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地胆草属(Elephantopus L.)为菊科(Asteraceae)斑鸠菊族(Vernonieae)植物,约30余种,多集中分布于新热带地区(Neotropics),旧世界(the Old World)亦有分布。我国仅有2种,即地胆草(E.scaber L.)和白花地胆草(E.mollis Kunth.),其中地胆草为该属模式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和东南地区,香港和台湾也有分布。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之功效,治感冒、痢疾、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结膜炎、疖肿等症。我们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华南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和香港)地胆草和白花地胆草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居群结构。基于11个ISSR引物的地胆草8个居群共184个个体产生了247条条带,其中243条为多态性条带,有效条带百分率(P)为98.4%。14个ISSR引物的白花地胆草7个居群共148个个体产生了277条条带,其中246条为多态性条带,有效条带百分率(P)为88.8%。对地胆草而言,平均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和在居群水平分别为0.283和0.103;而白花地胆草为0.188和0.089,与相同生活史植物的平均值相比,均显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显示地胆草和白花地胆草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的基因流系数Nm分别为0.095和0.138,说明居群间的基因流非常少,居群遗传分化较强。地胆草和白花地胆草居群邻接树(NJ)都显示了来自海南岛的居群单独聚为一组,与其物理上的隔离分布一致。虽然Mantel检验并未显示地胆草和白花地胆草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相关性,但却显示两个物种具有相关的遗传式样。很多研究表明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和人为活动的干扰,自然界分布的许多植物的生境都遭到破坏,形成生境的片断化甚至生境的完全丧失,致使这些植物的分布范围愈来愈窄,个体数量不断下降,而不同生态小环境下可导致不同居群遗传结构的显著差异,因而我们认为高度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境片断化可能与地胆草和白花地胆草居群的遗传结构相关。我们的研究也从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这个侧面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我们还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二氯甲烷(CH2Cl2)萃取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了地胆草和白花地胆草的精油成分。从广东阳江地区采集的地胆草全株提取的精油中,共分离出29个成分,鉴定出21个化合物。其中的主要成分为hexadecanoic acid(42.3%),isopropyl dimethyl tetrahydronaphthalenol(14.1%),β-sesquiphellandrene(8.3%),octadecadienoic acid(5.5%)和phytol(5.2%)。地胆草精油分析得到的成分这β-Sesquiphellandrene是很多植物中重要的倍半萜内碳氢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活性作用,亦可作为祛痰剂、杀虫剂和驱白蚁剂。基于12个地胆草居群和9个白花地胆草居群精油的共有成分中,石竹烯(又称丁香烯)及其氧化物是一类重要的倍半萜烯化合物,包括β-Caryophyllene、Isocaryophyllene和Caryophyllene oxide。这类化合物在很多重要的药用植物的中挥发油中均有出现,且发挥重要功效。基于12个地胆草居群的精油成分变异可以得到两个化学型:一个为富含脂肪酸hexadcanoic acid和octadecadienoic acid型,另一个则为富含5种烷烃同系物(alkane homologues)型。9个白花地胆草居群可以分为Tetramerhylhexadecenol含量偏高的居群和Tetramerhylhexadecenol含量偏低的居群,因而可以得到白花地胆草的一个化学型,即富含Tetramerhylhexadecenol型。Mantel统计检验表明精油的化学成分与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均不相关,原因可能是由于精油的主要成分是由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但其含量依赖于生长环境与采摘季节,因而变化幅度较大。植物遗传特性在精油成分上的影响在其后的个体精油成分聚类分析中也有所反映。此外,本文作者结合所在实验室的多项合作研究课题,对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基于常用的遗传多样性数据构树软件,结合地胆草和白花地胆草的遗传多样性数据分析,编制了一套适用于二元数据构建NJ居群树,并带有自展支持率的计算机程序;基于NMR技术新解出的酵母Urml蛋白结构,研究了参与多个细胞进程,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和人体内细胞的一类大分子——泛素与类泛素超家族的进化起源,从结构和序列上推断出Urml保留了该超家族最多的祖先性状,从而认为它是泛素超家族的祖先类型;通过测定我国特有植物斑子麻黄的叶绿体matK和rbcL基因以及核糖体18S基因和ITS区的序列,选取麻黄属15个物种的16个类群(含旧大陆8种和新大陆7种)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探讨斑子麻黄的系统位置。基于最大简约法(MP)、邻接法(N)、最小进化法(ME)和最大似然法(ML)的独立与联合分析均表明斑子麻黄与木贼麻黄关系最近。根据相对速率检验结果,结合前人所建立的麻黄属rbcL基因进化速率估计斑子麻黄与木贼麻黄的分歧时间约为10.85±2.44Mya。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GC-MS法分析天竺葵花瓣与茎叶的精油成分[J]. 江西农业学报 2017(05)
- [2].丽江云木香精油成分提取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7(02)
- [3].露兜树果实中醇溶精油成分的分析[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4].迷迭香叶片干燥前后精油成分GC-MS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24)
- [5].采用GC-MS法分析秀丽莓根精油成分[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2)
- [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黔产金钗石斛精油成分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04)
- [7].单瓣茉莉花发育过程中香精油成分及含量的变化[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4(03)
- [8].海南产两种九里香叶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J]. 陕西中医 2016(03)
- [9].GC-MS法测定不同温度处理的莲子心精油成分含量变化[J]. 农产品加工 2015(10)
- [10].香蓼精油成分及其生理活性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12)
- [11].腊梅花不同开放状态的精油成分分析[J]. 精细化工 2012(08)
- [12].不同提取方法下紫苏叶精油成分组成及抗氧化功效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19)
- [13].紫苏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J]. 食品科学 2013(07)
- [14].黄樟的研究进展[J]. 南方林业科学 2020(02)
- [15].芳香中药精油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 中草药 2020(01)
- [16].青金桔果皮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J]. 广州化工 2020(10)
- [17].油梨果肉和种子的精油成分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 2018(10)
- [18].鼠尾草精油成分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 2010(02)
- [19].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火麻仁精油成分[J]. 食品科学 2010(14)
- [20].樟树油樟、脑樟和异樟化学型的叶精油成分及含量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11)
- [21].亚临界法提取神香草精油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 2017(06)
- [22].福建产龙眼花精油成分GC-MS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9)
- [23].香蕉假茎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J]. 热带生物学报 2016(02)
- [24].肉桂精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20(09)
- [25].黑果枸杞精油成分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6].青海产唐古特青兰鲜花和新鲜枝叶的精油成分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03)
- [27].不同方法提取沙田柚柚皮精油成分的研究[J]. 保鲜与加工 2014(01)
- [28].异樟不同部位精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比较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10)
- [29].优质女人养生计划 第十讲 精油对抗干燥肌[J]. 医学美学美容(蜜·Me) 2012(Z2)
- [30].2种方法提取绒毛香茶菜精油成分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J]. 生物学通报 2020(01)
标签:地胆草属论文; 地胆草论文; 白花地胆草论文; 遗传多样性论文; 分子标记论文; 精油论文; 系统发育分析论文; 进化论文; 系统树论文; 泛素论文; 祖先论文; 分划同质性检验论文; 树拓扑结构差异显著性检验论文; 相对速率检验论文;