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率论文-王硕

蓄冷率论文-王硕

导读:本文包含了蓄冷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冰蓄冷空调,蓄冷率,初投资,运行费用

蓄冷率论文文献综述

王硕[1](2017)在《不同蓄冷率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性分析——以深圳某商业办公楼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冰蓄冷空调系统以优良的平衡峰谷电力负荷能力和较低的运行费用备受推崇,应用越来越广。以深圳某商业办公楼为例,以投资回收期为评价指标,利用静态评价法,通过计算不同蓄冰率对应的初投资、运行费用从而得出不同蓄冰率与投资回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主机优先运行策略所计算的理论蓄冰率对应的投资回收期最短;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项目可参考本文计算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7年05期)

王晶,王本栋,张华玲[2](2014)在《江北城CBD区域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2号能源站蓄冷率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首先介绍了确定冰蓄冷系统蓄冷率的方法,并对采用江水源热泵与冰蓄冷复合系统的重庆市江北城CBD区域2号能源站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计算该项目在不同蓄冷率下2号能源站设备初投资、运行费用及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绘出蓄冷率与寿命周期总费用的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出最佳蓄冷率。(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期刊2014年10期)

董泊,王瑞婷[3](2014)在《蓄冷率对水蓄冷空调的经济性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天津某工程实例,结合天津当地阶梯电价,根据电力供应夏季白天"峰期"负荷与夜晚"谷期"负荷的差值较大的特点,分析空调是造成电网峰谷负荷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设计了水蓄冷空调的运行策略以及在不同蓄冷率下的几种设计方案。主要分析了蓄冷率对水蓄冷空调的初始投资、运行费用等经济性的影响,同时通过评价静态回收年限以及净现值提供了计算实际工程最佳蓄冷率的方法,得出最佳蓄冷率是确定制冷机容量和蓄冷装置容积的重要参考指标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4年03期)

张钦,张爱华,岳玉亮[4](2013)在《水蓄能空调系统设计蓄冷率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上海市某办公楼为例,针对水蓄能空调系统的不同蓄冷率制定了6种系统配置方案及其相应的运行策略,并以投资回收期、年度费用两项经济指标对比不同蓄冷率及不同峰谷电价比条件下的水蓄能空调系统及常规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求取出经济性最佳的水蓄能空调系统的蓄冷率及相应的系统配置方案,为合理确定水蓄能空调系统设计蓄冷率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3年08期)

祝健,和彩风[5](2009)在《蓄冷率的确定及其对冰蓄冷系统经济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等额年金折算法,并引入空调折算天数法的概念,建立了冰蓄冷空调系统设备选择的数学模型,以一典型工程为例,求取最佳蓄冷率,并分析其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得出了蓄冷率与系统初投资、运行费用的关系曲线。(本文来源于《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11-02)

胡立蛟,蔡龙俊[6](2008)在《折算天数法确定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蓄冷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提出的折算天数法,将空调季的非设计日工况折合成设计日工况,并计算得到冰蓄冷空调系统在相应设计蓄冷率下的空调季折算天数,建立实例工程模型,利用设计日工况和相应的折算天数对实例工程进行整个空调季的经济性分析,以确定合适的设计蓄冷率范围。(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08年04期)

韩星,张旭,杨刚[7](2006)在《基于不同负荷率下冰蓄冷空调运行模式的设计蓄冷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的是设计蓄冷率。所谓设计蓄冷率就是在冰蓄冷空调进行设计时,确定的设汁日蓄冰量占设计日负荷的比例。因为空调负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所以蓄冷率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此处只研究设计蓄冷率。在冰蓄冷空调的经济性分析时,计算蓄冰空调的供冷季运行费用往往是将整个供冷季的冷负荷折合为设计日,然后根据设计日的冰蓄冷空调运行情况,进行运行费用的估算。这种折合方法对于常规空调计算能耗来说误差仅在于制冷机组在不同负荷率下的COP不同。但是,对于冰蓄冷空调来说,不同的负荷率意味着不同的运行方案和不同的蓄冷率,因此有必要按照非设计日的负荷情况来研究具体的冰蓄冷空调运行策略,计算运行费用,然后得到整个供冷季的运行费用。(本文来源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杜雁霞,贾代勇,耿世彬[8](2004)在《蓄冷率与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蓄冷系统经济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考虑了系统辅助设备的初投资、运行费用及系统运行管理费用。以一典型工程为例 ,分析了蓄冷率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 ,得出了蓄冷率与系统初投资、年运行费用及投资回收期的关系曲线(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胡鸣若,余国和,顾安忠[9](2002)在《蓄冷率与冰蓄冷空调经济性诸因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性分析的数学模型,以一个实例详细分析了蓄冷率与冰蓄冷空调经济性诸因素的关系,提出了蓄冷率的选取范围.(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刘业凤,王如竹,史钟璋[10](2000)在《蓄冰设备对蓄冷率和运行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分析了美国Calmac牌 1 1 90A型蓄冰筒和清华人环公司RH -ICU系列冰盘管这两种具有典型融冰特性的蓄冰设备 ,根据某办公楼和宾馆选用这两种蓄冰设备的需要 ,由计算机模拟出 4个部分冰蓄冷系统的优化方案 ,以标准年 5~ 9月的动态负荷为基础 ,对比分析了各方案的蓄冷率 (ISF)和运行费。阐明了在选用蓄冰设备时 ,应注意使融冰特性和用户负荷分布特点相匹配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移峰填谷的作用来降低系统运行费。(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00年10期)

蓄冷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首先介绍了确定冰蓄冷系统蓄冷率的方法,并对采用江水源热泵与冰蓄冷复合系统的重庆市江北城CBD区域2号能源站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计算该项目在不同蓄冷率下2号能源站设备初投资、运行费用及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绘出蓄冷率与寿命周期总费用的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出最佳蓄冷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蓄冷率论文参考文献

[1].王硕.不同蓄冷率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性分析——以深圳某商业办公楼为例[J].建筑节能.2017

[2].王晶,王本栋,张华玲.江北城CBD区域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2号能源站蓄冷率的确定[J].重庆建筑.2014

[3].董泊,王瑞婷.蓄冷率对水蓄冷空调的经济性影响分析[J].建筑节能.2014

[4].张钦,张爱华,岳玉亮.水蓄能空调系统设计蓄冷率的确定[J].建筑科学.2013

[5].祝健,和彩风.蓄冷率的确定及其对冰蓄冷系统经济性的影响[C].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6].胡立蛟,蔡龙俊.折算天数法确定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蓄冷率[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8

[7].韩星,张旭,杨刚.基于不同负荷率下冰蓄冷空调运行模式的设计蓄冷率研究[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8].杜雁霞,贾代勇,耿世彬.蓄冷率与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性研究[J].制冷学报.2004

[9].胡鸣若,余国和,顾安忠.蓄冷率与冰蓄冷空调经济性诸因素的关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2

[10].刘业凤,王如竹,史钟璋.蓄冰设备对蓄冷率和运行费的影响[J].流体机械.2000

标签:;  ;  ;  ;  

蓄冷率论文-王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