪、翁方纲等人的赞誉之声及李怀民、黄子云的负面接受。第五章论述了桐城派、曾氏家族和李希圣对李商隐的接受,其中以曾氏家族为代表的家族性文化接受在家族内部和乡里所产生的影响是李商隐接受史研究上的一个新的视点。第六章论述了吴下西昆派诗人曹元忠、汪荣宝、张鸿、徐兆玮和孙景贤在清末对李商隐的接受,他们是承续了清初虞山诗派对李商隐的接受而形成的一个专宗李商隐的诗歌派别,因其在近代李商隐诗歌接受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本文着重论述之。这一时期的李商隐接受版本方面只有钱氏兄弟对李商隐文的整理,而诗论方面则有刘熙载等人。第七章论述清末中晚唐派代表诗人樊增祥和易顺鼎对李商隐用典艺术特色方面的承袭情况,并说明其不似之因。诗论方面则由陈衍等同光体诗人的接受结束了清代诗坛的评论。

论文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时代之音:清初虞山诗派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一节 独倚银轮哭桂花——异代同调的钱谦益与李商隐
  • 第二节 带露和烟又一春——二冯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三节 忍将衰泪滴江湖――虞山诗派的义山追步者及其影响
  • 第四节 何处高楼最有情――论朱鹤龄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五节 楚天云雨尽堪疑――论吴乔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二章 心灵之路:论娄东诗派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一节 锦江新醸玉壶冰——从靳荣藩《吴诗集览》看吴梅村对义山诗的承袭
  • 第二节 玉树歌残恨未休——论心灵关照中的吴梅村对义山诗的接受
  • 第三节 授简肯忘群彦会——论娄东十子的创作与义山诗风
  • 第三章 悠扬归梦:论黄任和康雍诗坛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一节 后身还去作浮萍——论黄任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二节 怅望江头江水声——论康熙、雍正时期诗坛对李商隐的评介
  • 第三节 过水穿楼触处明——清代前期李商隐研究专著述略
  • 第四章 盛世繁响:黄仲则和乾嘉诗坛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一节 似此星辰非昨夜——黄仲则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二节 新声温李莫轻谈——论屈复、程梦星、姜炳璋诸人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三节 更入新愁却不禁——论冯浩和纪昀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四节 歌杂渔樵断更闻——论乾嘉诗坛诗话中的李商隐接受
  • 第五章 家族传承:论桐城派、曾氏家族及李希圣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一节 锦帆暮雨回江渚——论桐城派和曾国藩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二节 相见时多别亦多——论曾纪泽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三节 玉龙灰烬难成烛——论曾广钧及西昆派李希圣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六章 西昆回归:吴下西昆派对李商隐的接受和变幻中的晚清诗坛
  • 第一节 铜驼见处应荆棘——论吴县汪荣宝、曹元忠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二节 空中着色元如梦——论常熟张鸿、徐兆玮、孙景贤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三节 略工感慨是名家——龚自珍、姚莹对李商隐的看法与刘熙载等人对义山诗论
  • 第七章 刻意伤春:樊增祥、易顺鼎对李商隐的接受和末世诗论
  • 第一节 缥缈仙心绕碧城——论樊增祥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二节 九龙呵护玉莲房——论易顺鼎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三节 望帝心伤锦瑟诗——简论张之洞、张佩纶和同光派对李商隐的接受
  • 第八章 蓦然回首:清代女诗人对李商隐的隐性接受
  • 第一节 梦里流年情未已——论女诗人对李商隐诗歌艺境、体式和内容的接受
  • 第二节 终见灵衣拂月坛——论个体女诗人对李商隐的接受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论著及论文情况
  • 后记
  • 中文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激愤与感伤:李商隐诗歌的两大情感线索[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7(01)
    • [2].论李商隐诗歌的用事与叙事[J]. 贵州文史丛刊 2017(01)
    • [3].李商隐诗歌意象分析[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2)
    • [4].论李商隐诗歌在中西方的现代价值[J]. 人文杂志 2016(08)
    • [5].李商隐诗歌类义词异文初探[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 [6].概念整合视角下的李商隐诗歌隐喻现象探究[J]. 现代语文 2018(02)
    • [7].李商隐诗歌美学风貌的修辞因素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1)
    • [8].夕阳无限好——论李商隐诗歌的残缺美[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12)
    • [9].约翰·邓恩与李商隐诗歌女性形象比较[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1)
    • [10].“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李商隐诗歌印象[J]. 读写月报 2018(16)
    • [11].李贺和李商隐诗歌艺术差异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8)
    • [12].李商隐诗歌意象创新认知研究[J]. 北方文学 2017(20)
    • [13].李商隐诗歌中“落花”意象探析[J]. 长江丛刊 2017(17)
    • [14].论李商隐诗歌中的时空意象[J].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7(01)
    • [15].论李商隐诗歌的美学特征[J]. 青年文学家 2014(12)
    • [16].浅析《四库全书总目》对李商隐诗歌“颇得风人之旨”的评价[J]. 青年文学家 2012(15)
    • [17].浅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J]. 神州 2011(26)
    • [18].论李商隐无题诗及文学史意义[J]. 名作欣赏 2016(15)
    • [19].试论李商隐诗歌中的末世气象[J]. 安顺学院学报 2016(04)
    • [20].李商隐诗歌用典特点综论[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4(05)
    • [21].古诗作者的评价法导入设计——以李商隐为例[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16)
    • [22].寂寞世界里的缥缈与真实——关于李商隐诗歌中的象与情[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10)
    • [23].李商隐诗歌中的女性人物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05)
    • [24].寄托深而措辞婉——李商隐诗歌创作艺术赏析[J]. 语文学刊 2012(22)
    • [25].诗境的朦胧、语法的陌生、声律的优美——李商隐爱情诗语言风格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18(14)
    • [26].对李商隐诗歌多义性的探析[J]. 明日风尚 2016(17)
    • [27].李商隐诗歌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J]. 考试周刊 2010(13)
    • [28].浅析李商隐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 [29].柔婉与风骨的统一——谈谈李商隐诗歌风格[J]. 宜春学院学报 2012(06)
    • [30].李商隐诗歌的“隐”与“伤”[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标签:;  ;  ;  

    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